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彬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音乐干预对麻醉恢复室内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分析
李宏彬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麻醉恢复室内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择期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出室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t=-9.36,P<0.01)。结论 选择患者喜爱的音乐进行干预,能有效维持患者术后正常的生命指征,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音乐干预; 麻醉恢复室; 甲状腺癌; 护理
Music intervention;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Thyroid cancer; Nursing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尤其是在我国沿海城市,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以年均4%的增幅上升,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2]。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通常在全麻下采用去枕平卧、垫高肩部的手术体位,术中颈部极度后仰的不适体位加重了患者术后的不适和恐惧心理。在麻醉恢复室,患者尚未完全苏醒,多出现躁动、呻吟等强烈反应。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音乐干预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3]。护理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可利用音乐元素作为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生理及在疾病或治疗期间的情绪[4-5]。本研究采用对照分析方法,探讨音乐干预对改善麻醉恢复室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7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全麻下进行甲状腺癌手术。(2)全麻后均待患者清醒后拔管,送入麻醉恢复室。(3)术前取得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4)年龄22~60岁。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其他内科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疾病。(2)术中失血量大于400 mL。(3)因患者身体状况,改变手术日期或有暂停手术史。将100例研究对象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6],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46.2±3.6)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8.1±2.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术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麻醉恢复室常规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2)准确记录各种出入量,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遵医嘱输液并记录液体的种类、量、滴速,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等,观察尿量、颜色并准确记录。(3)做好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多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固定两侧挡板,防止坠床,确保患者安全。
1.2.2 观察组 在麻醉恢复室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增加音乐干预。(1)选择患者喜爱的音乐曲目:研究者根据我国音乐文化背景及参考相关文献[7],访视患者前准备五种类别音乐曲目存储在MP3播放器中,分别为流行歌曲、轻音乐、古典音乐、中国戏曲及英文歌曲,共计50首,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术前1日访问患者,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从现有音乐库中浏览试听曲目的方式,让患者选择2~3首作为麻醉恢复干预曲目。患者表示喜爱且未被研究者收集的曲目,由研究者自行下载。(2)实施音乐干预:在患者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后开始给予音乐干预,播放时为患者带上耳机,并将音量控制在30~40分贝,音乐干预至患者转出麻醉恢复室。在音乐干预过程中,研究者需陪伴在患者床旁,在实施音乐干预15 min后,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评分。
1.3 测量指标 (1)生命体征:包括术后进入恢复室时(T1)、出恢复室时(T2)各时间点患者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3项指标的变化。(2)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躁动、心率异常。(3)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进行疼痛评分,NRS由0~10间隔相同的11个数字组成,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强烈的疼痛”,患者选择1个数字代表其评分时的疼痛强度,总分为10分[8]。
2.1 两组患者出入麻醉恢复室生命体征变化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
注:1 mmHg=0.133 kPa。
结果显示:当患者出室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室时,收缩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例(%)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分
3.1 音乐干预对稳定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血压、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的作用 音乐通过声波作用于大脑皮层系统,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进行调节,通过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同时刺激体内分泌激素、酶和乙酰胆碱、β-内啡呔、脑啡呔等物质,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达到镇痛、镇静、缓解焦虑和紧张,使心率减慢、呼吸平稳,对调节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唾液等消化酶分泌和加强新陈代谢等有重要作用[9]。对甲状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他们延长生命、重获希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手术毕竟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会因此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增加,引起血压和心率的波动[10]。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出室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压显著下降、心率减慢而经皮血氧饱和度上升。说明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血压下降、呼吸心率减缓、皮温升高、肌电下降、血容量增加[12]。
3.2 音乐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麻醉恢复室是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恢复苏醒的场所,也是患者在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前重要的中转站[13]。音乐可刺激大脑神经,使大脑内多数区域的血流量增加,通过刺激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对觉醒产生影响,不仅能加快全麻患者意识的恢复,还能降低其躁动的发生率[14]。
本研究将音乐干预运用到全麻后清醒期,作为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措施,实践证明,其有助于患者平稳过渡麻醉清醒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了术后患者的安全,是一种经济、简单、可行的护理措施。
3.3 音乐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 Chlan[15]认为,音乐的诸多要素如节奏、音调、和声、速率中,节奏是使其发挥治疗作用最关键的因素,个人的音乐爱好可能会对音乐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本研究于术前访视患者并收集其喜好的音乐曲目,结果显示,音乐干预能舒缓患者紧张的情绪,分散其对刺激的感觉和注意力,从而缓解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国外大量研究[16]证实,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质功能;同时,音乐能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而脑啡呔具有抑制疼痛的作用。相关研究[17]表明,音乐能提高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
3.4 音乐干预对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意义 随着手术室中危重患者的增多,加上各种麻醉药及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概率极高。本研究结果提示,音乐干预作为麻醉恢复室的非有创性操作,对稳定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降低其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值得与麻醉恢复室常规护理相结合。护理人员术前不仅要与患者交流喜好的音乐曲目,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功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每一位术前患者的自身情况,才能真正做好患者术前情绪疏导以及术后心理应激能力的提高。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因此尚未对音乐干预时间长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性别的患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选择患者喜好的音乐曲目进行干预,可以稳定麻醉恢复室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压、心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并作为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辅助手段,可逐步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干预尚未规范流程,因此护理人员更要关注细节,不断在音乐干预中反思,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郑荣寿,张思维,吴良有,等.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8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1):1-12.
[2] Paes J E,Hua K,Nagy R,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thyroid cancer pathology features and outcomes:a clinicopathological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10,95(9):4244-4250.
[3] Mitchell M L,Henderson A,Groves M,et al.Th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ptimising its value in the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um[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9,29(4):398-404.
[4] Suzuki M,Kanamori M,Nagasawa S,et al.Music therapy-induced changes in behavioral evaluations,and saliva chromogranin A and immunoglobulin A concentr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nile dementia[J].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07,7(1):61-71.
[5] Huei-chuan Sung MSN RN,Anne M Chang PhD R N.Use of preferred music to decrease agitated behaviours in older people with dementi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5,14(9):1133-1140.
[6] 吴春霖,王镭,李卫兵.临床试验随机化分组及其Stata的实现[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2):242-244.
[7] Nilsson U.The anxiety-and pain-Reducing effects of music interven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Aorn Journal,2008,87(4):780-807.
[8] Abbott J H,Schmitt J.Minimum important differences for the patient-specific functional scale,4 region-specific outcome measures,and the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14,44(8):560-564.
[9] 吴玲玲,陆慰英,袁樱,等.接受式音乐干预对ICU患者生理与情绪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2):67-69.
[10] 姚瑶,刘玉萍.心理护理对麻醉恢复室甲状腺术后患者血压与心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34):7244-7245.
[11] Korhan E A,Khorshid L,Uyar M.The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physiological signs of anxiety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7-8):1026-1034.
[12] 张金花,陈凤娇.音乐治疗在术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诊,2007,16(1):122-123.
[13] 郑朝敏,甘晓琴,聂智容,等.舒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33):3572-3573.
[14] 林茜茜,张玉琴,梁舒.术前心理行为干预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52-1753.
[15] Chlan L L.Music therapy as a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support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J].Aacn Clinical Issues,2000,11(1):128-138.
[16] 周为民.音乐治疗的生理学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12(1):124-l26.
[17] Zhou K N,Xiao-Mei LI,Yan H,et al.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depression and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1,124(15):2321-2372.
李宏彬(1978-),女,天津,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
R473.73,R736.1
B
10.16821/j.cnki.hsjx.2017.1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