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绍南,张丽娟,张允昔,李永旗,付传翠,董泰丽,董合林
(1.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105;2.山东民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蓬莱 265600;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455000)
“新壮态”3种配方叶面肥在赣北棉花上应用效果
夏绍南1,张丽娟1,张允昔1,李永旗1,付传翠2,董泰丽2,董合林3*
(1.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105;2.山东民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蓬莱 265600;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455000)
以“新壮态”原液为基液,研制适于棉花不同时期施用的叶面肥,以期获得更加符合棉花营养特点的专用型叶面肥。于2016年设置了3种配方7个处理比较试验,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性状表现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新壮态”配方1、配方2、配方3分期单独施用和组合施用均能促进棉花增产,且对棉纤维品质没有影响;其中苗期喷施配方1和3个配方组合施用2个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达到7.8%;3个配方分期单施的增产效果排序为配方1>配方2>配方3。
棉花;新壮态叶面肥;叶面积;干物质;产量;品质
“新壮态”液肥是山东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鸡粪等动物粪便经生物发酵、纳米透析工艺提取而成的1种植物生长促进液,富含多种有机活性物质及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1-2],已在多种作物(蔬菜、果树、茶叶、棉花等)生产上示范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3]。本试验施用的3个配方叶面肥是山东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新壮态”原液为基液,通过添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制而成的,分别适用于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喷施,研究其对赣北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以验证其在赣北棉田的适用性。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棉花材料为抗虫杂交种赣Z001(品系),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提供。“新壮态”3个配方叶面肥由山东民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个配方的有效成分为:配方1(适用于苗期),N、P2O5、K2O含量(质量浓度,下同)分别为90.9 g·L-1、45.5 g·L-1、63.6 g·L-1;配方2(适用于蕾期和初花期),N、P2O5、K2O和B、Zn含量分别为71 g·L-1、22 g·L-1、57 g·L-1、22 g·L-1、72.6 g·L-1;配方3(适用于花铃期),N、P2O5、K2O含量分别为83 g·L-1、34 g·L-1、83 g·L-1。其他肥料均从市场购买。
1.2 试验处理
试验于2016年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试验设置7个处理:1)喷施清水(CK);2)棉农习惯喷施的普通叶面肥(尿素+磷酸二氢钾);3)喷施“新壮态”叶面肥原液;4)喷施配方1;5)喷施配方2;6)喷施配方3;7)喷施配方1+配方2+配方3。不同时期各处理的用肥种类和用量详见表1。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移栽后10 d(5月23日)进行第1次喷施,间隔13 d再喷1次(6月6日),喷液量均为200 kg·hm-2;在现蕾后7 d(7月7日)喷1次,喷液量为300 kg·hm-2;在初花期(7月21日)和盛花期(8月5日)各喷1次,喷液量分别为450 kg·hm-2和600 kg·hm-2。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11.11 m×6.00 m),重复间设置60 cm过道,四周设保护行。
表1 试验处理的肥料种类与用量
1.3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为冲积灰潮土,质地沙壤土,属常年植棉田。试验于4月18日营养钵育苗,5月14日移栽,种植密度2.4万株·hm-2;全部精细整枝,去除第1果枝以下叶片,其他管理与大田一致。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
1.4.1叶面积测定。分别于喷施前即5月23日(第1次喷肥当天)、第1次喷肥后24 d(苗期第2次喷施后10 d)、51 d(蕾期喷施后6 d)、84 d(花铃期第2次喷施后10 d)和119 d(花铃期第2次喷施后45 d),每处理取2~5株棉花,摘取整株叶片(去除赘芽),在扫描分辨率为100 dpi(Dot per inch)、100%灰阶模式下扫描,测定叶面积,然后用软件计算单株叶面积。
1.4.2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测定。分别在5月18日(移栽后4 d,即栽后返青)、第1次喷肥后24 d、51 d、84 d和119 d,每处理选取具有代表性植株2~5株,取地上部分(子叶节以上部分)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各部分分样,105℃杀青0.5 h后80℃烘干至质量恒定,测定干物质质量。
1.4.3产量测定。吐絮中期每小区收取100朵吐絮铃进行室内考种,计算衣分;籽棉产量按小区实收计产;皮棉产量由籽棉产量和衣分计算得出。
1.4.4纤维品质测定。各小区百铃皮棉送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检测纤维品质。
1.4.5统计方法。所有原始数据在MS Excel中进行整理及分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Duncan’s方差分析。
2.1 对棉株叶面积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至吐絮期(第1次喷施后119 d),各处理棉花的单株叶面积均逐渐增大。第1次喷肥后24 d,处理2棉株叶面积最大,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4,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苗期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对棉株营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喷施“新壮态”产品对棉株苗期营养生长有抑制作用。第1次喷肥后84 d,处理5、处理6和处理7单株叶面积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喷施配方3的处理6和处理7叶面积增量居于前2位,说明花铃期叶面喷施配方3对增大单株叶面积有作用。第1次喷肥后119 d与第1次喷肥后84 d相比较,应用配方2的处理(处理5和7)单株叶面积增量较小,说明蕾期喷施配方2有利于协调棉株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矛盾,控制了后期的营养生长。
表2 各处理在第1次喷肥后不同时间棉花的单株叶面积及其增量cm2
2.2 对棉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第1次喷肥后24 d,处理3、处理4和处理7的单株干物质质量比喷施清水的低,除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说明苗期喷施“新壮态”产品的处理对棉株的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1次喷肥后51 d,各处理的干物质质量差异不显著;第1次喷肥后84 d,喷施配方3的处理(处理6和处理7)单株干物质质量均显著高于处理1,说明花铃期喷施配方3可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第1次喷肥后84~119 d,处理3的干物质质量平均日增量最高,说明花铃期喷施“新壮态”原液对地上部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比喷施配方3的促进作用发挥得迟一些。
表3 各处理在第1次喷肥后不同时间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情况
2.3 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2.3.1籽棉产量。叶面喷施肥料各处理(2~7)的产量均高于喷施清水的处理1,以处理4和处理7比处理1增产幅度最大,均增产7.8%,达显著水平;处理2、3、5、6分别比处理1增产5.1%、2.7%、5.0%、4.6%,但增产均不显著(表4)。
表4 各处理棉花产量比较
2.3.2衣分与皮棉产量。各处理间衣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棉花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的叶面肥对衣分影响较小;各处理皮棉产量差异与籽棉产量一致,仍以处理1最低,处理4和处理7显著高于处理1。
2.3.3霜前花率。本试验以11月10日前收获的籽棉为霜前花。从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的霜前花率介于84.9%与87.9%之间,相对于往年偏低,这与2016年试验点前期多雨、中期高温造成棉花迟发有关。方差分析显示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喷施叶面肥(含新壮态产品)对霜前花率没有显著影响。
2.4 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处理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喷施叶面肥(含新壮态产品)对棉纤维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表5 各处理的纤维品质性状比较
赣北地区试验结果表明,“新壮态”配方1、2、3分期单独施用(处理4、5、6)和组合施用(处理7)均能促进棉花增产,且对棉纤维品质没有影响;其中苗期喷施配方1(处理4)和组合施用(处理7)2个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达到7.8%;3个配方分期单施的增产效果排序为配方1>配方2>配方3。
由于本试验仅选择了1个杂交种进行了1年的试验,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针对当前试验品种和种植模式的初步结论,是对育苗移栽种植模式当地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关于不同类型品种和种植方式在当地的推广应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多年多点多类型试验验证。
[1]张允昔,徐文忠,夏绍南,等.赣北彭泽县新壮态液肥在棉花上的示范效果[J].棉花科学,2016,38(1):48-51.
[2]张允昔,苏后汉,夏绍南,等.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赣北棉花上的应用研究[J].棉花科学,2016,38(2):32-37.
[3]夏锐,刘德和,殷丽琼,等.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茶园上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10-11.●本研究中,品种sGK中3017和鲁棉研28的铃重、衣分和产量均显著高于YB60-2,且它们的产量在简化整枝条件下均未显著下降,其中以鲁棉研28在9.0万株·hm-2和简化整枝条件下表现最优。YB60-2在简化整枝条件下产量显著下降。综合考虑各因素,在黄河流域可选择鲁棉研28在
(鲁宁宁,等)不同密度及整枝方式对棉花品种(系)产量的影响密度为4.5万~9.0万株·hm-2时、sGK中3017在9.0万株·hm-2时只打顶而不进行其他整枝,以保证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工费用。另外,棉花在花铃期受气候影响较大,鉴于黄河流域气候特点,所以棉花产量在年份间可能有所不同[12]。而本研究的试验数据仅为2016年的研究结果,当年花铃期多雨寡照,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灿强,杜珉.长江、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中国棉花,2014,41(9):1-3.
[2]张枫叶,贺群岭,刘卫星,等.河南棉花生产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7(1):13-15.
[3]张桂梅,丁述举.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3(3):115-118.
[4]丁述举,张桂梅.简化整枝对棉花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棉花科学,2013,35(1):20-24.
[5]雷蕾,马娜,马宗斌,等.黄河滩区棉花一年一熟半机械化栽培的整枝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5):595-601.
[6]王阶祥,徐家安.棉花留叶枝生物学机理及对产量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4):4-7.
[7]王树林,祁虹,张海娜,等.整枝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冀3927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8):5-8.
[8]罗振,李维江,董合忠,等.密度与整枝对抗虫杂交棉产量分布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12):43-47.
[9]敖雁,翟富燕,周三庆,等.低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棉花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37(3):107-113.
[10]马维军,任爱民,韩秋成,等.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三系杂交棉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3(6):13-15.
[11]Qi H K,Wang N,Qiao W Q,et al.Construction of a high-density genetic map using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analysis of three plant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L.)[J].Euphytica,2017,213(4):83.
[12]王宁,杨杰,苏桂兰,等.简化整枝与种植密度对中571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5,42(7):12-14.●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ree Kinds of Recipes of"New Strong State"Foliar Fertilizers on Cotton in North of Jiangxi Province
Xia Shaonan,Zhang Lijuan,Zhang Yunxi,Li Yongqi,Fu Chuancui,Dong Taili,Dong Helin*
S562.062
A
1000-632X(2017)07-0018-04
10.11963/1000-632X.xsndhl.20170701
2017-02-22
*通信作者:donghl668@sina.com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技术体系(CARS-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