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古
旅店业大亨、法裔美国人雷蒙德·奥泰格出资设立的奥泰格大奖直接刺激了远程航空技术进步,更为重要的是激励了飞行家们的远航冒险行动。
20世纪初是一个奇妙的时代。飞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让人们对于冒险的飞行活动同时心怀兴奋和畏惧。每一年都会有新的飞行纪录被建立,也会有旧的纪录被打破。许多飞行者都在寻求通过创立新的飞行纪录,在航空史上书写下自己的名字。
飞行记录和其他纪录一样,几乎都是在竞争环境中创造的,而这种竞争环境,是需要外部刺激的,而最直接的刺激,莫过于金钱。当时,不少热衷于航空事业的西方富商巨贾,动辄会拿出巨资设立大奖,用于率先完成自己指定的创纪录飞行的勇敢者。在上世纪20年代,最为著名的航空大奖,当推奥泰格大奖(Orteig Prize)。奥泰格大奖的设立者,是一位旅店业大亨,慈善家,法裔美国人雷蒙德·奥泰格(Raymond Orteig),奥泰格对航空充满热情,通过在纽约经营旅店积累起雄厚财富之后,奥泰格在一战后经常听法国飞行员们讲起他们那些伟大冒险行动,久而久之,奥泰格相信商业航空旅行能够造福全世界。1919年,奥泰格听说有人成功从纽芬兰到爱尔兰之间实现了不着陆飞行,他立即考虑自己是否也能为进一步拓展航空纪录做些什么。在写给美国航空俱乐部的一封信中,奥泰格这样写道:
“先生们,作为对勇敢的飞行者的激励,我希望能通过美国航空俱乐部提供25 000美元,用于奖励率先完成从巴黎飞到纽约,或纽约飞到巴黎,不着陆飞越大西洋的协约国飞行员。关于飞行与奖励的具体细节,悉听尊便。”
奥泰格所设想的飞越大西洋线路,总里程为5 794公里,或者说3 600英里,相当于从纽芬兰到爱尔兰之间距离的两倍,当时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世纪20年代初,飞机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从技术上看这种飞行不是没有可能,尽管飞行员要冒巨大的风险。从1919年设立到1924年这5年有效期内,没有任何一个人完成这项任务,奥泰格大奖自然也就无人领取。
25 000美元绝对足够诱人,许多飞行员都卯着劲希望能拿下这笔奖金。奥泰格自然也知道飞行员们的打算,于是宣布将奥泰格大奖的有效期再次延长5年。
1926年,法国飞行家雷内·方克(René Fonck)率领一个团队准备挑战奥泰格大奖。他背后的支持者,是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现代直升機之父伊戈尔·西科斯基,后者为方克团队出资100 000美元制造了S-35飞机。9月方克与3名同伴驾机起飞,可惜飞机超载严重,未等起飞便告坠毁。方克及3名同伴中的两人遇难。
到1927年,摩拳擦掌准备夺取奥泰格大奖的团队已经达到3个。第一个是美国极地探险家理查德·伯德(Richard E. Byrd)率领的3人机组,他们使用的飞机是大师级人物安东尼·福克设计的“美利坚”号3发飞机。另一个团队是克拉伦斯·张伯伦(Clarence Chamberlin)和伯特·阿科斯塔(Bert Acosta)两人组。最后一个团队是斯坦顿·沃斯特(Stanton Wooster)和诺埃尔·戴维斯(Noel Davis)。此外,法国人夏尔·农杰赛(Charles Nungesser)、弗朗索瓦·科利(Fran?ois Coli)也准备驾驶勒瓦索飞机从东向西飞越大西洋,冲击大奖。
然而,这几个团队都出师不利。张伯伦和阿科斯塔进行了多次飞行试验,测试了飞机的载重能力和留空时限。但由于赞助人之间,以及团队之间的意见分歧,团队最终解体,一连串法律问题让这个团队只能放弃。
法国飞行家雷内·方克是奥泰格大奖的早期冲击者之一。他计划使用西科斯基S-35飞越大西洋,但由于飞机载荷问题解决不力,发生坠毁事故,他本人也因此丧生。
伯德团队也在精心准备。然而天有不测,“美利坚”号在4月8日的测试飞行中坠毁,冲击行动宣告失败。4月26日,沃斯特和戴维斯在试飞中也发生坠机,两人均告罹难。伯德团队接下来用了近一个月时间修理飞机,失去了角逐大奖的有利时机。
5月8日,农杰赛和科利二人组总算从巴黎起飞,开始自东向西飞越大西洋。但当时的盛行风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两人最终在爱尔兰附近失踪,搜救人员几经寻找也未能找到任何坠机痕迹,这成为航空史上一则著名迷案。
最终,奥泰格大奖被一位名气并不算大的飞行员夺得,他就是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
1927年5月20日,林德伯格驾驶一架叫作“圣路易斯精神”号的飞机,从纽约长岛罗斯福机场起飞,33小时的单人艰难飞行后,他降落在巴黎布尔歇机场,成为完成奥泰格大奖所要求的飞行纪录的第一人。充分汲取了前面团队失败的惨痛教训,林德伯格没有选择大型3发飞机,而是改用重量更轻燃油效率更好的单发飞机,他也没有选择多人机组,决定冒险单人飞行。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银行家支持下,林德伯格认真改装了飞机,他抛弃了一些“多余”的东西——无线电、六分仪和降落伞,唯一的救生设备是充气救生筏。但在那个年代,一旦落水他生还的几率并不比零大多少。
林德伯格飞抵巴黎时,奥泰格正在法国度假,闻讯后他立即赶往巴黎,与林德伯格会面,同时安排向林德伯格兑付奖金。1927年6月26日,在一次庆祝晚宴上,奥泰格向林德伯格颁赠了一枚18K金质奥泰格奖章。奖章正面铸有在大洋上穿行云间的“圣路易斯精神”号。与这枚奖章一起送到林德伯格手上的,还有一张特别制作的精美烫金、面额25 000美元的支票,如今这张支票原本和复制品都收藏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美国极地探险家理查德·伯德准备驾驶福克F.VII“美利坚”号冲击奥泰格大奖,但“美利坚”号在1927年4月26日试飞中坠落损坏。等到 “美利坚”号修复完毕,准备再次冲击大奖时。林德伯格成功抵达巴黎的消息已经传来。图为交付仪式上的福克F.VII“美利坚”号。
用大奖促进创纪录飞行的概念并不是奥泰格的专利。在他设立奖项之前——英国就设立过英国经度大奖和英吉利海峡飞越大奖,然而奥泰格的确开创了一个先河:他是第一个私人出资设立飞行大奖的人。奥泰格大奖对飞行创新活动起到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无数为了拿到奖金的飞行员和企业,纷纷想方设法改进飞机,让它们能飞得更远,更可靠,更省油。有人估计,奥泰格奖金的每一个美元,至少拉动了16美元的新技术投资。
和今天一样,一些出于前沿的技术活动往往很难获得公众关注和理解,但如果它们和醒目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立即就会成为例外。总额高达25 000美元的奥泰格奖金,极大地提升了全美乃至世界范围内公众对飞行活动的关注和兴趣。从1926年到1928年,美国航空旅客年运输量增加了30倍,从5 782飙升到173 405人。林德伯格飞越大西洋的英雄史诗般行动后一年内,申领飞行员执照的人就增加了3倍,美国注册飞机的数量则增加了4倍。全美各地参观过林德伯格“圣路易斯精神”号飞机的公众人数,达到了3 000万人!在林德伯格成功的光环背后,可能不会有人注意到,为了竞争奥泰格大奖,先后有6名飞行家付出了生命代价。
奥泰格与他的大奖激励诞生的英雄林德伯格在一起
奥泰格大奖及其产生的热情大浪,最终激荡出林德伯格如此英雄的行动,进而激发了更多富豪出资设立各种奖项,来鼓励更多飞行家创造更多更新的飞行纪录。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1996年设立的1 000万美元的X大奖,可以看作是现代版奥泰格的精神传承。
除了奥泰格奖金,林德伯格还收获了崇高的荣誉和利益:他被授予美国国家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此外还获颁美国历史上第一枚优异飞行十字勋章。在1927年6月22日美国匹茨堡举办的一场欢迎宴会上,与会者都获赠一枚林德伯格纪念章,正面带有林德伯格及其母親肖像的纪念章,背面带有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城市纹章,上面标注有日期1927年8月3日。纪念章采用传统勋章造型,上面带有红白蓝三色缎带。
责任编辑:吴佩新
链接
首个美国国际航空大奖赛
设立于1906年的詹姆斯·高顿·本内特国际航空奖(1906~1938)是美国首个国际航空奖,出资人是《纽约先驱报》出版人詹姆斯·高顿·本内特(James Gordon Bennet),奖金额2 500美元,用于奖励年度最长飞行距离纪录创立者,飞行器类别不限。1906年首届本内特航空奖得主是美国军事飞行员弗兰克·拉姆(Frank P. Lahm),最后一届本内特奖获得者是波兰飞行员安东尼·亚努什(Antoni Janusz)。必须说明的是,本内特先生一直热衷运动和技术进步,在资助航空大奖之前,他已先后出资设立过快艇本内特杯、汽车本内特杯和气球本内特杯。
从海岸到海岸——横跨北美大陆
1911年美国报业大亨、赫斯特传媒集团创始人威廉姆·兰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出资50 000美元,奖励第一个能在30天内横穿北美大陆的飞行家。许多人纷纷尝试,其中最成功的是美国海军名将佩里的侄孙——加尔布莱斯·佩里·罗杰斯(Calbraith Perry Rodgers),他由东向西耗时49天完成了这项壮举,期间经停75次,其中19次是坠机。一路上,庞大的后勤保障团队实际上是在不断 “重建”这架被命名为“温菲茨”的莱特EX双翼机,以至于当时媒体报道称,抵达终点时“温菲茨”上只有5个零件是起飞时的原装件。虽然因比大奖规定时限晚了19天而无缘奖金,罗杰斯还是赢得了10 000名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个驾驶飞机横跨北美大陆的人。正如后来他的墓志铭所写:我忍耐,我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