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定位不宜随意泛化

2017-08-01 18:55石源华
世界知识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亚欧高峰论坛全球化

石源华

在中国政府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30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会聚北京,在新起点上形成了五大共识,取得了五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标志着“一带一路”开启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的历史新征程。

一段时间内,舆论界出现了某些对于“一带一路”定位随意泛化的现象。有的提出“一带一路2.0版”的概念,主张“一带一路”由“倡议”升级为“机制”;有的将“一带一路”经营地域从亚欧非大陆和中国周边扩展至整个世界,提议用“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化“新时代”;不仅将“一带一路”扩展到全球各个地方,甚至涵盖极地、深海、太空等全球公域等等,将“一带一路”扩展成一个超全球的战略。这些主张超越了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国家现行发展阶段应承担的历史性任务,不适当地主张以“一带一路”引领当今的整个世界。这不仅是不切实际的,难以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而且会取得适得其反的实际效果。为此,正确定位、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周边外交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高峰论坛和习主席的多次讲话,为“一带一路”确定的战略定位明确而务实,愿景空间广阔而清楚,推行方法新颖而可持续,发展路径行稳而致远,总体风格高屋建瓴、真诚实在而不失谦虚谨慎。

“一带一路”是个百年工程,如张蕴岭先生所说,它内外有别。对内,它是一个大的发展战略,因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速,但西部发展一直相对落后,而“‘一带一路能让本部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成为连接外部的中心地带”。对外,它是一个“合作倡议”,而非有制约性的机制,“以周边为重点,实现地缘经济互联互通,构建开放的大地缘经济网络”,它一边连接有活力的东亚,另一边是发达的欧洲,不同于旧式的发达国家通过援助形式支持不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一种新型的发展合作关系,“从开始提出到实施,一直都是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享成果,根据当地需要来展开项目合作”。

习主席在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说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习主席在各种不同场合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边国家,首要受益对象也是周边国家。中国将强未强,不宜企图通过“一带一路”去主导新国际体系和新全球化进程,而应通过“一带一路”练好内功,增强国力,增强与周边及亚欧非国家的合作以及自身影响力。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撰文《中国目前需要的是磨炼内功》,指出“全球领导权始于国内力量,但中国在抵达被领导人称为‘新常态之地之前,仍有大量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工作要做”,“特朗普总统改变了全球化规则,导致很多中国人在想,现在是不是作为全球化大国掌握主导权的机会呢?”作者主张“中国应抵御彰显作为全球化大国的力量的诱惑,继续把焦点放在实施国内战略上”,此种警言值得国人关注。

“一带一路”推进地域,在东向应是经南海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贯通太印两洋,兼及非洲,打通国际海洋通道;西向是与欧亚大陆联成一片,形成与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兼及欧洲,强化中国的大周边环境。不宜将“一带一路”对象国任意扩展至全球,甚至涵盖北极、深海、太空等全球公域在内,徒然增加世界霸权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误解和压力。

“一带一路”的实质是南南合作,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主要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联系,运用“亲、诚、惠、容”增强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软实力,进一步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从而强化中国大国外交最重要的发展基础。中国在峰会论坛上宣布将加大对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实实在在增强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和友谊。中国不要指望也不宜追求在目前的历史阶段发达国家会愿意成为“一带一路”的中坚合作对象。中国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应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夯实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使中国实现从将强未强到真正强大起来的转变。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经顺利闭幕,期待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将进入深耕细作和发展壮大的历史新阶段,造福于中国,造福于亚太,造福于全人類。

猜你喜欢
亚欧高峰论坛全球化
2021年乡村振兴高峰论坛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2018年海峡两岸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厦门举办
先进镁合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一带一路”为亚欧地区带来共赢效应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
高峰论坛及人才对接
新疆天业集团在亚欧博览会签约金额达1.4亿美元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