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智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局 河北 邢台 054001)
威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验及措施
刘文智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局 河北 邢台 054001)
2017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近年来,威县立足农业园区高标准建设,重点在农业改革、规划编制、科技支撑、金融保障、标准化生产上下足了功夫,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威县位于邢台市东部,辖9镇7乡和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高新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工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河北省首个综合改革试点县,2015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1 科学编制规划,保障“定位精准”。聘请中国农科院、省林科院等专家团队,编制完成县域及各园区规划,全县形成“三带三园”的农业格局。以三大园区(农业园区、梨产业园区、乳业园区)为重点,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协调联动,实施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农村社区“三区同建”,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2.2 创新服务机制,保障“运行高效”。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三大园区分别成立管委会,实行园区一体管理、项目一体招商、土地一体流转、资源一体整合、智力一体引进、产业一体发展。二是创新园区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机制。围绕推动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按照“三个优先”的基本原则,通过项目、资金、政策重点倾斜等方式,培育壮大宏博、德青源、根力多、海升等一批有示范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业全面多层覆盖,使每个贫困村都有项目、户户都有门路。三是创新园区建设与农牧结合面源污染治理相结合机制。实施县政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五方握手”行动,打造了生态循环农业样板。
2.3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资金充足”。坚持把搞活农村金融作为推进园区建设的活力源泉,重点搭建了“五大平台”。一是整合平台,着力实施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二是投融资平台,成立威州农投等14家涉农国有投融资公司,以县属经济林权、河道确权土地等优质资产注入,总资产达到14亿元。三是担保平台,整合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担保系数放大10倍,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政银企户保”贷款业务。四是抵押平台,与神州数码公司及土流网合作,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五是普惠平台,深化农村“双基”建设试点,完成2.2万户信用户数据采集,已发放贷款3亿多元,贫困户实现发展有门路、资金有来源。
2.4 推进农业产业化,保障“规模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群众作为经营主体参与进来,在联合与合作中真正受益,防范风险。一是培育新型主体,积极培育龙头、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特别是加强合作社建设,大力提倡“三个领办(乡镇干部领办、村干部领办、能人领办)”,规范合作社运行。二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确、赋、活、聚上做文章。三是加快三产融合,按照“接二连三、第六产业”思路,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2.5 搭建科技平台,保障“支撑强劲”。一是建立科研机构,探索实施产业首席专家制度。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建立农业标准生产体系,园区重点企业全部安装“物联网”系统,与“智慧农业”系统联网,实现产品可追溯。三是加强技术推广,依托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和龙头企业———根力多股份公司,打造了集电话答疑、网络平台于一体,覆盖县乡村的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威县现代农业园区自建设以来,成效显著,探索推行了管委会模式,坚持以“六个一体”机制创新,以“125”原则导向发展,打破了农业园区没有统一管理、科技研发、融资平台、营销服务体系的松散状况,催生了现代农业大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