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2017-07-31 11:34朱广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情境评价

朱广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面对当下如火如荼的创客教育,不应只是盲目地跟从学习造物的有形之术,而应理性地思考如何借势提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无形之道。分析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可以运筹教育改革的胜利,更容易针对信息技术教育诸多模块内容、教学方式与环境等选择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教学活动。下面笔者结合所参与的相关研究课题,谈一谈在教学中的思考与行动。

● 借用“天时”创新教学内容

借用天时就是及时抓住学习的时机,用时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受制于不同地域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也会受到它的制约与影响。因此,笔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不断调整优化进行多次开发与建设,力求达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新生军训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传统活动,军训日记与军训汇操是其中的两项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程文字处理模块中笔者就选择图文并茂的军训日记为内容,结合传统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与美图秀秀等软件组合进行创编制作,学生的学习与制作兴趣较以往制作教材练习大大提升了,文字、图片素材均系原创,作品的艺术性与创新性更是上了新的台阶。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更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在教学中融入实用软件既降低了创作的难度又增添了作品的灵动,让每位学生都愿意参与思考与设计,更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

● 借助“地利”营造创新的情境

借助校本课程、区域课题等地利之便,可以设计更利于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学习情境。

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学生需要优秀的教学范例作为原型启发,在模仿练习中逐步打开思维视角,在变式练习中不断突破思维定势,在自主练习中不断引发创新的灵感,在思中做,在做中创。因而,教学情境的设计应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精心选取典型范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课题组在笔者所在市开展并深入推进了Scratch编程教学。在无硬件支持的情况下,课题组积极开展创编故事、创意画图、创编游戏三个主题的学习,在教学情境设计时采用Scratch自带的例子与学生编写的程序作为范例引入探究,学生的专注度得了到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展示学生范例时学生不只是“看”,更多的是在“想”,不由自主地想“说”,对范例的分析也往往超出教学的预期。在模仿练习时注重单个指令的理解与运用,在变式练习时注重程序的结构与效率,经过这两个梯度的练习,学生对编程知识已掌握扎实,在自主练习时则侧重创意的实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作品虽显稚嫩,但学生对作品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的认识有了不小的提升。

近期,课题组又在设计创新应用主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组织学生统计归类问题并以问题划分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结合Scratch的功能用程序设計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期望有更多的自主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创新能力。

● 运用“人和”发挥评价对创新的促进作用

合作可以提供人和的氛围及团队,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中获得创新的激励。

即时肯定的评价反馈不仅能够树立正确的导向,更能树立学生的信心,为创新插上助力的翅膀。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分析问题与语言表达、练习的参与深度等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情绪与愉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其创新思维。尤其在作品创作与改进的过程中,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完善作品,更能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增强作品的创新性。

在进行Scratch创编游戏的教学时,在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改编程序自带例子“Pong”之前,笔者先展示学生模拟练习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反馈,肯定改变小球形状、数量、挡板位置等实现改变游戏的做法。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纷纷指出还可改进之处:可利用变量进行计分即时反馈,增加游戏的紧张气氛;可在游戏开始与结束时设计提示语,体现游戏界面的友好性;可利用询问与回答指令让玩家自行选择游戏的速度,增强游戏的互动性;可在游戏运行的过程中增设障碍物,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一个个灵动的设想为后续的改编练习提供了创新的源动力,改编练习的作品灵活性大大增强,精彩纷呈。学生既掌握了游戏编程时条件选择结构的创新知识,又在评价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灵感进行新的创作。这种螺旋上升的方式能推动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得以培养与提升。

创新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教师的创造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成为一名创新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与行为方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保持持续学习与探究的热情,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教师只有有了创造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引领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笔者尝试在教学中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构建灵动的智慧课堂,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的同时,也为促进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接地气的策略,从而实现师生在创新教育的推进中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情境评价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