张立群
经过5年多的持续努力,中国经济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城镇化矛盾等困扰,已初步形成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底部。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或者超过上年水平。
中国经济从高增长到中高增长的“增速换挡”,其触底时的短期震荡初步结束。出现震荡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国经济逐步企稳的支持因素,首先是市场需求的逐渐恢复,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恢复。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长;房地产投资2016年也出现增速回升。这些都对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产生了明显推动,这是2016年下半年大宗商品销售形势明显好转的主因。另一方面,受到市场和政府两方面推动,去产能取得明显成效。市场需求水平持续下降引导企业去库存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库存水平下降比较深;政府明确提出了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调减产量的目标,采取了多项措施,也收到明显成效。供求两个方面的变化,使大宗商品供求缺口短期内明显扩大,价格水平快速提高。由于增长的底部已基本形成,因此使这一回调成为短期波动。
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主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以及所导致的中国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二是国内城镇化矛盾导致的房地产市场及投资的深度调整。当然,主要国家和经济体,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对全年出口形势不可过于乐观。但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2017年中国出口结束负增长,实现低位企稳的概率比较高。从国内看,尽管城镇化遇到一些困难,但动力仍然强劲。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超大城市人满为患,而中小城市人气不足,制约了人的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制约了消费结构升级和市场需求扩大。导致房地产企业在大城市拿地难,在中小城市卖房难。受“两难困境”的制约,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度下滑,导致投资增速持续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城镇化的动力仍然十分强劲。近年来一批二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一线城市开始联合周边的中小城市向城市群方向发展;在中心城市带动下,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人气也在提高。按照中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城市长远、综合规划工作正在加强;地下基础设施加快“补课”;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同城化正在积极推进。中国城镇化的巨大潜力正在加快释放。城镇化活动的这些积极变化,预示着中国城镇化的长周期调整,开始走出谷底;这一变化也给房地产市场及投资形成了重要支持。随着一批二线城市人气度快速提高,这些区域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旺盛;随着一线城市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联合周边三四线城市共同发展,一批三四线城市人气度也在较快提高。
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国内消费持续保持10%左右的较高水平增长。这与中国政府持续、大力度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工作效果紧密关联。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坚持社会政策托底的原则,全力保障基本民生,着力抓好精准就业、精准扶贫等重点关键环节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受收入平稳增长的支持,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平稳提高,网购、旅游、餐饮等各类消费活动较为活跃。综合当前的就业和收入形势,预计未来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比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