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培训:解决靠不靠得住的问题

2017-07-29 00:19衡洁
新城乡 2017年7期
关键词:红旗渠长征理想信念

衡洁

进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如何给精神补钙、坚守信仰,是执政党发自内心的需求

“抓紧回宿舍换好衣服,5点半到楼下整队集合!”

从成都颠簸了7个小时的长途车到达位于阿坝州的长征干部学院,迎接我和其他50多名学员的不是一个解乏的热水澡,而是每人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红军装束和一条来自指导员的指令。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有些像“Cosplay”式的开头并非一个噱头。在接下来为期4天的培训活动中,我们须全程身着灰蓝色的红军军装,戴上脑门正中有颗红五星的红军帽,斜挎红军书包,一旦有集体活动,必须列队、扛旗,到了晚间要接受不定期查房、点名,并且还会真的冒雪翻越红军当年长征时翻过的大雪山。

我们这批今年4月底抵达的学员只是这所学院一年中所培训近万名学员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放在全国的视野下考量,类似这样的红色培训正以迅猛之势发展。许多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都以“你追我赶”的姿态建设红色干部学院,全国正掀起红色学习的新热潮。

“进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如何给精神补钙,坚守信仰,是执政党发自内心的需求。”一位红色培训学院的负责人总结道,“清华、北大教的是业务技能,红色培训解决的则是靠不靠得住的问题。”

请来“陈岩石”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陈岩石同志曾应省委书记沙瑞金之邀,在汉东省委常委会上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为什么平时的党课培訓台下昏昏欲睡者不少,而陈岩石这个非专业的“老师”却讲得人潸然泪下?这大概就是亲历者的力量。不少红色培训学院意识到了这点,也有意在课程安排上打破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请来与当地红色历史相关的人士来与学员交流。

今年3月,我随上述同一批学员前往河南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其中有一门课程引起了学员们的高度兴奋——学院请来了当年参与红旗渠修建的亲历者来和大家互动。

这些老人年纪稍小的60多岁,大的已年逾八十。当时的妇女营长李改云,在修渠时遇到塌方,她把工友一把推开,自己却被埋到碎石里,就医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右腿终生残废。50多年后,行动不方便的她慢慢走上台来,并没有着力讲述她这段救人的往事,而是回忆起她6岁时,因林州大旱,父母带她在逃荒途中不得以将她卖掉,而她又历尽艰辛跑回来的故事。这让不少学员湿了眼眶。

来自四川省直机关的女学员尹晓告诉我,教科书上的事迹再动人,总是隔了一层;而由这些老人们亲口讲述的、真实存在的历史,让她对林州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红旗渠的动因有了更直观和深层次的理解。

当年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尽管年事已高,但精神仍颇为矍铄,讲到修渠时一次次死里逃生的故事,语气平静却扣人心弦。来自湖南的85后年轻学员杨荣勋感叹:“以前总让我们跟优秀共产党员找差距,其实大都流于形式。只有当前辈们坐在你面前,才知道了什么是差距,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革命意志坚如铁、理想信念高于天。”

井冈山干部学院坚信一句话:“历史要让人相信,不能自说自话。”他们为了讲好党史,发动全体教师前往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寻访烈士后人。长征干部学院则聘请陈赓之女陈知进、陈士榘之子陈人康、《金色的鱼钩》作者陆定一之子陆德等人为客座教授。

“从历史深处走上台前来的讲述者,总会在不经意间更打动人心。”一名参加过多次红色培训的学员,对这种授课形式颇为认可。

重走长征路

不得不承认,传统的坐在课堂里的红色培训,已经不太容易给学员们留下多深的印象了。如何能够打破时间的隔阂,让红色培训的学员们真正走进历史、触摸到当时鲜活的场景,从而达到锤炼党性的目的,这是每一个红色培训学院都在苦苦思索的命题。

现场教学这种授课形式由此而生。这在红旗渠干部学院,是“行走太行天路”;在井冈山干部学院,是“重走挑梁小道”;在延安干部学院,是“南泥湾大生产”;而在阿坝长征干部学院,则是“重走长征路”。这类课程往往是各学院的“王牌特色”,广受学员欢迎。

尽管之前已经有思想准备,但当真正踏上海拔近4000米的梦笔山,凛冽寒风、稀薄氧气还是让学员们备感挑战。山下是人间四月天,山上的温度尚在零下。这里是当年红军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学员们将在此行进约4公里的路程,从海拔3800米爬升至4114米。

除了几位高原反应严重的学员留在了车上,其他的包括年纪较大的学员都颇为兴奋地踏上了“长征路”。这里没有进行旅游开发,连厕所都没有,仍然维持着当年红军长征时的原貌。道路就是原始的草坡泥土路,飘落的小雪让地上泥泞不堪,更增加了前行的难度。

随着时间推进,队伍渐渐拉开了距离,走得慢的学员几乎每走100米就得休息一阵。可以想见当年红军在缺衣少食、长途跋涉之后再来翻越时面临的是怎样的艰难。这时,如果再来重读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故事,恐怕会对长征精神有不一样的理解。

来自四川省委办公厅的学员林雪松扛着连队大旗一直走在队伍前方。问及体会,他表示亲身体验胜过教科书上的万语千言,“扛着旗走的感受就是不一样。每一次气喘、每一次坚持,都更能领悟到长征精神的可贵,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

“身临其境式的教育不是形式主义,更不是‘游山玩水,而是通过这种方式给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干部以震撼。在重现的历史细节中,让革命先辈的形象鲜活起来、精神深刻起来。这对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征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杜强表示。

抓住年轻党员

随着更多的80后年轻党员走入学员队伍当中,各个“红色”干部学院意识到不同年龄段学员的特点和需求都存在差异。对于这些未曾经历革命洗礼的年轻干部来说,知识化、专业化不成问题,但党性修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想要吸引他们走近那段峥嵘岁月,有效传递“红色精神”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需要不断尝试新途径、新方法。

除了前面提到的身着红军装束以及现场教学,红旗渠干部学院设置了观看纪录片、专题片、话剧这样的影视课程;长征干部学院设置了民族老师教跳藏羌“锅庄”、唱革命歌曲的激情教学;延安干部学院则安排学员在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台高声诵读名篇,在黄河壶口瀑布齐唱《保卫黄河》;井冈山干部学院会鼓励年轻学员通过文艺演出而不是通常的写心得体会的形式来总结培训的收获……

“教学内容生动真实,老师真信真懂,学员才能真学真信,回到工作岗位才能真懂真干。”焦裕禄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廖海敏介绍说,这才是保证学院教学效果的“命脉”。实践表明,这样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触发年轻学员的激情。

一位长年工作在红色培训一线的老师告诉我,注重干部培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而红色干部学院的增加,跟国家重视干部的党性教育有关。在中国干部培训系统中,除了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还有就是各种红色干部学院。“相比而言,党校培训注重的是基本理论,行政学院注重的是党务操作,而干部学院,则依托红色资源,主打特色党性教育。”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刘建勇说。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将理想信念建设放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红色培训热潮下,学员们奔赴各地学习和强化的,就是一种理想信念。这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拓展雙赢空间

除了为党员干部们持续不断地注入精神动力,红色培训其实还提供了更大的双赢空间。

“来干部学院培训的,不少都是平时请都请不来的。”焦裕禄干部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是宣传自己学院乃至河南的一次机遇。仅2014年,来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培训的部级干部就有170多名,厅局级干部2500多名。

创办红色干部学院的“蝴蝶效应”,不仅有利于展示地方形象,拓展地方的政治资源,也为地方发展拓宽了空间。比如,新县在2013年提出建设大别山干部学院时,也把“壮大旅游产业,延长旅游产业链”放在了一起;红旗渠干部学院则成为林州市对外宣传与招商的平台。

这反过来也拓宽了学院发展空间。对于地方而言,建设一所“独一无二”的干部学院,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河南林州(县级)市委党校加挂红旗渠干部学院牌子后,党校顺势提升为副县级,也挂上了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红旗渠分院的牌子。

党性修养是一个毕生的修炼过程。中共中央在《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破除制约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种种迹象表明,中共正努力建立“坚持方向、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作为“供给侧”的一方,红色干部学院在扩大影响范围的同时,还需在为全国8000多万党员提供精品、有效的课程产品上,费更多的心力。

猜你喜欢
红旗渠长征理想信念
红旗渠上的“铁姑娘”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用红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