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讲,在事件发展的关键节点,人的情绪往往会左右事件发生的趋势,甚至决定最后的结果。那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的情绪调控尤为重要。一个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有自制力的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教师才能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进一步管理好自己的信心。
1在集体中,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新学期,没想到我会接这样一个高年班。虽然我真诚地谈到对学生的期望和信心,可他们却仍是一脸的漠然,显然我的肺腑之言丝毫没有打动他们。这反倒激起了我的“斗志”。
接下来,我起早贪黑全天候跟班管理,狠抓班级常规,并为每个学生精心设计了自我管理的小档案,这可是我的杀手锏,上面记载了学生日常行为的问题,学习上的不足等,对于它将要起到的作用,我深信不移。
开始班级风平浪静,甚至在常规评比中连夺流动红旗。但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大多处于十分被动和小心翼翼的状态,明显地表现出对集体的冷漠和对老师的敬而远之。这种班级氛围不是我想要的,我很焦虑,想了一些办法,也常常找同学谈心,但收效都不大。一次,我偶然听到了学生之间的谈话:“唉!你知道咱班的黑材料上记了你几笔账?”“管他呢,反正它又不咬人!”“它不咬人,可老师会咬人!”……谈话之间明显透露出无奈与对抗的情绪。我愕然了,“黑材料?”不就是我精心设计的小档案吗?学生怎么会认为我在记他们的“黑账”呢?想到自己的苦心竟遭到如此误解,我又委屈又生气,真想好好“收拾”以下这几个“刺儿头”,不能让这种情绪在班级中蔓延。但转念一想:这是孩子们真实的感受,面对新老师新的管理方式,他们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内心还是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而我的这种做法看似有的放矢,实则没有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就白纸黑字记录在案了,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给他们一种秋后算账的感觉,这对他们来说确实不公平。突然一种强烈的冲动,驱使我抱着档案袋走进了教室:“同学们,本以为建这个档案是为大家好,可现在……你们真的误解老师的用心了……如果你们……我现在就把它撕掉,因为我是真心希望大家好。”我哽咽了,语无伦次,再也说不下去。我拿起小档案把他们全部撕毁,丢进了纸篓。我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们,学生们先是愣愣地看着我,而后都默默低下了头,他们和我一样,难过、自责、悔恨充满了内心……
其实,采取撕毁的方式并不是我经过反复考虑而有意设置的一个情节,当时并没多想,只是直觉以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表达我愿意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的真诚和热情。事实证明,当时的冲动之后的情绪反应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件事也成为我颇感得意的教育案例。
从这件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其目的决不是培养一群唯唯喏喏、方便管理的所谓“好学生”。于是,我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了班规,我们还共同想出了自主管理好办法——实行“同桌”值日制。具体做法如下:每天由两名同学负责一天的值日。每人分管几项具体的工作:记载考勤、负责晨读、安全、卫生、两操、放学等。以“得分”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管理别人的同时,又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2把对抗的情绪转化成上进的动力
我们常常说,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对于所谓“差生”的转化,先要消除对抗情绪,然后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007年9月,我接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一个学生,不但成绩拉全班的后腿,还经常惹乱子,在我眼中简直一无是处。那年是奥运年,西市区要召开全民运动会,学校预订组织一个轮滑队,他兴致勃勃地报了名,体育老师来征求我的意见,鉴于他的如此表现我没有同意。这个学生就来求我,我提出“约法三章”,想借此契机促他转变。参加轮滑小组后,他确实好了一阵,但好景不长,又故态复萌。一天下午,轮滑教练要队员下楼训练,因为没做完习题,我没同意,可谁知他竟然偷偷跑下去。放学后,我把他叫来,拿出他的保证书,强势地宣布取消他的训练,他难过地流下泪来,却不肯认错,倔强地走了。望着他的背影我感觉,在这次较量中我是赢了。
不久后的一天傍晚,因为工作关系,我比往常走的晚了许多,已经6点了,正当我要关窗时,一道熟悉的身影闯进了我的视线:是他!只见他弯下腰,双脚前后分立,突然一腳用力蹬地,他滑了出去,那动作娴熟,身姿优美,整个操场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我禁不住连声赞叹,可又纳闷不已:他什么时候练会的呢?明明没训练几天。事后听班上的学生说,为了练好轮滑不给学校丢脸,一向爱睡懒觉的他每天早早起床,晚上写完作业后也会到学校练上一阵,为此他吃了不少苦头,腿不知磕破了多少回。即便是我取消了他的资格,他也没有放弃,仍然坚持训练。
不久后,我在班会上,特别表扬了他的持之以恒精神,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说来也怪,平时他那颗不屈的小脑袋瓜,头一次不好意思地低了下去。从此以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上课更专心了,作业更认真了,纪律也带头遵守了,进步很快。他还参加了市里业余轮滑队,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我感到这一次我们都赢了。
老师们,我们常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习规范、加强检查、评比和监督,使学生的行为举止逐步符合规范要求,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可是,一个自觉,谈何容易?“反复抓”,是抓什么?“抓反复”,最好的时机又在哪?这些问题既需要老师智慧的分析判断,也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挑战与考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自制力就会成就教师的精彩也会成就学生的精彩,会成就我们每个人的精彩!让我们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张仙峰.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教育学文摘,2015,6(15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作者简介:
翟瑞芝(1973.06.01—),女,辽宁营口市人,辽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工作单位:营口市西市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