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手机依赖、饮酒与吸烟问题研究
——基于一项滇西北的调查
李昌庆,何木叶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674100)
为了解高校新生的手机依赖、饮酒和吸烟的现状,为后续的教育管理提供支持。运用手机依赖问卷、饮酒问卷和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对滇西北某高校2015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478名高校新生中,手机依赖占36.10%,不同程度的酒依赖共占71.60%,对烟草可能有依赖或依赖严重4.67%;大学新生的性别、民族、专业类别、生源地、班干部等在手机依赖、饮酒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及吸烟无差异;饮酒与吸烟的相关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新生的手机依赖、饮酒现象普遍,吸烟不太明显,应采用系统的教育干预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大学新生;手机依赖;饮酒;吸烟
手机依赖、饮酒和吸烟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三大普遍现象。手机依赖是个体过度痴迷以手机为平台的各种活动,且手机使用产生强烈而持续的渴求性与依赖倾向,并致使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功能损害。[1]饮酒被美国认为是诱发可预防的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大学生由于饮酒引发的各种身心健康、社会问题常有报道,也是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之一。[3]中国控烟协会2013年的暗访调查结果显示,800所高校中仅194所无烟环境得分超过60分,占暗访高校的24.25%[4]。大学阶段是烟民高发阶段。[5]本研究拟在大学新生中对这三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开展调查,为后续的教育引导、管理转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
选择的对象为云南省西北部地区某高校2015级新生,随机整群抽样。
(二)研究工具及内容
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人口学信息
人口学信息内容包括性别、民族、生源地(农村/城镇)、独生子女等。
2.手机依赖问卷
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6],问卷共有13个题目,具体包括反映戒断症状6题,渴求性3题,身心影响4题。总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是0.87,各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在0.58~0.83间;各项目与总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0.3,与所属维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0.4。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评分标准,每个题目有“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5个选项,按“1~5分”评分,得分高者,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就高。总分≥28分评定为手机使用依赖。
3.饮酒问卷
采用饮酒问卷(ADS)。[7]问卷共有25个题目,每个题目有3个答案,分别是“a、b、c”,计分为“0、1、2”,所有题目分数之和为问卷总分,即酒依赖分数(0~47)。0分,无酒依赖;1~13分,对酒依赖水平低;14~21分,对酒依赖水平中等;22~30分,对酒相当依赖的程度;31~47分,对酒严重依赖的程度。
4.吸烟问卷
采用Russell编制,并修订后的吸烟原因问卷(RRSQ)。[8]问卷有24个题目,有8个分量表(心理意向、口手活动、享乐、镇静、刺激、瘾、自动和辅助量表),分别属于社会心理和药理两大维度。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是0.86,各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在0.70~0.86之间,量表条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于0.3,各条目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在0.21~0.33之间(均P<0.001)。问卷采用4点计分,即“不肯定或没有”“有”“有时”“经常”等4种回答,计0~3分。依赖分各分数之和,超过6分为可能有依赖,超过20分为较重依赖程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结构性度良好。[8]
(三)测验方法
将上述三份问卷与人口学信息合编一份调查问卷,并制为电子版调查问卷,利用学校电脑教室进行整群施测。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478份。
(四)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问卷进行检出率、差异检验和相关统计等统计处理,检验水准为a=0.05。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478名新生中:男生260名,女生1218名;汉族学生1068名,少数民族学生410名;独生子女177名,非独生子女1301名;农村学生1295名,城镇学生183名;师范生913名,非师范生515名;班干部382名,非班干部1096名。
(二)手机依赖、吸烟、饮酒的比率
1478名高校新生中:手机依赖分≤27分的有944名,占63.90%;手机依赖得分≥28分的有534名,占36.10%。无酒依赖的420名,占28.40%;酒依赖水平低的有1013名,占68.54%;酒依赖水平中等的36名,占2.44%;酒依赖水平较高的有6名,占0.41%;酒依赖水平严重的有3名,占0.20%。无烟依赖的有1409名,占95.33%;对烟草可能有依赖的有66名,占4.47%;对烟草依赖严重有3名,占0.20%。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新生手机依赖、饮酒和吸烟检出人数及占比(单位/%)
(三)手机依赖、饮酒和吸烟的差异检验
手机依赖只对手机依赖得分≥28分,饮酒只对低水平酒依赖、中等水平酒依赖进行检验,吸烟只对可能对烟草有依赖进行检验,无手机依赖、无饮酒和无吸烟不纳入检验。酒依赖水平高和严重,以及吸烟严重的人数均较少,不纳入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手机依赖方面,师范生得分高于非师范生(t=3.20,P<0.01),城镇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t=-2.0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水平酒依赖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t=-5.67,P<0.01),少数民族学生得分高于汉族学生(t=-2.91,P<0.01),师范生得分高于非师范生(t=9.39,P<0.01),班干部得分高于非班干部(t=2.6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等水平酒依赖方面,仅有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t=2.5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可能对烟草有依赖的检验发现,虽然得分高低各异,但无差异。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学生手机依赖、饮酒和吸烟的差异检验
(四)手机依赖、饮酒和吸烟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手机依赖、饮酒和吸烟调查数据的相关处理,结果表明,手机依赖与饮酒、吸烟的相关(r=0.11,r=0. 20,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饮酒与吸烟的相关明显(r=0.42,P<0.01),且有统计学意义。
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36.10%,即三分之一已经存在手机依赖。这与以往10%~60%[9-11]比率范围以及70%[12]、75.4%[13]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调查结果相比,本研究的结果处于中间水平,也再次证明了大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现象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还发现,来自于城镇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来自于农村学生,与以往研究一致[14],师范生手机依赖高于非师范生。虽然,手机依赖会带来一系列身体[15]、心理的不良影响[16],乃至人际关系[17]、主观幸福感[18]等也会受其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甚至对手机的使用进行大肆的口诛笔伐。“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是一种新常态,大学生使用手机既是基于“群体文化和身份认同”[19],也是“社会结构建构”[20]的结果,抑或是大学生倍感大学生活无聊[21],且社会支持缺乏而孤独[22]、冲动[23]、抑制控制能力差[24],就易转向依赖手机获得满足。
中低水平酒依赖占68.54%,中等水平以上的酒依赖占3.05%,新生饮酒率有71.59%,高于全国42.20%和西部地区50.8%的比率[25],以及相对落后地区33.1%比率[26]和发达地区51.30%的比率[27],但又低于中部高校79.60%[28]和80.20%的比率[29],进一步证实了大学生饮酒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大学生饮酒或许是受饮食文化、民风民俗、家庭教育、个人情绪情感调节,以及同伴群体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得分高于汉族学生,与以往研究一致[30],或许与少数民族自身的民族传统生活习俗有关。师范生得分高于非师范生,班干部得分高于非班干部,究其原因还不得而知,需要进一步探究。
大学新生中对烟草可能或严重有依赖的共占4.67%,低于以往对大学生研究的7.22%比率[31-32]。这可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国家不断推行的控烟政策得以逐步落实有关,也和当代大学生对吸烟有了正确的认知,并采取了合理的行为有关。
研究发现吸烟和饮酒存在“共生”关系。手机依赖与吸烟、饮酒之间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即手机依赖者,不一定就会有吸烟和饮酒之类的行为,这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33]
对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吸烟和饮酒行为,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
第一,认知正确行为才有可能正确。通过校园宣传、活动组织、课堂渗透等形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手机依赖、吸烟和饮酒行为对自身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积极的情绪体验是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关键。通过强行让有着手机依赖、吸烟和饮酒的大学生的戒除这些行为,使其获得积极心理体验,由此提高其戒除效率。
第三,增强戒除意志是戒除行为得以继续的推手。手机依赖、吸烟和饮酒大学生的戒除行为是否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做支撑,否则就会半途而废。帮助学生确定,并分解戒除目标,促使学生积极采取戒除行动,且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及时强化。
第四,行动力是戒除成功的必要措施。手机依赖、吸烟和饮酒大学生的戒除是否成功最终必须要行动起来。一旦确定戒除目标,就需要帮助其严格按照目标制定戒除计划,遵循计划实施戒除行为,并认真、细致记录其戒除行为的频率,若有偏离,应及时进行纠正。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人际关系改善、制度引导、心理援助等方面综合运用。
[1]Yen C,Tang T,Yen J,et al.Symptoms of ProblematicCellular Phone Use,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 ith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Southern Taiwan[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9,32(4):863-873.
[2]Taylor SE.健康心理学[M].7版.朱熊兆,唐秋萍,蚁金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0.
[3]刘伟佳,刘伟,林蓉,等.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概述[J].中国学校卫生,2012(7):769-771.
[4]中国控烟协会.2013年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暗访评估报告[EB/OL].[2017-03-03].http://www.catcprc.org.cn/index.as px?infoid=4811&language=cn&lanmuid=122&menuid=4&ty p e=articleinfo2016/8/2.
[5]孙锦峰,史健翔,时宝庆,等.郑州某高校大学生吸烟现况和控烟态度[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748-752.
[6]陶舒曼,付继玲,王惠,等.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编制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3(1):26-29.
[7]汪向东,王西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57-360.
[8]史宝林,赵秋振,李荣.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在医学生吸烟者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3):239-240.
[9]Gómezvela M.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Cell-phone Use: Psychological,Behavioral,and Health Correlates[J].ddiction Research&Theory,2007,15(3):309-320.
[10]Leung L.Leisure Boredom,Sensation Seeking,Selfesteem,Addiction Symptoms and Patterns of Mobile Phone Use[M].Mahwah,Nj:Law 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8:359.
[11]黄海,余莉,郭诗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4):414-416.
[12]周怡.如何克服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育[J].青年记者,2014(20):115-116.
[13]黄海,侯建湘,余莉,等.大学生网络和手机依赖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4-1656.
[14]郭少卿,陈军,张喜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67-69.
[15]廖颖,杨璐,吴长娇,等.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睡眠障碍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2):303-305.
[16]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9):1074-1076.
[17]宗一楠,徐英.广州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11):1722-1724.
[18]王月琴,张宇.大学生手机依赖与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1):868-873.
[19]吴猛,田丰.“数字原生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及手机依赖研究[J].青年研究,2014(2):73-82.
[20]韩彦超.结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4):10-14.
[21]姚梦萍,贾振彪,陈欣,等.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行为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5(2):215-217.
[22]刘文俐,蔡太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孤独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5):926-928.
[23]黄海,李翠景,桂娅菲,等.大学生冲动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疏离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4):674-677.
[24]汪海彬,陶炎坤,徐宏图.不同手机依赖程度大学生的抑制控制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3):226-229.
[25]郭帅军,余小鸣,张芯,等.大学生吸烟、饮酒等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象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82-386.
[26]杜文琪,赵旭明,李斌,等.青海省在校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0):1070-1071.
[27]刘志浩,卫平民,黄明豪,等.南京市大学生饮酒与过量饮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8):983-984.
[28]罗新茂.某高校大学生饮酒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6):407-408.
[29]王程成,仝菲,李修德,等.合肥市大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5):699-701.
[30]徐杰,罗迈.青少年吸烟和饮酒行为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3(5):60-63.
[31]高玉峰,孙丽红,王晶.承德医学院大学生吸烟、饮酒及体育锻炼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703-705.
[32]丁书姝,李太顺,魏明伟,等.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对烟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10):765-769.
[33]刘凤云,许韶君,侯方丽,等.大学生情绪症状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375-377.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
A Study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Drinking and Smok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Chang-qing,HE Mu-ye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Lijiang 674100,China)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drinking and smok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rovide support for education management.It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students of 2015 at a university in northwest Yunnan by using th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questionnaire,drinking questionnaire and the Russell smoking cause questionnaire.Results:in 1,478 college freshmen,mobile phone dependence is 36.10%,drinking dependence is 71.60%,and tobacco dependence is 4.67%.The difference of college freshmen's gender,nationality,professional classes,registered residence and class cadres i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drinking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other indices and smoking.The correlation of drinking and smoking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phenomenon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drinking is common among college freshmen,while smoking is less obvious,so it should take systematic.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measures,and guide students to cultivate good behavior.
college freshmen;mobile phone dependence;drinking;smoking
G715
A
1009—7600(2017)06—0098—04
2017-02-27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科研团队”课题(丽师政发〔2014〕71号)
李昌庆(1978—),男,云南昭通人,副教授,硕士;何木叶(1982—),女(白族),云南大理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