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鑫磊
刚刚过去的5月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阅兵式。不同于往年,俄罗斯今年高调宣布和展示已入列服役的最新北极装备,并且将其安排在全国28个阅兵式会场中的主会场——莫斯科红场进行展示。这些专门为北极地区特殊气候环境而改进的武器装备既是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俄罗斯在胜利日阅兵式这样一个盛大、特殊的场合首次展示北极装备。这是俄罗斯向国际社会传达的强烈且具有深意的信号。保证军事安全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重要战略目标,将通过武装力量建设、武器装备发展和前沿军事部署等手段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不断增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和地位,在同西方国家关系的逆境中打出“北极牌”以谋求外交破局。
应对军事威胁,制定北极战略
冷战时期,苏联将以北极点为顶点、以北冰洋沿岸领土为弧的扇形区域视为本国领土。但这种划定并未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国力衰微,对北极地区没有做出明确的主权宣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照公约中对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相关规定,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主权范围较苏联时期所主张的或缩减不少,或有些区域不甚明确。俄罗斯国内有人指出,俄加入该公约是“极其荒谬”的。随着国力逐渐恢复,俄罗斯重新审视北极对俄罗斯军事安全和地缘政治的战略意义。从军事角度讲,北冰洋是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其他国家之间的“地中海”。俄罗斯本土发射的导弹到达美国本土仅需十分钟。如此短的时间对美国反导系统是严峻考验。如果是高超音速导弹,可能更加猝不及防。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曾指出,反导系统在高超音速导弹面前形同虚设。此外,北极冰盖是战略核潜艇天然的栖身场所,使其能够在关键时刻发出致命一击。从经济角度讲,北极能源资源有着可观的储量和开采前景,北极航线开通对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影响巨大。俄罗斯视北极为本国发展与安全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化解和反制美国及北约军事围堵和威胁的新战略方向。为此,俄罗斯制定全面的北极战略。
2008年,俄罗斯颁布《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北极地区国家政策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界定为:确保国家军事安全和边界安全,将北极作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能源基地。由此确定了三大战略重点,即军事安全、主权权益和经济利益。而军事安全是实现主权权益和经济利益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綱要中明确指出,“在军事安全领域,坚决捍卫俄罗斯在北极的北部边界,确保高效的作战体制,保持常规部队集团军、其他部队、军事组织和机构在北极地区必要的作战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俄罗斯制定了北极地区军事力量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包括:成立能在各种军事政治形势下确保军事安全的常规部队集团军、其他部队、军事组织和边防机构等,实现前沿军事存在;打造高效运作海岸防卫体系,大力兴建边防设施,发展边防机构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建立健全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综合立体的态势感知和监控体系等。
2013年,俄总统普京批准《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2020年前发展与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俄罗斯将北极战略明确聚焦在了发展与安全方面,对俄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全面保障北极地区武装力量和军事组织必要、足够的作战和机动战备水平;建设俄罗斯北极地区军事基地等基础设施,以便于北极地区武装力量遂行军事任务;利用两用技术完善空中和水上管控等。
综上所述,俄罗斯在北极的战略目标日益明确。首先,俄罗斯未来贯彻落实北极战略的重点是,在不断完善军事部署,确保军事和边界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捍卫主权权益,开发资源能源和管控北方航线等战略目标。其次,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仍然具有近海防御性质。一方面,俄在北极地区军事部署的健全和完善在当前俄国家经济状况下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当前北极地缘安全环境相对较好,环北极国家愿意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共同努力。第三,未来随着国际形势和北极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俄罗斯的近海防御性质将可能转向攻防兼备,甚至在北极方向上实施战略威慑和遏制。
推进军事部署,彰显北极“熊”心
近年来,俄罗斯贯彻落实“纲要”和“战略”中的相关要求,在北极地区持续推进以军事力量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为核心的军事部署。
1、成立北方联合战略司令部。2014年12月1日,俄罗斯北方联合战略司令部正式运行。该司令部旨在保障俄罗斯北极地区综合安全,统一集中管理西起摩尔曼斯克州、东达楚科奇自治区的俄北极地区力量和武器装备。司令部以北方舰队为基础,并从其他军区调配军事力量,现拥有海军水面和水下舰艇、海军航空兵、岸防部队和防空部队等作战力量。2015年5月,在楚科奇自治区组建“海鹰-10”无人机分队,执行对北极地区近海区域生态和冰况以及北方航线海域的监控和侦察任务。
2、加大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落实北极地区军事部署,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增设7个军事城市(摩尔曼斯克州的阿拉库尔季、楚科奇自治区的施密特角,以及北冰洋海域弗兰茨约瑟夫群岛的亚历山大地岛、新地岛罗格切沃村、北地群岛的斯列德尼岛、新西伯利亚群岛的锅炉岛和弗兰格尔岛),翻修翻建11个军用机场,以及新建两个军事基地。新设立的军事城市大多在北冰洋沿岸陆地或岛屿上,加上苏联时期设立的军事城市(摩尔曼斯克州的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封闭管制行政区、北摩尔斯克封闭管制行政区、维基亚耶沃、葛吉耶沃、扎奥泽尔斯克、奥斯特罗夫诺伊和波良尔内,勘察加边疆区的维柳钦茨克和乌里干内等9个市镇。它们大多是北方舰队各部驻地),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城市已达16个。
前不久,俄罗斯在亚历山大岛新建的“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投入使用。该基地建筑面积约14000平米,其核心建筑是三叶草形状的五层主楼。基地还配有雷达站、700吨级净水装置、燃料泵站、排水设备以及军事装备保温仓库等。该基地能够同时满足150名官兵常驻18个月。另一个在建的类似基地预计可同时容纳250人生活。
3、加强信息通信体系建设。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俄在北极地区军事部署的重要方面,也是完成“综合立体的态势感知和侦察管控体系”“完善空中和水上管控”等任务的技术保障。2016年8月,俄国家北极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建设北极地区交通运输统一信息保障系统构想”的文件。该系统的运行将会调动和借助各类卫星通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中继设备、地面基站和光纤网络等。该系统未来还将与俄交通运输管理自动化系统、国家统一交通安全系统以及船舶监控系统等对接,确保俄罗斯对北极地区全面高效监控。
此外,俄在北极地区部署的新型航空管制雷达系统“活火山-2”已经投入使用。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处理和分析北极地区空域动态信息,探测、测量空中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以及飞行器型号和国籍。
4、列装专门为北极改进的武器装备。此次阅兵式上展示的“铠甲”СА弹炮一体防空系统和“道尔”М2ДТ防空导弹系统都是为满足北极作战需求的改进型。两个系统原型分别为“铠甲”С1系列和“道尔”М2系列。改进型不同于原型之处在于均采用“勇士”全地形车两节拖拽模式,且不再采用轮式底盘而改为履带式结构,使两款防空系统在北极地区遂行军事任务时的全地形通过能力和机动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在原米- 8АМТШ型军用运输攻击直升机基础上为北极部队研制米-8АМТШ-ВА改进型。改进型搭载新型航电设备,能够在北极地区低温、低能见度等恶劣环境条件下遂行军事任务。
正在进行海试的21180型破冰船“伊利亚·穆罗梅茨”号将于2017年秋季交付海军。该破冰船能够在厚度一米以下的冰盖上为舰船破冰引航,还可执行货运、水文勘察、海域灭火、漏油事故处置等后勤保障任务。23550型多功能战斗巡逻破冰船首舰“伊万·帕帕宁”号已于2017年4月开始铺装,預计于2020年入列服役。该船集拖船、破冰船和巡逻艇于一体,可在极寒和高温水域航行,破冰厚度可达1.5米。该船武器系统可发射多型导弹执行反潜、反舰和对陆打击任务,执行海上边界管控任务。该型船第二艘舰命名为“尼古拉·祖博夫”,计划于2018年开始铺装。
5、研制新型作战和保障装备。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多个近岸岛屿上拥有军事基地和设施,北方航线也沿着这些岛屿延伸。因此,俄罗斯需要能够在北极气候环境下航行,执行部队和武器装备登陆与作战任务的舰艇。俄罗斯涅夫斯基设计局正在研制用于北极地区的直升机船坞登陆舰。该舰名为“激浪”号,可在多种海岸条件下执行士兵、登陆艇、直升机的运送、登陆和撤离任务,可搭载员额500人,运送武器装备50件。
此外,为确保在北冰洋水下的军事安全,掌握水下动态信息,协同配合北极部队遂行作战任务,俄罗斯近年来不仅研制和试验无人潜航器、水下机器人等装备,还在研发有助于上述装备定位导航的水下“格洛纳斯”系统,试验能为水下装备充电的水下核能充电站等设备。这大大加强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感知侦察能力和作战机动能力。
打出“北极牌”,谋求俄美外交破局
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内战问题上得分不少,但同西方国家关系陷入僵局。克里米亚的军事设施、工业基础及其在黑海的战略地位是俄本轮同西方地缘政治博弈中的重大斩获。驻扎克里米亚的俄黑海舰队同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以及以叙利亚塔尔图斯为母港的俄地中海分舰队共同形成对欧洲、大西洋的南北合围、钳制之势。西方国家不但没有得到乌克兰,反而使俄罗斯的战略前沿向西推进。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和政治目标基本实现。俄还联合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大国共同打击伊斯兰极端组织,协调有关叙利亚问题,西方极力反对的巴沙尔政权暂无重大威胁。
但同时,美欧对俄经济制裁仍在持续,严重影响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18年总统大选日益临近的俄罗斯严防西方的政治影响和信息渗透,确保俄地缘政治安全和国内形势稳定。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内改善对俄关系的意愿与阻力并存。俄罗斯需要一张以攻为守的牌改善同西方国家特别是同美国的关系。
笔者认为,俄美关系的性质取决于两国关系的内容。在利益同步增量问题上,两国较容易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识并实现合作,如军控、裁军等全球安全问题,以及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利益单方增量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尖锐,呈现出无法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如北约东扩和部署反导系统等地缘政治问题。
北极之于俄美关系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是两国可以实现利益同步增量的地缘政治问题。俄美两国都是环北极国家,同为北极理事会有关键影响力的成员国。在北极域内国家经济开发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参差不齐、北极域外国家对北极开发的关注参与力度日益加大等情况下,俄美在北极有共同战略诉求,即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这可能是俄罗斯改善俄美关系能够打得出的一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