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运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7-07-31 16:27张海志
传媒 2017年12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受众产品

文/张海志

《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运作的探索与实践

文/张海志

当今的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的需求更是走向多元化。新媒体不再是单一的媒体属性,更是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内容、技术、产品和服务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支撑点。这些支撑点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受众的需求,也符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知识产权报》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机关报,它的前身是《中国专利报》,创刊于1989年4月1日,1999年7月1日更名为《中国知识产权报》。在智慧、技术、法律密集交织的知识经济领域,这份报纸肩负着为知识产权发声,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光荣使命。《中国知识产权报》从创立之初就坚持创新发展,大胆布局新媒体,在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现供大家参考。

顺势而为,打造精品优质内容

《中国知识产权报》在发展初期面临着同行竞争、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的困境。同时也存在选题时效滞后、标题呆板无吸引力、新媒体只是纸媒的网络版、难以借势纸媒记者力量等难题。因此,改革成为中国知识产权报社新媒体团队的共识。

《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部门在原有编辑人员之外,先后组建采写、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支持团队,形成新媒体中心专人专职采、写、编、视觉、开发为一体的工作模式,并依此建立新媒体考核和奖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知识产权新闻中央厨房”实现快速反应、多终端发稿,从李克强总理不能让有知识产权的新品随意被“黑”,到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董明珠、雷军,全国政协委员姜昆、俞敏洪、李彦宏、陈凯歌、濮存昕等关于“打击电商知识产权侵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呼声,知识产权话题一次次在舆论场刷屏。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紧紧抓住“非诚勿扰商标案”“王老吉、加多宝红罐之争”“《人民的名义》遭盗播”等热点话题,第一时间发出专业、及时、权威的采访报道,保证了《中国知识产权报》在移动端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自2009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团队联合报社相关部门开展中国知识产权历史的抢救性采访工作,走访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并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存档,并以海报、微信、微博文章等形式发布,在行业内引起热烈反响。

依托新技术,加快全媒体中心布局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时代,技术的作用更加凸显。伴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力正在显现。近几年,《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团队抓住技术发展变革机遇期,不断布局大数据、云计算、VR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创建全媒体中心奠定了基础。

大数据为新媒体分析和筛选成千上万信息奠定技术基础,云计算为新媒体精准算法和海量存储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对新闻进行智能化分析和推送,可以使每位受众获取私人订制和获取个性化的信息内容。新媒体团队基于这两项新技术,推出了精准信息推送和信息个性化订阅。

《中国知识产权报》通过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对网络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剥离用户关注度低的板块内容,关停此前只担负电子报和报社招投标等官方信息发布网站,倾力打造集提供新闻、图片、视频,乃至知识产权会议、招聘等功能为一身的“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并通过调查问卷、定向开发等方式,制作用户渴求的新闻资讯;通过技术手段革新,开发H5新闻作品、摄制新闻短视频、策划公益广告片、启动知识产权公益抢救性采访。这些新技术的介入,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度,用户对媒体黏性得到稳定提高,技术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推手。

特色鲜明,多元化产品成为“支撑点”

新媒体发展需要有丰富的信息产品,多元化的产品才能更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受众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建立更多元化产品匹配受众的需求。产品多元化只是信息产品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升级换代,培养品牌化产品,建立持续长久的产品影响力和吸引力。

报社新媒体团队通过“八爪鱼”效应,建立产品发展的多个支撑点,包括提供专利信息咨询、开设专利信息检索、提供知识产权新闻资讯、举办知识产权论坛、出版知识产权宣传片、开通知识产权缴费和进行知识产权延伸服务。这些系统化和全方位的产品丰富了受众需求,也提升了新媒体的影响力。新媒体产品立足特色,从不同需求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包装、设计、组合和再加工,让信息产品更具有使用价值,进一步弥补了信息产品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更方便与用户在传播链条上获取信息和享受服务,提升产品的力度和效度。

《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传播也是经历了从开始的一份报纸,拓展为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以提供知识产权新闻资讯为主)、智南针网(以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和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案)等网站,中国知识产权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智南针网微信服务号,加之微博、客户端等“八爪鱼”的传播矩阵,也在向着更广的范围延伸。

找准定位,服务成为“延伸价值”

新媒体发展服务作用不容小觑。服务是一种无形活动,本质上是无形的,但它可以解决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问题。新媒体在快速发展中根据受众需求不断变化服务形式,而服务也在新媒体发展中不断延伸新的功能。当前新媒体服务功能更多是以互动和信息传播延伸来实现的,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受众更易于与新媒体建立忠诚度。

和其他行业一样,知识产权新媒体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进行个性化服务,这种服务是以受众为中心的。可以说,《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处在相对较窄的专业领域,其服务对象一般为知识产权领域的特定人群,新闻传播的集群效应并不突出,然而,较窄的空间也为提供精准服务创造了条件。《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也注重转变思维,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信息,如在“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公众号上开发出便于行业人员使用的专利检索及分析页面,在“智南针”服务号上开发出找机构、找法律、求助热线等便于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提供援助的相关功能,这都受到了业界用户的青睐。

综上所述,新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变”上,也正是这种变化才使新媒体处于不断与时俱进之中,也体现了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正是拥有了这些特点才让新媒体在未来发展中一路向前。实践证明,《中国知识产权报》新媒体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经历挫折中不断调整和不断完善的,时至今日,在新媒体阵营中还是一名新兵。

在新媒体时代,知识产权乃至整个传媒行业都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真正意义上得到受众认可和接受的新媒体产品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是昙花一现。在未来,新媒体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发展,新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将与日俱增。只有抓住新媒体发展的机遇,《中国知识产权报》才能在信息浪潮中扬帆远航。

作者系中国知识产权报社网络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受众产品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