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榕生访谈:方兴东 口述:许榕生 整理:杜康乐
中国互联网口述历史中国的第一条64K国际互联网专线是怎样建成的
许榕生访谈:方兴东 口述:许榕生 整理:杜康乐
问:正式提出启动中国互联网这个项目是什么时候?
我记得是80年代末,我刚回国的1988年,那个时候他们已经跟我谈这些事儿了。到了1989年的中美会谈(5月底6月初),会议开到一半的时候,北京出了事,美国人匆忙回国了。建互联网这件事就被推迟了整整两年,到1991年又重新提这个事。
当时我们所长郑志鹏①郑志鹏,生于1940年6月,广西宁明人。高能物理学专家、探测器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广西大学校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跟我说,中美会谈谈到接入互联网这件事,现在他们真的就要做了。他看我跟美国专家挺熟的,就让我去做这件事。我原来在高能所物理一室,这样我就被调到高能所计算中心担任副主任工作,那时候计算机中心有30多人,负责维护大型DEC主机以及所内FDDI布线联网(一种局域网)。高能所开通互联网的任务就在此后大步推进了。
1991年那会,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②胡启恒,女,陕西榆林人。模式识别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模式识别及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会理事长等。牵头联合清华、北大、科学院三家,给国家做示范网络工程,他们也在做开通国际互联网这个事情。我们是希望等他们做通了,我们找他们就行了,但是他们因为遇到意外耽搁一直做不了。我们只好自己也去冲这个线了,和他们同步在做开通国际互联网这个事。中关村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光纤走不到,电信部门在等待上面批准;再一个是他们世界银行③1989年8月26日,经过国家计委组织的世界银行贷款“NCFC”项目论证评标组的论证,中国科学院被确定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同年11月组成了“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联合设计组,是国内第一个示范网络。支持的经费没到位。
我们一样需要有专线到高能所,我们去找北京电信局时他们第一个问题就问我们,为什么要用专线,我们说需要跟美国传输数据。他们说你们那边有几个大号线,速率都是4.8K的,你们多弄几条电话线不就完了吗?我说这个不行,我们是要24小时传数据的。他也没听懂,就说你先填表吧。我一看我们排在第九号,前面有八家,都是租64K专线的,但全部都是跨国企业,像IBM公司等等,他们因为平时长途电话费太贵,所以就弄了一个64K专线包月,传真、电话可以随便打。还有三家是日本公司租专线传数据,电信局的人说也不知道他们在传什么,一天到晚不停地传。我们就知道了,日本公司能用来传数据,这事儿可以做。
但是电信局的人问我们高能所在哪里,因为前面那几家都在城里,而我们在五棵松外。他就说你这个要等他们试一试,你把表先填了,等专线做好了你们再交钱。那条线其实真的是很贵的,那我们也不管它。刚回国的我没什么框框,也不知道做这件事能不能做成,但是既然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就得好好做。
64K速率的专线必须要用光纤,通信质量才能保证。北京电信局告诉我说,目前这条64K的专线有点困难,你们先用X.25④X.25,是一个使用电话或者ISDN设备作为网络硬件设备来架构广域网的ITU-T网络协议,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在国际上X.25的提供者通常称X.25为分组交换网(Packet switched network),尤其是那些国营的电话公司。它们的复合网络从80年代到90年代覆盖全球,现仍然应用于交易系统中。协议的专线,刚升级叫CNPAC,⑤CNPAC(China Public Packet Switched Data Network,也简称为ChinaPAC)),“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是中国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于1989年建成运行。它以X.25协议为基础,可满足不同速率、不同型号终端之间,终端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之间以及局域网之间的通信。CN就是China,这条线很稳定,也便宜。这条线确实可以用,但是它最高速率就是19K,一般稳定是在9.1K,只能通E-Mail。在1993年开通64K专线之前,国内跟外国之间通E-mail已经有了,除了高能所这一家,还有其它几家都有不同的渠道试验了多年。
64K的调试陆陆续续地一会儿通,一会儿又不通。光纤进不到,怎么通64K的专线呢?美国人曾把AT&T公司①AT&T公司(英语:AT&T Inc.,原为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的缩写,也是中文译名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由来,但近年来已不用全名),是一家美国电信公司,创建于1877年,曾长期垄断美国长途和本地电话市场。的人叫来一起弄,美国AT&T公司有个64K的卫星国际通道,在三元桥附近落地,再接入北京电信局的光缆系统。当时的光纤可以通到我们附近的电话局,但我们离五棵松电话局还有五公里的距离。于是北京电信局想了一个办法,即用两根电话线加上基带“猫”的办法,原理上是可以,但要克服通讯噪声的问题。电信部门就一步步调试,慢慢地使误码率达到了10的负8次方(连续24小时内),这才通知这条线可以用了。这是在1993年的3月2日,整整调试了18个月的时间。
主要包括以地理学家的名字为名称,如试用版(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第一册的“徐霞客”、“李四光”、“竺可桢”三个专栏,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这三位地理学家的生平事迹、主要学术贡献,不仅能让学生分别了解他们在喀斯特地貌、地质力学和物候观察方面的研究及贡献,而且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当时直接就跟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路由器对接,通了之后不久突然又断掉,这回不是我们这边断的,是美国那边断了!在高能所的老外一个电话就打到美国去了,电话里证实是他们那边切断了,当时他脸上有些尴尬。后来美国几个教授就过来了,听他说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知道确实是美国那边的政策问题。
但是美国科学家不管这些,他们几个商量以后,马上打电话、写信,告诉美国政府部门这是一个科学实验的合作项目,我们需要开通互联网。
这样,美国那边做了些工作,能源部出了一份文件,希望双方签下合同,对中美的这条专线做了一定的限制。这个合同是我们赵维仁②赵维仁,1945年4月出生,诸暨市暨阳街道人,硕士学位,研究员。中国核物理学先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会员,《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杂志编委。副所长和我一起去跟他们签的,他是老一辈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的公子,清华毕业、英文非常好。然后我去签技术方面的协议,我仔细阅读了这条专线的限制和技术上的要求。
我记得协议写的两条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说不能用于商业活动,仅用于科学交流;第二是强调不能在这个网上从事军事活动,包括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这方面的用途,要维护这个网络线路的安全,其中包括不要散布病毒和黑客行为。当时国内很多人知道什么叫病毒,但是对于“黑客行为”认识还很抽象。因为我在美国工作期间,使用美国人的ARPAnet网,③八十年代的美国网络不叫互联网,而叫ARPAnet。所谓“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其核心机构之一是信息处理(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fi ce),一直在关注电脑图形、网络通讯、超级计算机等研究课题。阿帕网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知道有几次黑客进来把它造成故障,可以理解美国人对这个很担心。因此,我对互联网的安全管理从观念到措施一直就没有松懈过。
当时我签这个合同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美国人非常担心网络安全问题,因为网络的脆弱性,以及它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必须要保证网络安全。为此,需要一批非常明白的人来管理这个网络,当时我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美国教授后来非常客气地跟我们说,并不是说你们中国有黑客来攻,是怕有人借道进去,就是bypass。④Bypass,意即旁道,支路,或迂回管道,分路迂徊。实际上我们联网大概不到几个月,我们这边就发现有人非法登录到美国去了,就是外来的人借我们的机器进入到美国能源部的网络。
我觉得人家的提示是有道理的,作为我们自己来讲,将来网络设备也会受到黑客各种各样的攻击的,内部也可能有人进行网络犯罪,所以我作为技术负责人当时就比较警惕了。1996年我被借调到国务院信息办的时候,走了很多的省、市,考察各地网络运营商的管理,看他们怎么去做这个网络运维的,我就感到问题比较严峻了。因为他们对网络深层东西了解太少,或者说他不太关心未来面临的挑战,而关心的是如何扩大规模、用户、创收,这个就跟滚雪球一样在各地滚起来了,盲目性很大。
当时专线64K,一个月租金就要4千美金,中方这边出2千美金,美国那边出2千美金,按照合作的规定就是大家一人出一半。这也比以往合适,为什么呢?我们当时国内传真、电话都很贵,用4.8K、X.25线路去发通讯,一个月就要二十万,而且只能传一点点内容,文章可以传,实验数据就传不了,还是要靠做成数据磁带背过去。所以我们说64K专线开通的时候,就结束了背磁带的时代。
当时有人特地从美国过来采访我,他写了一段的话说,你们64K专线结束了背磁带的时代。我介绍了我们当时数据要背来背去的情况,跟唐僧背经书回来没什么区别。一般坐飞机过去,每一个人都要负责在包包里装上一大批磁带,磁带上还要写是一份什么东西,过海关时,海关人员要看半天,把磁带等东西检查一遍,非常麻烦。事先还要开证明盖章、找人签字,海关才让放行。所以专线开通之后,这样一个时期就结束了。
除了每个月的通道费4千美元,前面还有开通线路的工程费。因为我们是第一家国内的单位,北京电信局就没跟我们要工程费。为了开通高能所这个专线,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找了一个小组,花了5万多块课题费,研究64K的“猫”怎么过渡。他们有意思要高能所出这个钱。我们开了一个感谢会,当时找了一个熟人,他很权威,那些电信工程师、总工都是他的弟子们。他跟我们高能物理所的赵维仁副所长是发小,他说了一句话,说中科院能够率先开通互联网,我们邮电部应该向他们学习。他这么一句话,那些人不再提了,我们5万块钱就不用交了。这个是小故事,这位权威就是当年邮电科学院的熊秉群①熊秉群,云南弥勒人。曾任北京邮电学院教务处长,邮电部教育局局长,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等。院长,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教授,我在参与大唐②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控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微电子、软件、通信接入、通信终端、通信应用与服务等领域的产品开发与销售。电信企业组建的时候与他认识,他兼任董事长。
问:所以你觉得1994年4月作为全功能接入的时间点是合适的?
对,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TCP/IP③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是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互联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数据的标准。的全部功能了,就是到64K专线加上TCP/IP协议和国际域名的确定,3W④3W网,WWW是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中文名字为“万维网”,“环球网”等,常简称为Web。分为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程序。网站等就能全面做起来了。
4月份之前,虽然从技术上来看,它实现了TCP/IP的畅通,但是域名不在自己手里。斯坦福那里只允许我们进入美国几个点,就是有关科学实验的几个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MIT⑤麻省理工学院(MIT)。是可以进去的,换一个纽约的大学,就进不去了,所以说只是部分进入了互联网,不能说全线开通。
4月中旬我在西欧高能物理中心(CERN)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简称为CERN),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也是全球资讯网的发祥地。访问,认识了WWW的发明人Tim B Lee。⑦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生于1955年6月,英国计算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万维网发明者。我就在他原来的办公室上班,用他原来的桌子,上面还有许多他的书和资料,包括那本成就他的“超链接”的英文书。Tim当时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英国人,他在图书馆做检索系统时,用了“超链接”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他敏锐地设想了将超链接延伸到联网的计算机上,而不是仅仅在单独的一台计算机里调看文件。他搬到一间大的办公室后,还经常回来拿邮件和书。他看我从中国来,就很友好地跟我聊天,介绍WWW技术,送了我那份称之为发明的论文复印件以及讲课用的一套透明片。每天他都收到世界各地寄来的祝贺、感谢信,请他去讲学和访问等。我记得他给我解析了WWW三个字母是怎么起的缘由,并通知我参加4月15日在CERN举办的第一届全球WWW技术研讨会。那个会人山人海,气氛踊跃,处处看到兴奋无比的各国参会者。作为中国人我也很激动,尤其Tim在开幕时打出一张世界地图,标示凡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将装上WWW服务器,特别指着地图上的中国一大板块说,这里也正将会有WWW,几小时前我告诉他中国已正式加入了互联网。
那个时候没有很多的用户,64K用起来还是可以的,中国的第一台WWW服务器是在会议期间我从瑞士会场通知了北京高能所建立起来的。当时高能所只有几台VAX主机,不方便安装WWW系统,我让他们调用我的一台486PC机安装上Linux①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诞生于1991年的10月5日(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操作系统。由于高能所的专线已开通了一年多的时间,高能所一批年轻人通过网上学习,早早就掌握了Linux知识,有三位年青人还写出一本《Linux大全》的专著,名扬社会(被号称Linux“三剑客”)。高能所计算中心二十多岁的女生樊岚②樊岚,女,毕业于南开大学信息科学专业。史密森学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计算机科学家。1993年在许榕生教授指导下,参加建设中国第一条互联网工作,并创作了中国第一个网站,设计了第一套高能所网页。曾任中科院高能所计算中心系统和网络管理员。当时刚刚出国,在美国佛吉尼亚的CEBAF研究所工作,她协助安装了WWW服务器的程序,并为高能所设计了第一个英文网页,附上了唯一的一张图片是她随身携带的纪念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邮票。几天以后全球就发现了来自中国的第一个WWW网站http://www.ihep.ac.cn/。
当年在北京亚运村开一个国际光子会议,我们实况地做了互联网视频转播。当时的困难主要在于我们怎么把视频传给对方?我们就在天上挂了几个锅(天线),2兆的一个设备,会场的摄像镜头传到高能所的一个服务器,我们用64K再传到美国的一个镜像点就做成了。美国人说你们这么差的条件也能做成,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这些都是我们起用了高能所的一批年青人做到的。
(本文根据录音访谈整理,文字有删减,完整版已经口述者确认。欲了解完整版,请关注即将出版的“互联网口述历史”系列丛书。)
高能所于1994年4月设立了WWW服务器(中国第一台),附图是当年的网页(设计者是计算中心的女生樊岚)。这台服务器(486机器)现保留在中国电信博物馆。【供图:许榕生】
中国第一台WWW服务器陈列在北京电信博物馆。【供图:许榕生】
(责任编辑:钟宇欢)
G20
:C
:1001-4225(2017)07-01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