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改变了词的性格

2017-07-29 02:56王昱骄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乐观改变苏东坡

摘 要: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出仕之路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苏东坡的特点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完的,也不是我们通过几句诗几首词便能够读懂的,然而他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改变了词的性格,赋予了词伟大的力量。

关键词:苏东坡;乐观;豪放派;改变;性格

作者简介:王昱骄(1994-),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学院临床医学系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写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东坡的特点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完的,也不是我们通过几句诗几首词便能够读懂的,然而他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改变了词的性格,赋予了词伟大的力量。

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出仕之路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这官,未免当得太不痛快了些。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反对新法,苏东坡遭到多次贬谪。曾两次被贬杭州,但他不以为意,认真地在当地做起了小官,派人在西湖筑堤,成就了后世有名的“苏堤”。从职杭州之时他又到过密州、徐州、湖州。在湖州,一些反对苏轼的人在他的诗文里断章取义地摘取一些句子对其设计陷害,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来还是王安石一句话:“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得以出狱。出狱之后,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表面上是个小官,实际上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都受到束缚。他的散文代表作前后《赤壁赋》都是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写成的,“必深藏之不出也”,一般人是难以见到的。后来,哲宗即位,太后听政,司马光掌权,苏轼被召回朝廷。司马光全盘否定变法内容,这时,苏轼又站出来,认为变法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肯定的。于是他又被下放。七年后,太后去世,哲宗亲政。宰相是从前主张变法的章敦,打击司马光一派的人。苏轼因在司马光时代被召回朝廷做过翰林,结果又被当作了打击的对象,被贬惠州。因为看到苏轼字子瞻,紧接着又被贬到了儋州。一直到六十六岁才遇到大赦天下才被调回。但是还没有走到朝廷就死在江苏常州。可以说苏轼的一生都是在贬谪之中度过的。然而奔波的劳苦,条件的艰辛并没有让这个天生的“乐天派”倒下,而是让他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思长做岭南人”的千古绝句。他以苦为乐,用他那豪放的笔锋、磅礴的诗句书写着自己的鸿鹄之志——他为宋词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苏的词最被我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本是咏月抒怀,却又被他自然的涂上了寥寥几笔“婉约”之情。苏轼一生兄弟情笃,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他细腻的一面,看到了他给予世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在苏轼笔中,月光之下是清寒的世界,是思绪可以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苏让词有了自由的个性,让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苏轼生于北宋,北宋不像唐代那样国力昌盛,也不像南宋那样时时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但国力却也是日渐衰弱。他似乎感受到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疾苦,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赤壁懷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可以说是苏豪放之风的代表。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他之所以这样赞美周瑜,是因为他已经感受到了北宋的虚弱,而自己只是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不知向何处播撒,向何处流。他多么希望可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啊,但身处异乡的自己只能仰天长啸。

对比苏轼和辛弃疾,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是中国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苏与辛都生于乱世,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昏庸懦弱,百姓民不聊生。胸有“爱国情,报国志”的他们因各种原因都得不到重用。苏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流放,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却因他人的诽谤而被朝廷时用时弃。他们多么想驰骋沙场,血溅泪袍,为历史留下一声悲壮的呼喊,但这仅仅只是幻想。他们所留下的,只是一声声绝望叹息。爱国之心烧的他们浑身发烫,他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国沦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他们只好用一支支羊毫软笔书写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一生。词在他们的手中有了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

苏轼,因为有了你,词有了性格。你与词注定不可分割。千百年后,我们读你,不仅读懂了你的词,更体会到了你那颗火热的心。

猜你喜欢
乐观改变苏东坡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定风波》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苏东坡学无止境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