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京辉
遵守规则是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义务。尽管不乏投机钻营之人,但只要扎牢规则篱笆,就会让其无漏洞可钻。要让占便宜者明白,欠道德账,只会是逞一时之快而毁一世之名。
当今社会,人们的规则意识越来越强。但不可否认,也有些人利用规则为己谋利。
前不久,在某市中心马路边的停车场,有3个人(其中一对夫妇)为一个车位吵得不可开交。这个刚空出的停车位本来是被那对夫妇先发现的,可正在他们倒车进位时,半路突然冲进一辆车直接抢了停车位。当时,周边围了很多人,支持这对夫妇者居多,但最后,有关方面还是决定把停车位给抢位者。有人问: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回答很直接,规则如此,谁让这对夫妇技不如人,做事缺乏果断。
此类引发争议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些人占了规则便宜,却欠了道德的账。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每个人的道德差异在于境界不同。而规则是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群体内所有成员需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但现实情况是,只有往往境界高者才能始终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将其内化为一种习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让三分,巷宽六尺”的传说也体现了这种情况。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一直作过往通道,后来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便驰书京都,向张英告知此事。张英阅罢,便提笔蘸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萬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得诗,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于是,原本两家争的三尺地,现在成了六尺宽的巷子,成为历史的美谈。
坦率地讲,道德要求人们崇德向善。对境界高者,社会要见贤思齐,并使其成为楷模,受到尊敬爱戴。只有这样,社会才有维系和谐文明的基础。至于境界居中者,一般能够执行规则,不逾矩,随大流,守住底线。这些人通常怕惹事,常选择自保为主,过好自己日子,人生追求是过得去,虽平淡也能用规则保护好自身,这是他们为人做事之底线。对待这种境界居中者,社会需积极引导,提高其境界,督促其对社会尽责。境界低者往往钻规则之漏洞,不择手段谋私利。这样的人也许能获得一时之快,却会留下骂名。道德建设是惩恶扬善的,绝不能迁就低劣的行为,而必须注重通过道德和法治手段齐抓共管,使其改邪归正。
遵守规则是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义务。尽管不乏投机钻营之人,但只要扎牢规则篱笆,就会让其无漏洞可钻。要让占便宜者明白,欠道德账,只会是逞一时之快而毁一世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