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芳
郑正祖 名伟,字荻溪,法号正祖、平庵,玉磬山房主人,生于1978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一级美术师。上海张大千研究会会员,大风堂再传弟子。入编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青年艺术家传集》、文史出版社《中国绘画年鉴·华东卷》、广西美术出版社《西湖画会》、古吴轩出版社《第三届新吴门六月风中国画展》《第二届黔之爱全国名家书画集》《走向胜利一一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参加了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2017春山如笑——苏派名家画江苏山水主题创作展。
文人喜雅聚,三五好友在一起饮酒、品茗、清谈……这似乎是最有意思的事了。那夜风清月白,央视纪录片导演司庆辉、作家郑骁锋、书法家卢月龙、国画家郑正祖在我家小酌,喝的是江阴米酒十月白,三巡下来,竟击节清唱,豪迈者有,婉约者有,不同的风格将这次家宴推向高潮。郑正祖唱的是粤语歌,加上他外形清逸潇洒,活脱脱是张国荣的翻版。据说当年他还留过长发,在雪地树林里也曾狂放不羁撒过野……每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内心都是狂野和浪漫的结合体,我莞尔一笑,很放松,很闲适,有这些朋友来相聚,是我和我先生的一种福分。
郑正祖送来的一幅国画挂在了我家客厅。沏一壶清茶,伴几缕轻风,细品正祖的画,恬淡的心情有了更悠远的意象,鸟在枝上沉吟,叶在风中飘零——人生的趣味、活潑的灵性,都在写意的笔法中显现。我喜欢这种自在和安静,一种直接牢越生命的“悟境”。
后来就经常关注正祖,看他的敞信,读他的画,慢慢了解绘画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生命状态,和功利无关,和喧嚣的书画市场无关,有的是对生命本真、灵性、智慧的表达。“得一日闲无量福,做千年调笑人痴”,人的生命不过百年,真正的生命觉醒者,用艺术来做生命永远的思考。他经常一个人静静待在工作室,喝茶、看书、作画,心不浮气不燥,让自己进人寂寞、宁静的境界。他的画也因此有了倪云林的幽绝,有了沈周的平和,有了文徵明的清高,有了石涛的醉后天真,有了张大干的泼墨重彩。人要会经营自己的艺术才华,正祖是一个方向性很明确的人,他抛弃了许多无用的社交,而投入到有效地提升自我的空间里。闲暇之余,他驱车去太湖边,在姑苏城外的山水间徜徉,从而有了“眼底山水、胸中丘壑”的功底。
“清溪浅水行舟,敞雨竹窗夜话,惊秋太湖烟棹,乐事也”。这是他敞信上的语言,可以想像,他悠哉游哉,在大自然中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中秋之夜,他吟诵着文徵明的诗“横笛何人夜倚楼,小庭月色近中秋。凉风吹堕双桐影,满地碧阴如水流”,铺开笔墨画帛面,青绿和金碧山水别有风味。绘画是一种情趣和雅逸生活的表达。正祖确实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一个好玩的人。
他是个在家的修行者,“正祖”是灵岩山明学法师给取的法号,他过着“酒散风生棋局,诗成月在梧桐”的闲适日子;他也是一名游泳健将,春夏秋冬每日一游,让他的身材保持完美;他是一个诗词爱好者,偶尔赋词以作遣兴。他用行楷的书法线条来作画,茅山胜境莽莽苍苍、虚虚实实,突然让人有了“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超然物外的放旷感。正祖出生在阳澄湖畔,和明四家沈周是同乡。停船暂借问,或许沈周见今日之同乡,也会不甚欣喜。正祖自幼喜欢中国传统艺术,小时候素爱临摹挂历上唐寅的山水画,临着临着得了精气神,无师自通起来,后来拜谒叶名佩先生为师,深受大风堂影响。有一度也曾苦恼,如何摆脱张大干影子,形成自我独特风格。他并不排斥现代创作新元素,但注重笔墨蕴藉,追求清幽意境,将生命体验注入作品始终是他的美学理念。
江南烟雨,水气氤氲,宣纸也变得分外润泽柔和。正祖寥寥逸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之淡定呈现,淡淡的水,轻轻的叶,无大的飘荡和起伏,这“清浅如许”的意境,是和宋人晏殊“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审美意趣相吻台的。他才至不惑之年,很清晰自己的艺术道路。嗯,就让光阴糅杂在笔墨里,让性灵铺洒在宣纸上,来把生命精神一点一点、慢慢慢慢发挥到极致。
观正祖的画,似乎荡尽了人间风烟,一任心灵随世界优游盘桓。天静,地静,水静,人静,心静。这是智慧、通达的生活态度。看着看着,我便也成了画中一叶扁舟,在水中闲度,成了一朵小花,在山间自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