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杰
摘要:随着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加,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也不断为社会所关注,因此文章从二者的联系和冲突点进行分析,为城市化进程推进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展开探索,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城市文化建设;传承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和历史不断翻涌的时代,也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发展的矛盾时期文化遗产是一个提现历史和人文精神的产物,也是需要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和改造过程中着重关注的现实问题,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可以将城市中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继承也是目前文化保护部门的重点研究课题。城市中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人了解和提高精神财富的基本方式,因此在面对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和挑战,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具体的计划和部署,形成宏观全局的文化继承仪式和文化建设发展战略。
1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城市文化遗产是具有着浓厚文化内涵的承载体,也是折射出人类在过去生活方式和劳动状态的科学物证,同时也是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城市形式文化纪念碑。城市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就是无法复制和不可再生,这也是城市文化遗产蕴含巨大价值的原因,这样的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带给人们精神及实际生活的影响。城市文化遗产不可再生的性质让人类必须对其使用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而其具有的文化价值也让人类必须要积极的将其具有引导精神的部分加以利用,文化遗产的双重性让人们在对其的保护方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渐渐形成了以继承为发展的保护机制,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的最佳方式。
2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2.1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基本情况。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颁布了《文物保护法》让国内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各级政府当地建立起了文化保护相关的规划部署,包括历史文化街、历史名城等形式形成了多层次和方向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国内具有重点文物保护性质的单位有两千处以上,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千余处,地县级的文化保护部门有六万处之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是在不断完善的优化的。
2.2我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点问题。城市文化遺产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可抗力造成的城市文化遗产破坏的情况,从二十世纪末我国加入到世界遗产公约以来,社会各界都开始意识到了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和历史悠久的遗产大国却没有成为文化遗产强国的情况下,更坚定了我国对城市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决心。城市文化遗产目前面对的破坏行为有两个方向,首先是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也包括其他非人为因素的动植物甚至是微生物对文化遗产的渐进式侵蚀,面对这种情况文化遗产保护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防范措施,避免文化遗产侵蚀现象的扩大化。城市文化遗产的另一种破坏形式是人为因素,不论是耕作、发掘、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的城市开发都可能会对城市文化遗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很多人在不了解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时就将之损毁和破坏,比起恶性的犯罪,无知和无畏造成的后果更加令人心痛和遗憾。
3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
3.1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与发展。全球化的城市文化危机不仅仅体现了没有长远思想城市规划的基本危害,也让很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了为了追求和实现区域化的特色而努力,从城市的文化定位开始形成了尊重社会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平衡措施,避免由于文化全球化形成了单一城市文化存在形式,通过签署《全球文化多样性公约》实现了各民族和区域的文化的包容与发展。
3.2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建议。现代城市的发展原则是需要一方面坚持创新和开拓的精神,保持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前景,而另一面也需要保护城市中体现价值和传统的印记,形成一个与过去传统文化形成断层的全城市。正如每一个人的发展情况一样,人类成长环境和家庭文化对其发展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完全脱离过去成长的人类和城市都不存在,若是仅仅从推陈出新的角度彻底抹消历史存在痕迹,只能为民族和国家招致悲剧和灾祸。城市的文化和文化遗产都是具有着很强的多样性和多元性,而且其中包含的物质和精神都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艺术,而非目前频繁的建设行为可以抵消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首先对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有条件的话可以形成一定的激励模式,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对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文物和文化的保护工作,形成上下联动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机制。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应当做好当地的文物保护宣传和培训工作,让人民群众在上报城市文化遗产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护工作,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保护制度,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文和制度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是世界文化发展历史上唯一没有间断过发展的国家,因此执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措施不仅可以是抵抗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基本策略,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蔡志伟.基于现实可操作性的城市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以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2016:15.
[2]陈玉珠.浅谈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规划策略——当城市文化遗产遇上文化创意产业[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11.
[3]陈红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刍议——一门文化人类学与城市社会学等多学科相互交融的新学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06):70-73+197.
[4]姚旸.论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天津为例的研究[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