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对大理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7-07-31 10:23尹继庭张雁东冯丽娜孔宁忠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生态林业林下经济生态文明建设

尹继庭+张雁东+冯丽娜+孔宁忠

摘要: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基础,林下经济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纽带。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阐明了生态文明和林下经济的相关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大理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指导下的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

中图分类号:F3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10-05

1 引言

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纲领,覆盖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1]。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提高林地生产力。在发展林业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经济的发展,能在发展林业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又能保障经济发展,促进林农增收,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林业发展的新方向。近年来,大理州林业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认真贯彻各级政府部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森林大理”建设。

2 生态文明和林下经济

2.1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良性互动、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生态文明的提出确定了生存环境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将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必将极大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

大理州地处云南中西部,森林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山地居多、地形复杂,绿化很不平衡,质量也较粗糙,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趋严重,资源能源消耗也大大增加,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面临严峻考验。要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增加森林资源、扩大环境容量、拓宽减排途径,同时还要保障经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实现大理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林业这个生态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探索出一条能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主要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在林地上开展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及森林旅游业等,充分利用林下自然资源,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并同时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其既包含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和林上产业?而与传统的林产业不同的是,林下经济是一种绿色产业,坚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森林保护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循环经济模式[4,5]。林下经济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机关联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是一条适合大理州的能够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3 林下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保护好生态才能更好地发展林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林下经济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发展方向,能在发展林业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又能保障经济发展,促进林农增收,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林业发展的新方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3.1 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绿色发展

生态系统通过发展、变化、调节达到一种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状态为止。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样,结构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其系统的结构就越稳定[6,7]。大理州93.4%的国土土地面积为山区和半山区,林地面积达2035417 hm2,在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大理的绿水青山,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而发展林下经济,是增强大理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2.3.2 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保护森林资源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生态经济复合系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科学设置,提高林下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森林系统对自然能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据测算,发展林下经济的森林生态系统,其生物量是对照系统的4.24倍,光能利用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2.09%[8]。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延长了林农在林地的劳作时间,对林木的田间管理等工作会更加及时,有益于树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以林下经济与森林生态健康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的形成[6]。大理州森林资源丰富,但山地偏多造成人工经营困难,林农积极性不高,而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增强林农主观能动性,在有力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2.3.3 增加林农收入,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林下经济的发展,让林农有了依靠自己的林地增收致富的渠道和希望。林农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林下的空间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也可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发展林下经济是应对林木经营周期长、見效慢、风险大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林下经济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林牧等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有效带动加工、市场、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同时,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还改善了传统家庭养殖业居住环境的污染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1]。

3 大理州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状

3.1 大理州林产业发展现状

大理州93.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半山区,林地面积达2035417 hm2,占国土面积的71.8%,农村人均集体山林面积为0.66 hm2,是人均耕地面积的10.6倍。近5年来,州级以上林业投入累计达27.85亿元,完成营造林184009 hm2,义务植树5193.84万株,较“十一五”增长15.4%;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的58.21%提高到60.27%,提高了2%,森林蓄积量由8637万m3增加到1亿m3,增长15%,林业总产值从45亿元增加到160亿元,增长3.5倍,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生态改善与林农获益双赢的重大转变。

近年来,大理州林业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补偿、低效林改造、陡坡地生态治理、农村能源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十二五”期间共实施森林管护978716 hm2,完成公益林建设39002 hm2,实施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700701 hm2,兑现补偿资金64703.32万元。实施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2667 hm2,新一轮退耕还林1000 hm2,陡坡地生态治理4667 hm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种植业36382 hm2,补植补造7960 hm2,总投资达44931.43万元。完成森林抚育42535 hm2,省级低效林改造项目31334 hm2,零星改造32802 hm2。新建沼气池4195口、节柴灶49568口、太阳能71789台,建设农村能源乡村服务网点54个,完成全民义务植树5193.84万株,开展了全州古树名木普查,对8840多株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登记和挂牌保护,编印《大理古树名木》图册2200册,全州林业生态总体持续改善,成效显著。全州在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核桃产业为主,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庄园等多种形式的可持续林业产业,并已初具规模。目前,林业企业达1100多户,省级龙头企业达61户,2015年全州林业总产值达160亿元,各种产值的百分比如图1所示。

3.2 大理州林下经济发展概述

3.2.1 大理州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1)充足的林地空间和独特的高原气候。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山高坡陡,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理州林业用地面积2039222 hm2,占国土面积的71.89%,有林地面积1611314 hm2,多为山区和半山区,林下发展空间充足。山区和半山区是大理州最大的土地资源,因此,为成功攻破山区经济发展难的难关,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发展高原特色林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必要途径。

(2)物种资源丰富。大理州内有高等植物3643种,中药材1500余种,陆生野生动物50余种,鸟类150余种,是南方核桃种群的原产地、适生区和富集地,有泡核桃栽培种40余个,是南方核桃的基因库、云南山茶花和杜鹃花的原产地、兰科植物的富集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的适生区及云南松和旱冬瓜的主要分布区。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必将为发展大理高原特色林下经济作重要的资源依托[9]。

(3)扎实的群众基础。大理州农村人均占有林地面积0.66 hm2,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的10.6倍,是农村最大的土地生产资料。近年来,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迅猛,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成效显著。林农真正享受到了实惠,群众对发展林下经济激情高涨。

(4)良好的政策优势。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困难在山,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针对这一州情林情,森林大理建设按照云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林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国家、省、州等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有效保障了林下经济高效快速的发展。

3.2.2 大理州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大理州林下经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和产值也不断提高,林产品供不应求。近几年大理州逐步探索研究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大理州林下资源开发13.4万hm2,林下经济产值已超过10亿元,占大理州林业总产值的6.82%,林下经济发展迅速。

(1)林下种植模式。林下空间广阔、环境光照弱、湿度高,为林下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大理州12县市已大规模开展林药、林菌、林菜、林茶等林下作物种植。目前大理州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广阔,在云南省维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开展了重楼、续断、三七、天麻、附子等中药材的林下种植,种植面积达8500 hm2,产量2.5万t以上,产值3.9亿元以上,已初步具备产业规模。剑川和巍山两县气候及土壤优势较其他区县明显且野生菌资源丰富,主要发展林下菌类种植和加工产业,目前已分别建立了野生食用菌加工厂,主要种植及加工羊肚菌、香菇、木耳、平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等人工菌种,松茸、松露、鸡枞等野生菌种,年加工量高达1000 t以上,年产值高达370万元,远销韩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力的帶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林农的收入。林菜模式包括草本蔬菜和木本蔬菜,草本蔬菜如魔芋、百合等,木本蔬菜则包括香椿、树头菜等,该模式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操作简便,在全州范围内都有开展,但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导致林农重视程度不够,种植面积尚未成规模。

(2)林下养殖模式。林下养殖是一种以林地资源为依托的典型循环经济模式,具有立体、高效、生态等特点,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植物、昆虫等资源。大理州林下养殖模式主要是养殖生态鸡、生态猪、肉牛等,漾濞、宾川、云龙等县已大规模开展以林下养殖合作社为主,林农为辅的林下养殖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州共出栏生态鸡20余万羽,生态猪和肉牛出栏6000余头,产值可观,经济效益显著。林下养殖模式已成为大理州林下经济的重要形式,是林农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也为人们的餐桌提供了高品质的绿色生态食品,其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好,是农村经济和林农增收的“热点”和“亮点”。

(3)森林旅游模式。大理州旅游资源丰富,共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95361 hm2。苍山洱海,山水相依,全州12县市也均有其特色的旅游产业,南涧县无量山、灵宝山,云龙县天池、诺邓古村,祥云县清华洞、水目山,巍山县巍宝山等。大理西湖、剑湖等湿地公园以及数不清的古村、古寨。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理州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在各县市建立了诸多生态旅游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力地加快了经济发展。大理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森林生态旅游产值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州森林生态旅游产值已达8.7亿元,经济效益明显。

(4)林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是林下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随着农林经济的发展,林产品的加工需求也愈加旺盛。近年来,大理州野生资源采集与林产品加工发展迅速,对各种林产品如松子、核桃等的加工企业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全州林产品加工年产量1亿t以上,年总产值3亿元以上。发展林下经济、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是保护森林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手段。同时,发展林下产品加工,是完善林下经济产业链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提高林产品的价值,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4 大理州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4.1 大理州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階段,虽然带动了大理州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林农的收入,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4.1.1 缺乏合理布局与科学管理

近年来,大理州林下经济零星发展情况较为普遍,结构比较单一,难以形成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缺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科学布局。同时,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产业链条不完整,容易造成无序化生产等问题。加上缺乏统一管理,缺少技术指导,导致采集方式粗放,破坏生态平衡,使部分资源趋向枯竭。目前全州林下经济产业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除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外,其他林下经济模式发展相对滞后,如林下套种药材、林下菌类种植及林下养殖等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引导,还存在跟风及盲目发展的情况。

4.1.2 发展基础薄弱

近几年全州林业产业发展以泡核桃为主,林下经济的发展相对薄弱,且因部分林下经济单位面积投资较高,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多数地区长期以来都没有主导的特色林下经济,没有形成产业品牌,林农林下经济收入还普遍偏低。同时,全州山地居多,发展林下经济的山区和半山区的部分路段,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林农居住分散,产业分布不集中,给产品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且“龙头”企业小、散、弱,加之产品加工水平低,而销售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造成了推广困难,制约了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同时,部分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后,配套服务不到位,旅游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部分景点路程远、路况差,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制约了森林旅游的发展。

4.1.3 科技支撑薄弱

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下经济生产需求不能有机统一,试验示范基地少,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一是在林下经济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低,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全州除部分地区依据本地自然及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种养殖外,适合于其他地区的林下经济和品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实验及分析。二是林农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大部分林农仍沿用传统的种养殖方式,林下畜禽的粪便处理粗放,有的地方还存在过渡放养畜禽而破坏林分生态环境和影响植被生长的情况,以上诸多因素使得种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三是林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对核桃、食用菌等多为初级加工或不加工,精加工及后续销售环节相对薄弱,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

4.1.4 林下资源开发和经营意识薄弱

林下野生资源是林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州以山地为主,林下野生资源大多地处山区,在地理环境、交通、文化和产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林农发掘的野生菌、野菜等林下野生资源以自用为主,少部分被林农个体在各地农贸市场直接销售,也有部分个体户或小型加工企业进行简单加工包装后销售,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加之观念落后、资源保护意识薄弱,部分地区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对林下野生资源进行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如林农为了尽可能地挖掘鸡枞,对鸡枞的生长蚁巢进行掠夺式采掘,破坏了鸡枞与白蚁共营共生的关系,此后将不再产出鸡枞。

4.1.5 资金投入不足

林下经济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政府投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的资金有限,建设资金短缺,农户自发投入也比较困难,导致林下经济发展的工作配套设施落后,服务工作保障不到位,生产技术障碍不能及时解决和消除。基础性配套设施建设缺乏,生产条件差,成效得不到保障,不利于林下经济产业快速、稳健、持续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大大限制了新模式、新产品及深加工的发展。

4.2 大理州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4.2.1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大理州立体气候明显,根据全州各县市、各乡镇的特点,结合大理州实际和高原特色林业庄园经济示范园建设,明确林下经济模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任务目标,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高原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作为全州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加大对林下经济的各类科研、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及时成立大理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在各县市林业局设立领导办公室,统筹并因地制宜地做好全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布局优化及控制、配套政策制定及实施、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等工作,实现大理州林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4.2.2 科学引导,宣传先行

通过多种途径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介,对发展高原特色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成功典型案例等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通过收入对比、技术讲座、科普宣传、参观考察等方式,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林农的资源保护意识,加大对林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林农不仅有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还要有对森林资源进行可持续经营的意识和决心。此外,要加强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林业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与产业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道路,积极培养品牌意识,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规模经营、功能突出的林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林产品品牌,增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后劲。

4.2.3 强化科技支撑

结合大理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组织做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培训与指导等服务。加强林业科技服务力量的建设,充实各级林业科研院所、森林资源管理站等林业科研、生产及管理部门的编制和人员,增强科研力量,争取在每个山区行政村安排林业指导员,使林业科技支撑服务能直接落实到林农,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保障。同时,搭建林农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加强实用技术研究和林下循环经济系统的应用研究,充分依托大理大学、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加强林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技术创新和技能运用型人才,增加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科研、生产项目,积极探索适宜大理州不同地区的林下经济模式,编制技术丛书,指导生产实践,以科技链延伸产业链,为大理州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科技支撑。

4.2.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林下经济发展的投入资金,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补贴,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示范基地、示范户及森林生态旅游园配套设施建设。设立林下经济小额扶贫贷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加大“林权抵押贷款”、“生态信贷”、“金果贷”等金融产品推广和实施力度。进一步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各类担保机构开展林下经济贷款担保服务,放宽准入门槛,有序发展林业小贷公司,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金融支持、民资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与融资机制,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确保林下经济顺利开展。

5 结语

生态文明的提出确定了生存环境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为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的基础,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而林下经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点,是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林业发展的新方向。大理州森林资源丰富,在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核桃产业为主,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庄园等多种形式的可持续林业产业,着重发展林下经济,但在成果显著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应充分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有序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岭宏.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學院学报,2013,12,(3):19~22.

[2] 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 李文慧.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林业生态建设[J].理论视野,2007(12):24~25.

[4] 赵文东.广西林下经济经营模式综合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5] 黄 干.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绿色科技,2017(3):70-71.

[6] 张东升,于小飞.基于生态经济学的林下经济探究[J].林产工业,2011,38(3):50~52.

[7] 陈景欢.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6,(13):105~106.

[8] 李金海,胡 俊,袁定昌.发展林下经济 加快首都新农村建设步伐—关于发展城郊型林下经济的探讨[J].林业经济,2008(7):20~23.

[9] 杨 波.大理州高原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5,40(2):130~133.

猜你喜欢
生态林业林下经济生态文明建设
重视生态林业建设 打造完美新型生态发展体系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服务生态林业建设
科学建设生态林业 维持地球环境生态平衡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