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这样指出。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的参与,正让“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发展、合作主题的伟大践行。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对我国乃至全球企业消化产能、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也对我国与与“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国家企业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探讨我国西部地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面临的新问题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阵痛愈发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差,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银行信贷风险不断加大,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影响了西部地区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对能力。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表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差
从企业发展特征来看,近年来,西部地区在工业发展方面,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企业在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方面等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一些特殊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工艺、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等研发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企业投资明显较少,基本处于对产品的粗加工或粗放型生产。此外,西部地区大部分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端器材、芯片、应用软件等基本靠进口,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短板,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导致西部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企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从企业产能方面来看,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有色、冶金、煤炭、水泥、玻璃等生产销售方面,产出能力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特别是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水泥生产,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西部地区企业生产状况来看,产能过剩主要原因为西部地区大部分企业产品较为单一、精细化程度不高,销路不畅、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此外,企业对市场前期需求调研不足也是导致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三)信贷资产质量潜在风险加大
通过对西部地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显示,2010~2016年,西部地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双升”,信贷资产质量风险持续显现,拨备和核销力度持续加大,风险管理水平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进一步体现。此外,随着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等进程的加快,西部地区不良贷款总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增长率可能会出现反复,同时各金融机构在企业兼并重组及改制过程中还将面临着维护银行债权、保全金融资产的问题。
二、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意见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新常态的不断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我国西部地区企业成长带来巨大转变,也将为西部地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一)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政府部门用好、用活政策金融,探索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增强政策性金融机构实力,以更便捷的手续、较低的利率,支持西部地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跨境合作、开发等。二是国内商业银行要迎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与资金支持,结合西部企业特点,加强产品设计与创新,特别是中高端产品和结构性信贷产品研发。三是政府部门要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发展绿色金融,广泛吸引民间资金进入。
(二)政府引导企业去产能”方法举措实施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出口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政府部门要引导从企业融资、国际市场开拓、品牌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出口等方面对外贸企业进行专项扶持。一是要引导认清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形势,明确各类企业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主要目标及任务,着力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二是根据各省、地市制定企业振兴规划,要尽快落实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在落后产能淘汰机制中的地位和考核标准,减少地方政府对落后产能的保护。
(三)以加强协调配合为主题,不断优化金融生态
金融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和监管引导作用,及时贯彻落实国家相关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转型发展。一是发挥中央银行金融业核心作用,建立金融生態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调研和评估,及时反映和解决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构建多元化银行分支机构体系,构筑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等构成的结构合理、竞争充分、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银行分支机构体系。三是鼓励和推动银行业务创新,推动科技型、创业型企业信贷产品开发。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新型经营模式、创业人才的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