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丽
摘要:湘西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其中摆手舞是流传和盛行于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舞蹈大多都是表现土家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英勇善战和热爱劳动的民俗活动。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摆手舞有祭祀、娱乐、健身、教育、表演等功能,这几大功能之间的转变,提高了对摆手舞在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和重要的认识。从“娱神”到“娱人”到最后走向舞台艺术形式的转变和发展,大大提高了土家族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就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在进行现代化的创新的同时,既保存了土家族原有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摆手舞的传承,又将摆手舞推上了在舞台艺术上的新高度,树立了保护民族生态文化的重要意识。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社会功能;合作与交流
湖南湘西是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地域辽阔,那里居住着淳朴、善良的土家族人民。土家族历经千年的变迁,虽然他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记载,可是到现在依然还有最本土的民俗风情存在,摆手舞动作粗狂有力,体现的是土家族人民的对民族情怀的一种寄托,它的成长伴随了土家族民族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全过程,是社会发展下来留下的生产活动的缩影和民俗艺术。土家族人民爱摆手舞,他们把摆手舞作为生活中一部分。摆手舞不能被一般的艺术所取代,它是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民族纽带。
一、从“娱神”到“娱人”功能的转变
摆手舞的“娱神”功能可以说是属于传统摆手舞,它在向现代摆手舞转变的过程中,继承了传统摆手舞的基本动律。它所表演的环境、主体、配乐、目的都发生了改变,不单单只是酬谢先祖、祭祀神灵的民俗活动而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自娱自乐的表演形式。在传统摆手舞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地的民歌,山歌作为背景来伴奏,更加融入了不同的乐器为其伴奏,并且摆手舞的动作和音乐也都不再是单一的存在了。祭祀性的摆手舞在规定的时间内有一定的场地限制,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盛装参加这项活动,其服装是和道具也是蕴含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并且活动的规模也是相当大,在祭祀活动开始时都是由本族氏资历最大的“土师”来带领族人进行活动,在供奉的神灵像前边唱边跳神歌,而且每个队形,每一次换队形也是很有讲究的。大摆手的都是以一村一寨为一排,一般的就为八排,人数众多,规模大,一般都为一百人左右,小摆手的规模就比较小,仅仅是以一村一寨或者一族一姓为限制,人数在几十或一百。祭祀性的摆手舞在年代的变迁中已经不再适应,慢慢的就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全民健身活动,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是闲暇时光都会跳摆手舞,没有领头人,只要是自己开心就可以跳。现在也没有规定是否是本族人才能跳,而是任何族人都可以来娱乐的一种活动形式。发展到现在,摆手舞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动作更是多姿多彩。有的地方还将摆手舞发展成为了一种大型的《摆手舞》娱乐性广场型歌舞,在湘西这一带最为盛行。不仅如此,在服装上也没有那么多的要求,随性的装扮,不过也有少数人是着土家族服饰来进行活动,这样的改变也是摆手舞发展的一大特点,将摆手舞用另外一种方式带入了人们的生活。
土家族传统摆手舞不仅有活动时间上的限制,更有活动场地上的限制。在祭祀的时,活动是在“摆手堂”或者“摆手坪”或者“土王庙”等场地内进行,活动开始时是由领头人带领族人进行活动,有的人自家地方还建有排楼,戏台等,都是用来祭祀的地方,祈求先人能够保佑族人风调雨顺,家人健康平安。发展到了现在,场地改变了,“摆手堂”这种专门用来祭祀活动的场地渐渐的废除了,不再用来祭祀,“土王庙”却成为了人们烧香祭祖的主要场地。而摆手舞活动也不再有规定的场地了,现在不管是在哪里都可以进行摆手舞活动,只要场地足够容纳多人都是可以的,比如说在操场上,自家是天塔上都可以跳摆手舞来表现人们的愉快的心情。
二、从健身到交际功能的转变
土家摆手舞从祭祀到现在的交际,中间转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变革。从传统到现代,能够被人用于生活、健身、交际,这无非也是一大进步。在传统摆手舞的基础上,现代摆手舞融合了现代元素的音乐、服饰、舞蹈动作等。摆手舞的动作都是来自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其特点是:顺拐、躬身、屈膝、下蹲、肢体同边走等等,这些动作间的密切配,提高了人体肌肉的协调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节奏感也十分显著,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现代摆手舞不仅有健身娱乐的功能而且还有交流合作的功能,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
时代在发展,随着汉代文化的滲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渗入,现在的土家族文化都被汉文化所取代。无论是在哪个地区,土家族的文化都已经慢慢地被汉化,就连有“摆手舞之乡”的湘西地区也逃脱不了这个命运。在湘西民族地区,将摆手舞引入校园的体育项目,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用特殊的教育场地来实现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也实现了和谐的审美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对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摆手舞的场地有着特殊的自组织系统结构,表现有开放性、平衡性、过程有序化。传统摆手舞是非开放的,只有本族人才会去跳和祭祀,而发展到今天校园摆手舞,摆手舞也是全然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对于摆手舞的教学,却没有那么多的要求,能者为师,每个人既是教学者也是学习者。教育式的摆手舞不仅只在教学,还有娱乐,通过学习摆手舞来娱乐学生的身心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娱乐精神和集体意识。在体育课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放松学生们长期学习的压力,达到了娱乐和健身的双向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运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民族创新意识。
三、从民间到舞台实践的转变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最早是从民间祭祀流传开始,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任其在不断的转变、发展、创新,从简单的动作到丰富多样,都是在不断的创新。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摆手舞逐渐从祭祀走向现在的舞台艺术。例如,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将人们的视野带到了另一个高度,审美的角度也发生了改变。古朴、死板、随意的广场舞通过专业的改编创新。在舞台的绚烂灯光下、精致的舞台背景、悦耳动听的音乐伴奏下,土家女儿伴随着音乐出场了,在灯光的映衬下,服装显得更为华丽;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中,舞者们的动作也是显得格外的轻松洒脱。作者在此作品中继承了传统摆手舞的“顺拐”、“屈膝”、“摆手”等动律特点,将土家人民的插秧、播种等生活劳作用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动作优美,灵动生巧。《摆手女儿家》既继承了传统摆手舞的动律特点,又在音乐、服饰、动作上进行了创新,可以说这也是对土家摆手舞艺术具体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让人耳目一新,陶醉其中。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经过转变、发展、继承、创新等阶段的变化,各个民族之间舞蹈的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独有的“文化基因”,在不断的创新中,保存了原有的土家族民族特色,也树立了当代人保护土家族生态民族文化的重要意识,走了一条民族性、特色化的舞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全辉 论土家族摆手舞的现代生存方式及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启示[G]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 期刊 2010年版
[2]王松 从民间舞蹈中探讨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期刊 2007年版
[3]赵翔宇 从娱神到娱人:土家族摆手舞的功能变迁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期刊 20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