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航空新城外围城市绿廊景观工程的应用

2017-08-01 11:19杨远林
花卉 2017年8期
关键词:植草径流海绵

杨远林

(广州市创景园林设计院 广东广州 510440)

海绵城市理念在航空新城外围城市绿廊景观工程的应用

杨远林

(广州市创景园林设计院 广东广州 510440)

海绵城市建设是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弱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做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航空新城外围城市绿廊景观工程规划实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种途径,将雨水通过透水铺装渗透、洼地滞留、湿地雨水塘集蓄、生物净化、多途径利用和溢流排水相结合,实现城市雨涝调蓄、雨污净化、水源保护、涵养补充地下水,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

海绵城市;航空新城外围城市绿廊景观工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LID);雨洪管理;雨水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集中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集中到管道里外排。如果能将大部分雨水留下利用而不是单纯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内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吸收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这样,“海绵城市”有望将原来大量排放至管渠末端的水提前通过吸收、渗透、蓄存、净化等环节消化利用,成为破解“逢雨必涝”的有效途径,而不是仅靠大口径的排水管道。

1 海绵城市综述

1.1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1]。2014年11月2日,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以下简称《指南》)[2]。2014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2015年1月19日三部门下发通知,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试点工作,试点城市直辖市每年补助6亿元,省会城市5亿元,其他城市4亿元,一定三年。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总体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3]。

1.2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对应自然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将雨水渗透,滞蓄,净化,当需要时把蓄存的水再利用造福人类。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LID)技术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主要包括生态过滤、植物集水盆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湿地、池塘等几种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LID),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珠海市作为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城市,将打造“水清、绿浓、园秀、城美”生态环境,建设国际宜居城市,本项目的建设积极响应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对LID技术系统该应用。

2 航空新城外围城市绿廊景观工程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2.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珠海市金湾区,主要包括由金湾立交至航空产业园核心区的外围城市绿地(图1)。项目建设总面积约786912m2,总投资约9323.79万元,是金湾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对外宣传展示窗口,对区域的整体形象起示范作用。

图1 总平面图

2.2 现状水体分析

场地现状水资源充足,近海域,且场地内纵横很多小水系。但是现有水体没有形成完整的互通式水系,实现了雨水的收集但没有完全实现雨水的渗透和排放;此外,现状边坡没有种植植物进行固坡和对径流的过滤,导致部分水道堵塞;水系中没有种植水生植物对剩余径流进行再次过滤和净化处理。

2.3 规划水体分析

梳理现状水体、自然风景资源等建设带状景观,节点景观,滨水景观使场地内水系相互流通形成完整水生态系统,运用海绵城市原理,缓解暴雨径流,使雨水就地蓄留、就地资源化,与城市绿廊中的公园、湿地形成统一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的自然保护系统。创造一个特色城市绿廊景观典范,突出金湾区“城市新秀,金湾绿廊”的定位和目标,营造新城风貌。

3 航空新城外围城市绿廊景观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设施

基地内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种途径,将雨水通过透水铺装渗透、洼地滞留、湿地雨水塘集蓄、生物净化、多途径利用和溢流排水相结合,实现城市雨涝调蓄、雨污净化、水源保护、涵养补充地下水,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图2)。

图2 海绵城市应用

3.1 基地海绵城市应用——渗

由于城市建设存在大面积不透水铺装,改变了原有场地的自然渗透,因此,硬质地面可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管道将雨水引至附近滞留设施加以利用,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基地内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然后“渗”下去(图3)。地面渗水铺装包括有:生态铺装、防腐木、透水砖、植草砖等。

3.2 基地海绵城市应用——滞

“滞”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基地内应用具体形式为:道路雨水花园、植草沟、雨水塘、湿地(图4)。

道路雨水花园:是指具有调蓄和净化雨水径流能力的下沉式绿化设施,汇聚吸收地面雨水,通过沙土、植物的净化作用厚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植草沟:缓解暴雨径流,促进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过滤、汇集、收集雨水。通过基地的分析,设置植草沟确保区域内雨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减少区域的涝水灾害。

图3 基地内生态铺装应用范围

图4 基地内雨水滞留设施

雨水塘:是一种多功能的雨水调蓄系统,可对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滞留设施收集的雨水进行集中净化,对雨水进行净化和调蓄作用。

湿地:是一种集收集、下渗、过滤、净化使用于一体雨水系统。通过生物净化的手段将通过雨水花园、植草沟、雨水塘等滞留设施收集的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缓解水资源的短缺,同时通过抗旱耐涝的乡土植物营造自然的湿地风光。

3.3 基地海绵城市应用——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把降雨蓄存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图5)。

3.4 基地海绵城市应用——净

整个水质净化过程延缓了雨水进入自然水体的时间,净化了受污染的城市雨水。与此同时,通过景观设计将雨水管理的过程展示给公众,目标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图6)。

3.5 基地海绵城市应用——用

对经过土壤净化、生物净化之后的雨水资源加以利用。通过“渗”将雨水渗入土壤,通过“滞”“蓄”把雨水蓄存起来,通过净化利用雨水作为绿地灌溉用水、景观水景、洗手间用水等(图7)。

图5 雨水蓄存区域

图6 雨水净化区域

图7 雨水净化使用

3.6 基地海绵城市应用——排

基地梳理现有场地的水资源,结合市政道路与基地外河流,疏导雨水汇集并引导水流自西向东汇聚。设计本着最大化吸收地表径流,连通原有蓄水池、湿地等,疏导至较大水体进行净化,最后溢流至场地外水体。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势的基础上,收集、处理、清洁雨水,减缓雨水径流,创造出“活”的雨水管理系统,实现基地内水系统的贯通和循环(图8)。

图8 雨水排放流向

4 结语

当下,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开展当中。笔者仅以珠海市金湾区航空新城外围城市绿廊景观工程建设为例,简析了“海绵城市”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设计方法,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寻求更加科学的规划手法,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场地特征的措施,真正发挥城市的海绵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此文仅为本人薄浅见解,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希望借助此文,为今后的海绵城市建设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

[1]习近平.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Z].2013.

[2]国家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2014.

[3]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EB].

TU986.2

A

1005-7897(2017)08-0033-03

2017-4-6

杨远林(1989-),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植草径流海绵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生态植草沟对降雨径流污染物去除率试验分析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海绵是植物吗?
堤防植草现状与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