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燕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等观点。毛泽东初步论证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发展观;习近平进一步要高度提出重视科技强国和科技创新的科技发展观。
关键题: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科学技术;创新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中国几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逐步探索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思想,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一、毛泽东:“向科学进军”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领导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1963年毛泽东在听取中央科学小组汇报科技工作十年规划时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1]并号召全党“向科学进军”,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原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步伐,把握科技发展规律,汲取各种经验教训;并在科技的政治、军事、生产等功能方面及哲学的高度等领域都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使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为以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二、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全面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技观,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卓越贡献。他把当代世界科技革命的实际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对科技的社会功能、发展方向、战略任务、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伟大创新和超越。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系统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邓小平的“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论”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中发展而来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系统地回答了,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新境界。
三、江泽民:“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江泽民的科技观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具体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生产力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提出了,科技表現的是先进的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江泽民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完整表述,并通过先进生产力层面来对科技生产力进行反思。突显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对科学技术功能和价值的又一次新的定位。江泽民科技观的显著特点就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江泽民科技观的灵魂。科技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式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四、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技观
胡锦涛科技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党科技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胡锦涛科技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发展的新境界。
胡锦涛强调:“当今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 [3]胡锦涛的和谐科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新发展,即重视科技与经济社会、环境、人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当今科技时代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呼唤,为我国今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全国上下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五、习近平:“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的科技观
作为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技思想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习近平一向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他强调科技创新是一国发展的核心,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同时要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使人们在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4]习近平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必须要坚持贯彻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科学技术像一盏神灯,照亮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领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我们在进一步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的同时,要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1页。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6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90页。
[4]《学习中国》[J],2016-06-05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