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发现”之旅

2017-07-29 16:12:31邓晓燕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坏蛋发现蛋壳

邓晓燕

只要留心、用心、细心,生活中就会有许多新发现。在描写新发现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写法指导,从而让他们写出完整、具体的发现过程。笔者以实践活动“找‘坏蛋”为例,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通过实践促进写作提升,教学效果较好。

一、 揣测——多元思考,发现寻找的乐趣

新课伊始,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教室里有“坏蛋”进入,学生即刻变得警觉,四处张望。谁是“坏蛋”?“坏蛋”在哪里?这时,教师出示带来的两个实物——鸡蛋,并宣布:在这两枚鸡蛋中,有一个因为时间长了,已经变质成了坏蛋。学生听闻,恍然大悟,轻吐一口气,会心一笑。

师:大家能用什么办法找出这枚坏蛋呢?老师有前提条件的:不能把蛋壳磕破!同学们先组内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巧妙!

(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罗列出以下方法:一看,可以对着阳光,看壳内是否有异样;二听,在耳边摇动,听是否有流动的声音;三闻,坏鸡蛋是否有异味儿……)

师:大家想了很多点子,老师还想推荐一些更好玩的方法——(学生闻言立刻凝神关注)

师生又探讨出一些操作方法,如:双手轻轻扭动两个鸡蛋,让它们同时在桌面旋转,看旋转的方向与速度有什么不同;或将鸡蛋置于地面,同时轻轻向前推动,看鸡蛋滚动的速度……

找出两个鸡蛋中的坏鸡蛋,这样的问题来源于生活,但要在不把蛋壳磕破的情况下辨别,这样的挑战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运用多感官辨别,看、闻、听……多元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兴致盎然,课堂伊始的活力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描述——多方感知,发现写作的密码

将生活引进课堂,目标指向是表达。四年级学生能初步将事情发展的过程描写完整,但要将短暂发生的过程表达细致,在描写时抓住细节,提升感官的多元敏感度,使读者充分感受当时情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一难点的突破中,教师以“趣”为导,以“探”为本,引领学生自我寻找、发现写作的密码。

【片段一】

学生小秦到讲台前,用听的方法,指出1号蛋是坏蛋。

师:在脑海里回想一下他刚才是怎么做的,我们通过描述来一步步还原。

生:他把鸡蛋放在耳边摇了摇——

师:鸡蛋是怎么到他耳边的,自己飞过去的?(生笑)

生:他先把鸡蛋拿起来。

师:小秦,你是怎么把鸡蛋拿起来的?

秦:轻轻拿。

师:为什么要轻轻呢?

秦:怕把鸡蛋磕坏了。

生:小秦轻轻地把1号蛋拿了起来,放在耳边摇了摇,好像没有听出什么,就放了下来。

师:你怎么知道他没有听出来?

生:因为他疑惑不解的样子。

师:从哪儿看出?

生:他紧皱着眉头,眼睛里充满了疑惑,无奈地放下了鸡蛋。

师:对,这样说就传神了。

生:他又拿起2号蛋,想了想,把两个蛋同时拿起来摇了摇,终于,他判定2号蛋是坏蛋。

师:“终于”——你看到那个时候,他是什么表情了吗?

(生支吾着说不出)

师:(提示)其实这个时候,他的眼睛、眉毛都在说话呢!

生:他紧锁的眉头终于解放开来,眼睛突然一亮,向我们郑重宣布:2号蛋就是坏蛋!

师:眉头解放?

生:舒展!

师:对,用词要注意准确!小秦,你凭什么判定2号蛋是坏蛋的?

秦:我听到了里面有“呼噜噜”流动的声音。

师:同学们,通过回想,我们准确、生动地重现了当时的情景,在描述的时候知道了拿是——(轻轻地),这是——(动作描写);无奈时是——(紧皱眉头的),这是——(神情描写);坏蛋摇起来是——(呼噜噜的),这是——(声音描写)。

(师相机板书:动作、神情、声音)

【片段二】

小丁用的是让鸡蛋赛跑的方法,这一次描述,学生使用动词准确、生动,也注意到了对人物的神情进行适当描写。

师:其实,小丁作为实际操作者,肯定比我们的感受更深刻。小丁,你愿意为大家讲述一下吗?

小丁:我将两个鸡蛋轻轻放在地面,让它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随着老师一声令下:“预备——走!”我将它们推了出去。只见1号蛋迫不及待,翻着滚着,像一支箭一样冲了出去。咦,2号蛋怎么像喝醉了酒似的,踉踉跄跄,居然拐到一边去了!难道它想放弃这场比赛?“这个家伙!”我心里想着,忍不住大声喊了起来:“2号蛋是坏蛋!”

师:她的描述与我们观看者有什么不同?

生:她写出了自己的心理,还在描写时进行了想象,比喻很生动。

两次操作,两次描述,各有侧重,又呈递进。利用角度、身份不同,第一次重在观察者对当事人的描写,学生作为观察者,注意到了操作者的动作、神情、语言等方面;第二次突出体现操作者本人的感受,因为是在说自己,所以内心的想法更加真实、贴切。整个活动,通过镜头回想、教师引导、互为补充,学生的观察更加细致,语言表达也更加准确、精炼。

三、 操作——实践引领,发现体验的力量

有了方法的引导,还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亲身体验,印象方能深刻,描写才更加真实流畅。教师为每组学生都准备了两个鸡蛋,要求他们先操作,再练笔。

要求如下:

1. 找:组内两两轮流,两人找,其他人观察,再互换。

2. 写:选择组内的一个人(也可以是自己),写一写他(我)是如何找坏蛋的。(小锦囊:适当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情、声音……)

学生根据要求,很快为自己的小组找到最佳地盘。他们专心致志地对比、辨别着,或对着阳光眯起眼睛,仔细观察,或放在耳边摇动,用心聆听,或充当起了鸡蛋比赛(旋转、滚动)的裁判员。他们还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测验结果与同伴分享,在比较中让自己的辨别更精准。接下来的写作,教室里异常安静,同学们奋笔疾书,把所见所想通过笔端倾诉,还不时凑到鸡蛋旁再闻一闻,举起鸡蛋再瞧一瞧,写出来的《找“坏蛋”》自是生动、具体,别有一番精彩。

当教室变成了学生需要的平台,他们就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教师之前的点拨引领,变成了此时写作的秘诀,他们非常自然地关注着同伴的细微动作与变化,不肯放过鸡蛋的种种状况。放手去做,用心去写,真实的体验让习作不再是难题,在学生的眼中,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尝试,一次有趣的诉说与分享。

四、 验证——实验助力,发现科学的奥秘

作为一堂习作课,进行到这里似乎已近落幕。但是,问题的提出需要科学、合理的解决,教师接着以科学实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了论证求解。将这两个鸡蛋同时放入盛满清水的容器,它们一沉一浮,将鸡蛋当场磕破,事实验证:沉为好蛋,浮为坏蛋。学生对此自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坏鸡蛋会浮上水面?此时,出示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解答:

新鲜鸡蛋里面的空气少,分量重一些;鸡蛋放久了,里面的一些水分会从蛋壳上的小孔里跑出来,外面的细菌则会跑进去。这时候,蛋白开始腐败,产生很多气体,这些气体不断蒸发出去。水和气体都争着钻出蛋壳,鸡蛋的重量自然就轻多了。所以,把坏鸡蛋放在水里,它就会浮起来。

师:同学们,今天我們想出了一些辨别坏鸡蛋的方法,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生:以后,我会用这些办法来找出坏鸡蛋,再也不用闻它的臭味了。

生:遇到问题,我要开动脑筋,多想出几个办法来。

生:小小的鸡蛋里居然藏着科学秘密,太有趣了!

师:其实生活里藏着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最近,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春天到了,铁树长出了新芽,我摸了摸,发现它居然是柔软的。

生:我家门前的小树年龄没我大,可是却比我高多了!

师:同学们,当我们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角度去思考时,就一定能获得生活的智慧、语言的成长。

用实验来验证推断,科学而合理,也再一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是什么?为什么?这一部分的设计,重在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推测需要用科学的实验来印证,结论要置于多元的思考比较,万物等待着善于发现的眼眸。这样的课堂,将语言训练与人文培养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坏蛋发现蛋壳
蛋壳变变变
神奇的小蛋壳
看不见的坏蛋
打倒“敏感”小坏蛋
风采童装(2018年1期)2018-04-12 02:05:18
史上最难撩的四大星座
意林(2018年2期)2018-02-01 12:56:02
坏蛋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12-16 22:22:25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8
蛋壳与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