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莹
摘要:美术教育的并不是为培养名师画家为目的的,美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内涵,可以使人知道怎样去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怎样去寻找美,尤其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在他们心灵上同样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补充他们的劣势,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景,将这些被上帝所“抛弃”的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景中激发出他们对美术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关爱;兴趣;创新式教学
一、特殊学校美术教育现状
(一)特殊学生受歧视
特殊儿童是一个受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在身理、智力和心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缺陷,导致了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顺利与人交流,在生活上与学习上同样比普通人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为他们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他们往往在社会上是被有些人歧视的,甚至连正常人的人权都没有,而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各种消极、片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此,如果他们还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安慰,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误入歧途。
(二)教育方法缺乏效果
美术的专业教学特点大多数是合班制上课,课堂教学内容较少,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特殊学生主动性的指导,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老师往往不了解特殊学生的需求,而没有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多年来,特殊学校在美术教育中一直处于“低谷”现状。不仅在美术教育中未能达到理想目标,也降低了特殊学生对于美术专业的兴趣。另外,教学思想陈旧,美术本是一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学科,然而学校对此受传统理念影响导致学校信息堵塞、教学设施不完善,美术本就是思想开放,身心融入大自然的一种学科,可老师怕学生外出出事,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限。
(三)学生视野受阻
因为学校要保护特殊学生的人身安全,各地特殊学校采取全封闭式的管理教学,这从教师们的角度上考虑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降低人员伤亡,但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封闭式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对美术发展的視野,也导致了学生无法接触学校外的世界,使得学生内心封闭和狭隘,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的向往。
(四)教学水平落后
特殊学生学习美术对于心理健康是具有极大的帮助的,教研活动的有效展开对于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特殊学校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的教材和方法似乎并不完善,很多残障学生没有相应的教材学习,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基本是模糊的。
二、特殊学校美术教学方法及政策
(一)情景教学
美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视觉上和思想上都有着直观性和具体性。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处于劣势的特殊学生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优势,虽然他们在视觉上失去了优势,但他们在触觉上的感官得到了提升;虽然他们在听力方面受到损伤,但他们的双手却变得很灵活,老师在教学中能利用特殊学生的优点去补充缺点,这样就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增长他们的自信心,引发他们对学习的求知欲。设置情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知识,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出去写生,给同学们介绍美术绘画的技巧,让学生既接触新鲜事物又能学习美术知识,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式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增加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吸引力,随着新世纪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课堂融为一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老师还可把美术绘画过程做成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将绘画的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的享受。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使美术课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从生活中感受美术
美术学习就是一个接受新事物、一场艺术创作的过程,因此离开了生活的艺术是一个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尤其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他们在有缺陷的情况下对新事物的感知和体验是与正常人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去捕捉精彩的瞬间,逐渐让他们走出内心的阴影,让他们善于挖掘不平常的美,意识到美术新奇。
三、总结
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特殊学生对事物的感官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学观念与思维。“上帝给他们关闭一扇门,但同时也给他们打开一扇窗”残障学生虽然有很多先天不足,但只要他们抱着一颗平常心,在学校老师悉心教导下,学生们就能很快的走出人生阴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公共政策也在逐渐向弱势群体倾斜,我们要给予特殊学生一种特殊教育,只有真正走入到他们的生活才能体会到人生的不信,只有照顾过残障人士才会懂得怎样去付出,只有走进残疾学生的世界才会懂得怎样去关爱与奉献。
参考文献:
[1]王忠尚.《聋哑学校美术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学术期刊 《艺术科技》 2013年2期
[2]李丽喆.《浅谈如何打造初中美术高效课堂》 学术期刊 《读与写(上,下旬)》
[3]吴超. 《也论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学术期刊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