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习坤++++++刘伟++++++周才星++++++王新刚
[摘要] 本文着眼重特大交通事故后创伤急救组织的现实需求,分析了事故处理的复杂性和军地联合救治的必要性,进而从立法、制度、技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目前军地联合开展创伤急救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模式的构想,并从模式的构建原则、制度硬件建设以及专业训练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对未来具体的实施工作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交通事故;卫勤保障;军民融合;创伤急救
[中图分类号] R14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c)-0165-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 for trauma care organization after fatal traffic accidents. Firstly, the complexity of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care and the necessity of military-civilian combination rescue are analyzed. Then, difficulties in military-civilian combination rescue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cluding difficulties in legislation, institution, technology, and so on. And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n idea about constructing military-civilian combination first aid mode of trauma in major traffic accidents, and systematically formulates from construction principle,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It will be a good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raffic accident rescue.
[Key words] Traffic accidents; Medical support; Military-civilian combination; Trauma first aid
近年来,高速交通工具改善居民生活出行方式的同时,也使交通事故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越发明显[1-3]。2011年7月23日,温州发生重大动车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救援中救治技术支撑与组织环节的问题随之暴露,自此,重特大交通事故伤员的创伤急救日益受到重视[4]。研究与实践显示,提升重特大交通事故联合救援效能,一体化的救援体系不可或缺[5-7],而军地力量的结合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8]。本文将从的现状背景、现实需求、问题难点和体系设计等方面对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模式的构建做一论述。
1 重特大交通事故特点
笔者将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特点归结为两个“复杂”,即综合环境复杂和专科救治复杂。
1.1 综合环境复杂
重特大交通事故往往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和防备,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损失,必须尽快组织综合救援力量进行营救。同时,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元的,现场环境不确定因素多,现场可能存在携带易燃易爆品及有毒物质的较大型的事故车辆,在事故现场条件下,可能出现意外情况,造成二次损害,从而大大增加了事故处理过程的专业程度、风险程度和复杂程度[9]。
1.2 专科救治复杂
在重特大交通事故中,驾驶员以及乘车人员的损伤程度往往较重,而且受伤部位往往不止一处,伤情累及机体多个系统[10]。我国部分省市近年的交通事故伤谱数据[11-14](表1)也反映出了交通事故特征性的伤情分布,可以看出,以颅脑伤和多部位伤为代表的较为严重的伤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在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这一比例还会增加[15-16],在这种情况下,受伤人员的救治也会变得更为复杂,对医学专科交叉合作的要求更为急迫。
2 军地一体急救的必要性分析
2.1 单一单位无法短时间内妥善处理批量伤员
重特大交通事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伤员且伤情复杂,伤势较重,而事故区域内地方医院在设计规划时通常不会超量储备卫生资源,难以单方面应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伤员救治工作。另一方面,在21世纪初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系列工作推动之下,军队医院以及驻地部队多储备有以专业车辆、医疗装备和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卫生资源,且具备紧急启动的能力,是处理大型突发卫生事件的重要应急力量,在需要时,可积极加入交通事故的救援工作。
2.2 军地联合救援是对平战结合军民共建的促进
重特大交通事故伤员伤谱与战时伤员的伤情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面對相似的任务,积累经验,对战时军地联合实施卫勤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7]。同时,军队建制卫勤力量和区域医疗机构可以在重大事故的紧急救援中进一步密切与当地地方卫生实体的联系,顺畅沟通协调通路,理清组织指挥机制,有利于军队卫生机构自身的建设发展。
2.3 救援外围工作需求军地综合力量的通力合作
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救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本身专业的医疗救护外,很多外围的工作同样需求军地力量的合作支撑。如伤员在完成现场的急救处理后即进入后送流程,在后送道路保障方面,军地的协同不可或缺;又如平时的血库储配在重特大交通事故情况下可能供不应求,此时除协调中心血站积极备血外,驻地部队官兵的献血动员与组织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3 现阶段军地一体化实施创伤急救的困难
重特大交通事故属于突发、偶发事件,军地一体救援的经验少,法规、制度不健全,卫生力量本身的能力素质也还存在短板,這些都是现阶段军地一体化实施创伤急救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3.1 法规制度不健全
不只是交通事故,我国针对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军地联合救援法规体系和动员协同机制至今尚未系统构建。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动员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军队救援工作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军队尚未纳入地方救援体系,这为军地一体化实施创伤急救带来一定困难。
3.2 指挥机制未建立
由于缺少机制、预案和演练经验,事故初期没有统一的指挥机制,各救援力量只能盲目的各自为营进行伤员救治,基本谈不上联合,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效能未得到有效输出,整体救援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3.3 专业能力待加强
事故发生后,救援的关键在于拥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多只救援力量密切协同。而现阶段可动用的卫生力量,无论是单独的救援专业训练还是综合的军地协同训练,都很少参与,技术支撑和协调渠道都较为薄弱,军地双方的卫生部门缺少彼此间的了解,在平时未能做到有效沟通和磨合,这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紧急联合救治带来不小的困难。
4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模式探讨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对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模式做一简要探讨。
4.1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需把握三个基本原则:①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在事故区域地方政府的指挥下,各部门遵照职责权限划分,有序协同,形成核心指挥机构。具体的处理过程中,各单位人员各司其职,积极沟通,按照职责分工扎实开展工作;②确保安全,以人为本。救援先救人,将确保事故现场伤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兼顾降低财产损失。③强调快反,决策果断。参与救援急救的卫生力量应深刻理解救治的时效规律,措施得当,果断决策,尽力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
4.2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的制度完善
在理论层面对相应的指挥关系、建设标准、战备制度、专业技术和外围支撑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此基础上,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具体的军地一体化急救框架下各类卫生力量的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工作流程、处置要点进行规范,确保军地双方的救治力量组织实施有法可依,心中有数,准备得当,一旦进入状况,就可以有条理、有侧重地协同开展事故现场伤员紧急救治的相关专业工作。
4.3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的预案建设
军地卫生救援力量主体应依据现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任务定位和人员装备情况,系统详实地制订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急救的系列预案。通过预案,对本单位的人员抽调、床位调整、装备使用、集结机动、展开部署、专业分工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事物进行明确[18],从而提高应急反应综合处置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能力。
4.4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的物资保障
建立充足高效的物资储备与调用机制,以确保救援过程中的物资需求得到满足,避免或缓解可能出现的物资紧缺。地方政府和军队部门应对可及卫生资源、物资装备、机构床位保持实时的掌握,预先明确储备部门和救援力量的保障协同关系,动态组织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过程中的物资保障。
4.5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的信息建设
信息化建设在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模式中属于基础性建设,应依托既有平台、规范数据结构、突出平台整合、强调综合效能[19-20]。现有的警务和医疗感知终端可以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信息获取端口;救治指挥部门和执行实体应建立稳定通讯路径,确保指令和反馈传输的及时性;成立专业的信息系统维护保障中心,以备紧急处理因突发事件造成的通讯不畅、滞后以及内容失真等问题。
4.6 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一体创伤急救的专门训练
专业训练是形成救治能力、生成救援实力的重要方法。军队与地方卫生机构自身应定期组织重特大交通事故创伤急救的知识学习技能培训;机构间应积极组织联合演练,科学实施考核评估。
4.6.1 机构自主组训 卫生机构自主组织专门训练形式大致有3种:①知识技术专项培训班。组织重特大交通事故创伤急救相关基础知识和必备技术的专项培训是提高卫生人员现场处置技能的有效方法。②岗位练兵。对于日常医疗工作繁重的卫生机构,组织人员以日常工作为基础,结合自身岗位实际,通过自主学习、专家指导、共同学习等形式,对与应急救援相关程度高的技术进行常态化训练。③实景模拟。结合大型训练计划,引进模拟训练设备,组织所属人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基础生命支持等专项技能练习,以及危险环境下的危机应对和生存训练,提高受训人员的任务适应性。
4.6.2 军地联演联训 卫勤演练是军队卫生力量卫生战备的必要工作,同样也适用于地方医疗力量,日常工作中,军地双方按照统一计划,组织人员进行灾害条件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保障联合演练,对提升整体的专业救治能力和综合保障水平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6.3 训练效果评估 对卫生力量在应急条件下的组织专业急救效果的评估,通常方法是按照通用组织形式,在既定时间内,对分队的专项技术和整体流程进行考核评定。考核形式包括理论和实训两部分,理论考核目的在于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实训考核则是为了综合评估分队的全部队员或参与任务的多支分队的整体专业保障能力。评估结果归档保存,既可以作为针对性总结点评和横向纵向对比的参考,也可以作为下一步改进训练方式方法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继红,王正国.我国交通伤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71-73.
[2] 李俭,张徐军.200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7,9(1):1-12.
[3] 张胜,熊鸿燕,张路,等.重庆市某区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52-55.
[4] 张漫漫,王莹莹,张秀霞,等.“7.23”温州动车事故伤员早期紧急救援[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35-36.
[5] 刘华,李兵,黄福文,等.2006~2014年柳州市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蛇志,2015,27(2):108-110.
[6] 王鹏,吕永波.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1(6)130-133.
[7] 齐国新,井雁飞,赵磊.交通事故鉴定和事故勘查在事故分析中的作用[J].中国司法鉴定,2011,57(4):59-61.
[8] 胡佳乐,徐志明,罗志勇,等.重特大交通事故军地联合紧急救援模式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2):119-121.
[9] 李玉琴,邵祖峰.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质、法律依据与原则[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6(3):57-65.
[10] Stephan B,Dietmar O,Christian WM,et al. Injury patterns of seniors in traffic accidents: A technical and medical analysis [J]. World J Orthop,2012, 3(9):151-155.
[11] 潘爱群,马福来,张贵田.交通伤的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4):520-521.
[12] 朱保锋,陈建荣,王芳,等.2079例交通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04-206.
[13] 吴钒,郝赤子,朱烈烈,等.2005~2009年温州市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交通伤特点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9-11.
[14] 涂建锋,张可,周晟昂,等.中美急诊道路交通伤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6):3323-3326.
[15] 任英,彭红星.中国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预测,2013,32(3):1-7.
[16] 张冬先,洪仕君,赵丽萍,等.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486例法医学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4(3):223-240.
[17] 贾涛,邓坚,赖思琦,等.省军区部队军地联合应急卫勤保障常态化运行机制探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 33(2):195-196.
[18] 李亚军.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研究[J].辽宁警专学报,2014,1(1):46-52.
[19] 戴永安.中国交通事故发生机制的空间计量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1):38-42.
[20] 陳慧阳,牟瑞芳,叶为滔,等.基于FN曲线的交通事故风险可接受水平研究[J].综合运输,2016,36(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