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环境中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2017-08-01 00:59赵伟雯
中国广播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媒体融合新闻节目

赵伟雯

【摘要】本文借助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围绕新闻呈现、传播过程以及“记者型主持人”等内容,分析融媒环境对新闻主持的挑战。提出了融媒环境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功,为当前主持人的实践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闻节目 媒体融合 记者型主持人 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融媒环境对新闻主持的挑战

随着媒体融合建设的不断推进,新闻传播的实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在跨屏传播与多平台互动的语境中,新闻传播在传播路径、模式、风格及其与受众互动等方面都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以上种种又进一步作用于身处新闻传播最前沿的主持人,为当前主持人的职业生态与传播实践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从传播形式来看,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前的新闻节目不断推陈出新,节目样态日益多元,交互渠道不断拓展。总体而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已经催生出一些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在此期间,主持人的播报风格、形式以及语言习惯、举止仪态等方面也出现微妙的变化。其中既有依据不同平台传播而产生的优化时长策略(例如,在互联网环境中,视频传播的最佳时长约为2~3分钟),亦有不断创新形式、把多种媒介样态纳入节目之中的尝试(例如广播电视节目融入微博、报纸等媒介);既有相对依賴主持人个体的时事脱口秀节目(例如“今晚,80后脱口秀”等节目),亦有主持人退居嘉宾身后、鼓励多元观点交锋的新闻辩论(例如“东方眼”等节目)……不难看出,一档新闻节目对主持人的角色设置已经日趋专业化和多元化。这显然与节目自身的定位有关。主持人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中发挥自身价值,已经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多方关注。

从传播环境来看,随着信息与传播新技术的社会化扩散以及传播主体在公共空间内的频繁互动,主持人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解读与评论,既有可能淹没于众声喧哗之中,亦有可能在平台互联互通之间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媒介的多元化使用,但也激化了碎片化、个性化观点的市场。也正因如此,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舆论走向等方面,主流新闻媒体的角色与作用尤为重要。然而,随着传媒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娱乐之风大行其道,在此背景下,主持人如何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潜力,彰显广播新闻节目传播功能与社会责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或应从媒体融合的本质以及主持人的定位入手。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是信息进入大众视野的一种表征过程。新闻主持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主体,发挥着信息组织、呈现环节中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整个新闻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新闻主持更应明晰自己的职业准则和社会责任,从全局出发,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传播主流思想价值,聚集社会正能量。

二、融媒环境中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功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传播形态已显落后,双向、多向、多元化的互动交流都在同步发生。于是,无数的思想、文化、知识碎片落英缤纷似的在虚拟的数字空间飘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此背景下,新闻节目主持人绝不再是一个专业的“播报员”。

1.具备一定的网络视野与视角

融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创意融合。网络业已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就网络自身而言,互联网的信息量巨大,大大超过了传统媒体信息量的总和。网络每天为网民们提供大量的资讯信息,但是从理论上讲,太多信息容易造成内容接收上的相互抑制,造成选择的困难与冲突,况且网络的信息量巨大,内容繁杂且真假难辨。在此背景下,需要新闻节目主持人能够进行有效地“筛选”工作,并结合“网络链接”的形式进行相关资讯或视频的链接,扩大节目的信息量。

2.善于管理荧屏或话筒之外的多种媒介

广播主持人的影响力从有声语言延伸到话筒外的多种媒介。微博的互动、微信的推送、粉丝的管理、用户的维护,都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融媒体时代必备的基本功之一。靠在线收听或者收视的单一渠道传播,已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每天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微博账号关注和转发的帖子、“微社区”“微信群聊”等互动平台的发言,都应成为主持人形象的一部分。对多种媒介的管理,实际是主持人在不同媒介中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节目之余的个人形象打造,成为融媒体时代主持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3.善于以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外界连接

融媒体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令主持人可以实现以人际交往的方式与各界产生连接,这一发展方向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

目前,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广播电视的“窄播”化定位,适应了大众对各类信息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时代特点。在融媒体时代,过去的“听众”或者“观众”称谓逐渐发展成“用户”,其根本区别在于主持人面对的不再是虚拟的、模糊的、群体性的所谓“大众”,主持人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一对一的“个体”。面对个体用户,主持人必须以人际交往的方式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互动。

由“众”到“个体”,是融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主持人只有以真诚、平等、人格化的传播和交流互动方式去面对用户,才能赢得“受众”的欢迎和肯定。

三、融媒环境中的新闻节目主持工作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已经在内容、平台、渠道、组织等层面发生汇聚。这一方面表明媒介间合作的趋势已经不断明朗,另一方面也暗示传媒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无论传播环境如何变化,内容一直是新闻节目的核心要素;主持人是节目的一个重要信息过程与表征符号,其作用在于新闻的展示与表达、节目的品牌与形象。也正因如此,欧洲新闻业界常用 “presentation”(演示)一词来定义新闻主持的信息过程。一个必须纠正的观念是:不少人认为,囿于节目安排,主持人的作用极为有限,有时甚至只是整个节目中无足轻重的一环。殊不知,在日常的新闻播报中,不少主持人会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对新闻稿修改,使之符合自己的发声习惯和话语风格;在一些提供全天候新闻信息的新闻媒体里,主持人根本没有时间与编导、记者事先沟通,一切全靠临场发挥;一些优秀的主持人更是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好语言,用受众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第一时间把信息传播出去。实际上,这些都是信息公开化过程中对新闻报道的即时“抛光”作业,隐含着主持人对信息本身的专业判断和思维过程。

新闻节目主持人一定要有责任意识,要对自己送出的每一条新闻负责,以责任心赢得公众的尊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新闻记者与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即便是在节目开播前两分钟时还会提出疑问,要求核实信息。他的名言“事实就是这样”每次都会出现于其主播的《晚间节目》结尾,成为节目公信力的最佳象征,他本人也被誉为“全美最受信任的人”。

当前,主持人对信息真实性的苛求变得尤为可贵。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权力已经不断扩散,无论是社会组织、民间企业,还是普通公众,都可以在各种社会化平台上发布想要公开的信息,有时甚至成为一些新闻媒体的重要信源。在面对这种消息来源时,主持人如何选择、如何编排顺序、进行何种解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对自身的要求及其对公众的责任意识。

与此同时,随着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直播常态化将成为新闻主持的普遍經验。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必须灵活应对突发事件,随时准备调整细节。特别是在直播连线之时,一些主持人往往懂得运用一些传播技巧和策略,比如通过对现场细节的提问,来增强前方记者的现场感;或是从已知信息中快速发现焦点,提出疑问,激发记者对现场进行更为详尽的报道,强化新闻的真实性。这些传播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直播突发新闻的传播效果。

近来,不少学界、业界的有识之士提出有关“记者型主持人”的一些见解,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发展趋势。诸如《东方时空》《新闻1+1》《新闻调查》等一系列知名的新闻节目,其主持人大多做过记者,无不具有较好的洞察能力和质疑精神。这是因为,经过专业记者训练的主持人,已经在新闻实践中形成了对多种新闻现场的先验认知和客观的叙事理念。一些优秀的记者型主持人还能采取客观叙述的手法,通过巧妙的讲理技巧和有分寸的说理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入情入理的解释,把自己对事实的看法以实事求是、简明动人的口吻表达出来。

比如:2014年4月10日,海南发生一起就交通事故,车上8名学生当场死亡,32名师生受伤。事后,7名涉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相关人员被刑拘。4月15日,央视《新闻1+1》播出了《校长,还敢组织春游吗?》节目。在展示完校长潘敏的解释并连线咨询法学专家之后,主持人白岩松说道:“其实一方面把这七个人都刑拘了,可能会让很多的人心里稍微好受、平静一些,觉得这个问题有所解决,而且你处理力度也不小。但是另一方面,法律的权威和它的严肃性以及公平性一定要慎重对待,希望当地也认真地去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它会不会产生一种暗示,让更多的校长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再组织春游了呢?……”主持人的解释理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当时的网络舆论。之后,主持人还分析了有关部门在事件后可能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并提出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共同承担责任”的建设性意见。

在一档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可以扮演何种角色,应该发挥何种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自己。凤凰卫视主持人刘芳在“首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暨融媒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发展研讨会”上说过:“若想要成为一档新闻节目的灵魂,主持人不仅要参与选题、写提纲、采访、写稿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应掌握主导权,成为一个真正的记者型主持人。”②这句话道明了媒体融合环境中主持人应有的职业意识。其实,融媒过程不仅为媒体间合作、内容和渠道整合等方面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为每个新闻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讲好新闻故事,承担社会责任,是每个主持人在融媒环境中理应具备的职业态度。

四、结论

在融媒环境下,新闻传播实践、传播主体以及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持人的职能也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职能属性。在学习、借鉴新的表达方式、掌握多平台的新闻表达逻辑之余,主持人更应从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信息权威性出发,判断信息真伪,揭露事实真相,把主持工作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社会责任意识纳入职业理想之中。

注释

央视《新闻1+1》:《海南春游致8死 校长:很委屈 不知到底负什么责任》,2014年4月15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shehui/2014-04/15/content_17433984.htm.

林小榆、王玉玮:《融媒时代华语传播新趋势与记者型主持人的发展》,《现代传播》,2013年,第12期,134~136页。

(作者单位: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

(本文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媒体融合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