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公元七O九—七八五年),字清臣,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长安万年(今西安市郊)。官至节度史、尚书,进爵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又因曾任平原太守,也称“颜平原”。颜真卿为人忠介耿直,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敢于同权贵抗争。安史之乱中为维护国家统一以身殉国,其人品为后世景仰。
颜真卿“幼时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书”(《书林纪事》卷二),可见其从小就刻苦习书。他的书法学过王羲之、褚遂良,也学过北碑,但对他影响较大的是张旭。颜真卿以超人的艺术才能,在真书和行草书上获得突破,是公认的在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以后,又一座巍峨的里程碑。清人周星莲评论颜真卿书法:“天趣横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惟此为最。”颜真卿在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都给后人以宝贵的启迪,其功劳是千古不灭的。
顏真卿传世的楷书名碑有《多宝塔碑》(44岁作),《东方朔画赞》(45岁作),《郭家庙碑》(56岁作),《颜勤礼碑》(60岁作),《麻姑仙坛记》(63岁作),《大唐中兴颂》(63岁作),《自书告身帖》(72岁作)。《颜勤礼碑》和《大字麻姑仙坛记》是颜体成熟期的两个代表作品,最能表现颜真卿雄强、厚重的风貌。《颜勤礼碑》用笔圆润,筋力丰满,笔势从相背变为相向,体势开张。《麻姑》多有篆籀用笔,结体外收内放,表现了颜楷的典型特征。
苏东坡曾赞美颜真卿书法“细筋入骨如秋鹰”,“鲁公变法出新意”。颜真卿楷书的多样性和法、意俱佳,为后学提供了优秀的学习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