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渠道及完善香港上市机制,香港交易所宣布将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主板及创业板之外推出“创新板”。“创新板”拟分为两个板块:“创新初板”和“创新主板”。其中,“创新初板”的对象为未符合创业板或主板的财务或营业记录要求的初创公司,以及采用非传统管治架构的公司(如同股不同权),并且不限制内地公司做第二上市。业内人士认为,香港创新板对于新三板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冲击:“创新初板的定位更像是香港的‘新三板,创新初板上市条件非常低,区别于新三板市场的政策就是快速摘牌机制。”
【点评】
港交所设立创新板及检讨创业板的举措,会对新三板市场产生冲击么?
不论是在香港市场上市还是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共同的问题都是流动性弱,换手率不高。香港市场近年来的年化换手率大概也就是100%左右,不仅远低于换手率雄冠全球的沪深两个交易所,甚至还比不上同样是成熟资产本场的纳斯达克和东京交易所。更麻烦的是,香港市场的总交易量虽然很高,但两极分化非常严重,香港市场的“二八定律”,不是20%的股票创造了80%的交易量,而是近20%的交易量集中在“腾讯控股”这一只股票上!市场资源有限,大多数交易量又都集中在腾讯、央企红筹股等,来自内地的普通中小企业能否在香港市场获得等同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流动性溢价就成为了问题。
香港市场允许做空机制,甚至海外对冲基金做空港股最近还得到港交所的力挺。做空机制被港股市场高估而带来的风险对有赴港上市意愿的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就不是一个好消息。做空机制下,企业很有可能因为被某个基金盯上做空导致股价暴跌,甚至引发连锁债务危机,就像辽宁奶制品辉山乳业前段时间就被著名的中概股“做空杀手”浑水基金盯上,怀疑其财务造假做空,影响巨大。
此外,香港市场作为在全球范围对接投融资的金融生态系统,其中介機构等服务费用可能令内地多数中小企业无福消受。除了发行费用,企业上市后还需要每年持续负担远高于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维护费用。老板们在赴港之前也许可以再详细考虑,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费用和收益是否能做到收支平衡,尤其是中小企业,是否能维持持续高额的费用负担,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