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的发展及地方本科院校的应对策略

2017-07-29 16:38唐新来付秋玉杨玉华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课程

唐新来+付秋玉+杨玉华

(1广西科技大学 教务处,2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 慕课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和热议,并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慕课潮流正在对高等教育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和深远的影响,我国部分著名高校已融入慕课大潮,以积极的方式主动应对。众多处在弱势地位的地方本科院校面对慕课,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立足自身特点和地方需要,制定应对策略。

关键词: 慕课 地方院校 应对策略

一、慕课在中国的发展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在中国被翻译成慕课,一般指面向大众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人工智能课程在互联网上开放共享,全球有190多个不同国家的约16万名学生注册学习。2012年,Cousrera、Udacity、edX三大慕课平台共计推出了大约100门课程,使得更多的学生选择一流大学一流课程并且开始系统学习成为可能。此后,更多大学相继加入慕课的实践中。慕课具有现代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备的众多显著优点,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并吸引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为此,TIME杂志把2012年称为“MOOC年”。

2013年2月,Coursera事件标志着慕课正式进入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慕课在出现后的几年内便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风靡一时,这些国家的高等院校以前空前的热情争先恐后地加入慕课课程,充分展现其教学资源的优势。慕课凭借新技术的力量,成为网络学习的新一代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等教育革新。

慕课被称为教育界的“风暴”,作为传统教育大国的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全球“风暴”中。我国高等教育变革势在必行,在慕课风暴的侵袭之下,中国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2013年5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相继宣布加入edX,成为亚洲首批加入edX的高校成员。清华大学为了更好地与edX对接,专门配备高水平教学团队,相继开发近30门新一代在线课程,前期将选择4门课程上线,面向全球开放[2]。北京大学将在另一网络教育平台Coursera上线另外三门课程,并规划在五年内争取建设100门网络公开课程。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地区或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本地课程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例如,上海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目前已有30所高校加入;重庆大学牵头东西部高校成立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这些都是中国高校慕课与世界同步的表现。2014年,两会政协委员陶夏新提出教学改革可借助慕课促进教学资源的公平分配。

二、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慕课给高等教育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并对高等教育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放眼全球,发达国家拥有雄厚教学实力的顶尖高校积极利用慕课进行具有文化战略价值的“圈地运动”。在西方国家,慕课大多由著名高校开设。在中国,慕课主要集中在部分985、211重点高校发展。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地方本科院校历来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如何顺应和应对慕课的发展和影响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的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指建立在全国各地,并由地方管理的,以本科教育为主(除“985”、“211”以外)的普通高等院校。截至2015年8月,全国共有本科院校1202所(含283所独立院校),除去“985”、“211”院校共155所,共有地方本科院校1047所。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历史产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它为莘莘学子实现大学梦、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的纵深推进,人力资源和市场经济的供需矛盾日益急剧凸显,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地方本科院校随之面临转型。

从外因上分析,我国经济进入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国产业结构要进行优化调整,必须摒弃传统要素、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建立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就必须有学以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支撑。从内因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存在整体质量不高、内涵不足、办学雷同、模式单一等问题,其中,尤以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与市场需求结构失调最明显。在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将由传统学术性大学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取向。传统的高等教育往往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气质。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到来,整个高等教育从学术型和研究型转向应用型已是大势所趋”。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也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战略部署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3年6月,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在天津成立,该联盟成员是35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院校,旨在建立高校分类体系,解决人才需求问题;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并将转型发转的任务明确定为“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等14项主要内容。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全国1200余所本科院校,至少应有50%以上的地方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或职业技能型院校。

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本科院校,又面临转型发展与慕课冲击的双重挑战,他们该何去何从,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应对慕课潮流

1.做好发展慕课的合理规划。

慕课与传统教育和传统的远程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但包括资源系统、管理系统等技术支持,还包括教师、学生、技术人员等人力支持,尤其对网络教学传输与交互系统进行了全面技术革新。学校发展慕课,必须对以上要素进行系统合理的安排设计,从发展角度做好战略性规划,才能使慕课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现今,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这是学校开展慕课,做好战略性规划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本科地方院校应根据应用型技术类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具有适切性特征的学科专业设置、双师型结构或多元化结构的师资力量等,规划一定时期内学校的宏观发展目标,确立发展慕课的理念和思路。

在慕课的规划建设当中,必须注重慕课的文化战略价值。慕课是世界高端文化教育开放交流、博弈的新形式,中国需要在这个平台上接受挑战,抓住机遇,展现自己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2.重视教育信息化,推动大学流程再造。

慕课所彰显出的特点和优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慕课本身有局限与不足:慕课在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上可以大有所为,但在情感体验、实践操作等课程上却是短板,并且无法让学习者体会到大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氛围;慕课平台上一门课程可能有几万、几十万的学生,怎样实施因材施教,怎样进行学习评价等,都是一个难题;慕课的门槛较低,众多学生注册优质课程,但能坚持全部学完的比例却较低,怎样激励学习者保持较强的自律性是一个大问题;慕课学习的认证制度还有待建立与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解决。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普遍应用,高校必须逐渐改变业务流程适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因此传统模式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美国过去20年来一直致力于以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管理的研究工作,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地方本科院校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底子相对薄弱,因而要把信息化放在更高的起点进行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对现有部门业务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大整合。

3.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创新教学模式。

“‘慕课使全球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各种终端,获得世界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慕课正在冲击着我国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但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上海交通大学黄震副校长曾提出警告。网络课程将直面学生、市场的考验,在自由选择的市场环境中,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变得简单而公正,学生评教变得畅通无阻。在线课程使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在校内外变得透明、具体。慕课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和“满堂灌”式的课程将毫无立足之地。慕课一定会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也会促使高校转变管理理念,尤其会加快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在线课程具有名师、大家的光环优势,这会提高高校管理层对培养或引进名师、大家的重视程度,促进高校强调学术权力,这点做好了,中国慕课搭建的平台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慕课给中国传统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等,这与“做学相结合为特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体系非常契合。在慕课背景下,学生选择课程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为施行完全学分制及突破专业限制设置课程提供了基础及前提条件。

4.充分调动教师建设慕课的积极性。

教师除了能熟练运用慕课教学模式外,更应该具备将学校及个人的自身特点结合建设慕课的能力,开发出更多、更合适地方本科院校的慕课教学资料。因此,学校应在如何调动教师建设慕课的积极性方面下功夫,鼓励教师参与慕课建设。首先,学校要建立长远的慕课建设发展规划及激励政策,从课酬、职称评选、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对建设慕课的教师给予倾斜。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交流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慕课建设学习班、培训班,特别是针对一些新的慕课制作工具或技术的培训,应召开专题培训班,促使教师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慕课制作技术,从而营造良好的慕课建设氛围。如设立开展慕课教学专项基金;组织教师观摩、学习网络课程名师的教学方法;开设慕课制作培训班;开展微课讲课比赛等。鼓励教师积极尝试、探索。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过程中,面临师资队伍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为此,在发展慕课时,应积极鼓励双师型教师、技能型教师、技术型教师甚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慕课建设中,以一种组织管理与团队合作方式开发课程。这不仅可以使教师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理论,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而且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强化教师队伍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双师型”慕课教学团队。

5.探索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点的网络教学模式。

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慕课开设的基本条件,如充足的资金、众多“明星级”教师、先进的网络技术等,很多院校暂不具备这些条件,但需要积极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各种优质网络课程平台,全面、客观地认识网络课程的优势与劣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建设特色明显的慕课,如组建“双师型”慕课团队,利用各种协同育人平臺,建设一批理论、实践内容协调合理的慕课,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合理地设计实体课堂、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充分利用两者优势的关键所在。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公共课、通识课、基础课等,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考虑引入网络资源应用到这些课程教学中;在专业知识基础强、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中,可增加师资的厚度和教学资源的投入。

6.以压力为动力,深化办学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序幕已经拉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学中做、做中学”,这需要大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利用慕课等信息技术很难展现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结合自身特点,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地方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发挥自身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创建特色核心课程及特色核心慕课,避免被同类院校的竞争对手所替代。加快发展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和紧缺专业,使之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以此避免被同质化、边缘化,有效抵御慕课的冲击,在慕课风暴席卷之下求得立足生存之地。

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地方本科院校更应积极善用慕课的优势服务于自身的发展,更应放远眼光、未雨绸缪,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发展慕课的经验积极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慕课。

参考文献:

[1]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07-19.

[2]邹瑞玥.慕课挑战传统大学内地高校酝酿变革[N].光明日报,2013-05-22.

[3]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7-16.

[4]吴明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J].世界知识,2013(14).

[5]王建华.高等教育的应用性[J].教育研究,2013(4).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Z].中发[2010]12号.

[7]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发[2015]7号.

[8]张春铭.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研讨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13-09-17,

[9]刘继斌,赵晓宇,黄继军,等.MOOC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4).

[10]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6).

[11]张新华.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应对慕课的挑战——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J].山东高等教育,2017(08).

课题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计算文化引领下“计算思维”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2015JGZ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外合作办学中基于外方在线资源的混合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软件工程为例(项目编号:2015JGA264)。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