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 博
绽放在“天府之国”的教育之花— 四川省双流中学精品办学侧记
文 | 张 博
滚滚江流,浪花淘尽英雄;悠悠岁月,代代精英各领风骚。成都,这座弦诵不绝、礼乐文明深厚的文化名城,日月更迭,正舒展着血脉,寻觅着都江堰、青羊宫、金沙遗址等历史的厚重,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历史名胜更彰显出文教事业的昌荣。千百年来,这座历史名城不仅见证了天府之国的繁荣,更见证了祖国的强盛。生活在这里的人,既默默守护着先辈的文化精髓,又敢于创新,汲取新的理念与思想。始建于1940年的四川省双流中学就坐落于这片物阜民康之地,作为一所底蕴深厚、久负盛名的传统名校,已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光辉历程。迎着一路的风雨跋涉,伴随一路的书香芬芳,一代又一代的师生用智慧和汗水描绘了一幅幅悉心动人的教育史卷。
回望并梳理过去的七十余年,禁不住要为她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喝彩—她在自力更生的年代里起步,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成长,在科教兴国的浪潮中腾飞。七十余年来,她不仅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更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她这七十余年有着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去品味、去思考、去总结……
走进四川省双流中学,每一位来访者都会被一面面奖牌所吸引、所震撼:中国百强中学、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国六十周年四川省十大名牌院校、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21世纪中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单位、中国西部名校、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四川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荣誉无声,而双中人为获得这些荣誉所走过的每一步却是那么响亮而坚实。
走进双流中学,典雅之美、诗书之气扑面而来—设施现代,楼古廊曲,乐音悠悠;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书声琅琅。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既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催生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生命成长的深厚土壤。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多年来,双流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努力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校的发展与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环境、教学、活动等多维育人因素,促进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
基于这样的理念,近年来,学校在校园建设和布局调整中特别强化用文化内涵规范校园布局。建设校园文化墙,调整与更新橱窗宣传栏、名言警句的布局,完善钟楼校史陈列室,调整校园绿化带,对校园重要建筑和设施进行命名,建设校园网络,安装先进的多媒体系统等,将双流中学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办学理念、办学实践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双中特有的治学精神和文化氛围,努力达到双中校园典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三雅”文化境界,使双中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风格。
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其最真实的性格、最独特的魅力;而于一所学校而言,文化则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为师生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与灵魂。七十余年的岁月更迭,七十余年的光阴流转,双中人拥有着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他们随时代大潮而动,为学校文化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赋予校园文化崭新的内涵,为师生构筑起成长的精神家园,真正为学校的发展铸基立魂。
在熊伟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提炼出了“规范 + 人本”的办学理念,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民族情怀,国际视野”为育人目标,贯彻“仁、智、雅、和”的校训精神,促进双流中学的腾飞发展,让双流学子的美好人生在这所校园里起航。
作为学生前行的指引灯,学生成长的筑基者,双流中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做明白教育真谛的教育者,更要做学养深厚、深明课程发展规律、洞悉课堂发展要旨的研究者。教师要秉承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的人文关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熊伟校长认为,教师要激励和改变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负责,为他们的人生奠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血去培育学生,静待教育花开,助力学生生命远航。
基于这样的教师发展理念,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工程、校内外督导、专家讲学、优质课示范、论坛交流等措施助推教师发展。2009年以来创建了六个名师工作室,以“名教师工作室”为载体,建立优秀人才发现、培养和成长的科学机制,打造出一支具有崇高教育理想和精湛业务技能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0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6名,硕士研究生和完成研究生课程进修教师100余名,高级教师200多名,各级各类名优教师200余名。这支爱岗敬业、理念先进、教艺精湛、善于博采众长并具有鲜明个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让教师专业素养实现质的飞跃”的梦想,正是植根于这片教育沃土,得到了实现与发展,在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有力地助推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的特殊性在于其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它面对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育崇高的使命是培养人,它的内容是以智慧培育智慧,以心灵滋养心灵。双流中学的教师深知这一教育道理,立志要为给广大的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做到“低进高出”。
该校的育人目标是:平民本色,精英气质;民族情怀,国际视野。而课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落实育人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载体。因此,学校确立了“构建符合双中育人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作为凝聚人心的动力、不断发展的方向。通过“构建符合双中育人目标的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学校发展树立新的品牌。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辐射,承担示范高中的社会责任。
为实现育人目标,学校提出打造“精英教育”特色品牌,建设“一个目标、二元导学、三分课堂、四类课程”的特色课程体系。
“一个目标”,即让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让学生最终成长为具有意志力、领导力、记忆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精英。
“二元导学”,即以课堂为阵地,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目标、活动、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预习、互动、训练。学生不但学有目标,学有路径,学有方法,学有信心,而且最终实现老师“鱼渔双授”,学生“鱼渔双收”的目的。
“三分课堂”,即分层设班、分类走班、分疑网班。分层设班:对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从特长培训、竞赛、自主招生培训、培优等到国家必修课程都实行分层教学。分类走班:为兴趣不同、发展方向不同的特长学生提供平台,如高一、高二选修课,体育选修课等。分疑网班:主要体现为有别于“实体课堂”的“虚拟课堂”,学生课后对当堂课的疑难点,可以跳出时间(当堂)、空间(教室)的限制,利用网络在“微课资源库”中看不同老师精心录制的微课,以解决每个学生不同的疑惑。目前,学校“微课资源库”中已有600余个本校老师制作的微课,并将继续开发上传,保证高中重点知识、难点内容均有相关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
“四类课程”,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构建学校以“仁(修身立德)、智(认知素养)、雅(气质涵养)、和(和谐共融)”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此学校围绕“规范+人本”的办学理念、“现代+特色”的办学目标,开发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分类、分层开展教学,补充国家课程之不足,减轻学生压力,满足学生不同兴趣需求,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目前,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近100门,本学期成功开设60余门。学校还陆续开发了优秀校本课程,通过专家审核,确定为校本必修课程;根据校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不断引进区域资源,开发“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综合实践类”等多领域校本课程。学校正是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让学生最终成长为具有意志力、领导力、记忆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精英。
在课程体系打造之外,学校还注重国际化教育的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现如今,双流中学国际教育交流已进入深层次跟进,并以项目为抓手开始向深层次交流、规模化扩张。学校以宽广的胸怀、开放的姿态,放眼全球,请进来、走出去,将自己置身于最广阔的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普及国际理解教育,结对境外友好学校,每年互派师生访学交流,开拓国际视野。为了培养更多国际化外语人才,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统筹英语组编写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立足现实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了法语、韩语和外教英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同时,他们还开设了国际英才班,除设有常规的基础英语课程外,每周也开设外教课程和国际课程,以不同的特选课程及精英培养模式,让每名学生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卓越发展。
如今,双流中学已成为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创办了“国际英才班”,设有高考基础学科课程+创新课程,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2011年,由于向国外正规高等院校输送高中毕业生成绩突出,学校荣获成都市教育局颁发的优秀奖;2015年6月被双流区教育局评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2016年3月,成为成都市第二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
后记:学海无涯,舟欲急流而进,必当有浑厚持重的品性;悠悠书山,木要独秀于林,自需有脱颖而出的特色。七十余载风雨兼程的双流中学依旧风华正茂。她在异彩纷呈的教育百花园地中,透射出一种独有的魅力,芳香怡人……墙内开花墙外香,学校恪守教育本真,为学生搭建起发展的多元平台,营造人文成长氛围,初步成为一所人人向往的、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乐园,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交口称赞。双流中学的校长尚思、善思,思有所获;双流中学的教师尚教,能教,教有所成;双流中学的学生尚学,会学,学有所得。在这所校园里,蕴藏着一种无可阻挡的前进势头。我们坚信,开拓进取的双中人,将在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