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不仅有自己的行为逻辑,也有自己的价值逻辑。
在资本市场中有一个让人热血澎湃的名字,叫“增量资金”。
每当市场出现狂热、躁动,分析师与股评家都会用这个词,解释一切难以用常规理由解释的上涨与拉升。
平安证券2007年的一份研报显示:……根据今年下半年情况,保守估计增量资金中的2%会进入资本市场,这些资金中相当一部分将主要通过投资基金的方式进入证券市场。
2015年初,中金公司则表示,受益于居民收入分配变化,融资融券的发展……2015年股市增量资金来源充足,预计新增资金供给能达到2.8万亿元,乐观情形下可达4.6万亿元。
受益于 “增量资金”助推,2007年与2015上半年,都成为了投资者心目中最美好的赚钱行情回忆。
如果我们将视角从A股中提升出来,同样可以看到更多的“增量”,不局限于資金,还包括了增量的劳动力供应、互联网企业与媒体的增量流量、以及线下商铺中络绎不绝的增量顾客,等等。
PC时代,电脑的高门槛阻绝了很多人使用和参与到互联网世界中的通路,但交互更加简单、操作更加简便的手机与移动互联网,释放了足够多的人。
于是,一些此前从未出现在城市生态与商业生态中的群体,忽然之间具备了影响商业模式与企业发展进程的能力。
有后BAT时代三小巨头之称的“TMD”,是这场“增量变革”最大的受益者:不熟悉城市道路的司机、没有任何技能要求的送餐员,大量阅读能力、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的阅读者,只要会用手机,都可以从中国广袤的农村与城市边缘中翻涌而出,成为企业最急需,最必要的商业要素。
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体系的成熟,则让这些庞大的增量用户自带现金流。企业想获利,不再必须像以前一样,无限制讨好眼光刁钻的存量客户,抓住足够多的“增量用户”,也成一法。
增量资金、增量工作者、增量流量,不仅有自己的行为逻辑,也有自己的价值逻辑。这些逻辑可能让久居城市的评论者心有不屑,但这个群体实打实的价值基数和变现能力,却难以被任何一个成熟、精明的商人所忽视。
即便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这些“增量”可能也会在某一时刻涌现。但技术力量的推动,将他们更早的推向了如今本就变化莫测的商业环境。
狭路相逢,匆忙之中。面对增量,你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