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造一座“城”

2017-07-29 14:24魏诗孟
中国慈善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阎志汉正街卓尔

魏诗孟

商业上的成功和他在诗歌方面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阎志富有激情的诗人特质引领着卓尔在时代洪流中因势而变

阎志: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诗人

精神归处

汉口惠济路和澳门路交界处,U型的卓尔书店贴着路口而立,颇具旧厂房风格的红色外墙在这片金融大楼遍立的地界很是打眼。前一天晚上,阎志在这里接待了诗人北岛一行,交谈直至深夜。

他是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是这家24小时书店的主人。这幢五层小楼的最顶层,是独属于他的空间,他在那里品茶、写字、接待重要的客人,比如不久前连续两晚到访的马云。

这些身份之外,他是诗人阎志。他18岁开始写诗,至今出版了七八本诗集,国内各诗歌奖项均有斩获。每个月,他都要抽出时间主编《中国诗歌》杂志。

“我做这些(杂志和书店)也是出于内心平衡的需要。”他告诉《中国慈善家》。

多年前,阎志出版了倾十年之功打造的自传体长诗《挽歌与纪念》,这是他惟一修改三次以上的诗作。在此之前,他对改诗不屑一顾,他曾坚信,写诗更多的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无从修正的。

在《挽歌与纪念》里,他写满了自己的成长印象—有幻想与现实的交错,有乡村到城市再到“城市陷落”的生活感受,有对生存环境的忧虑。随着写作的深入,他越发感觉“才力不逮”,只好不断增删揣摩。

閻志经历过年少的清贫,做过记者,以自己的商业敏锐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不断积累财富,随着卓尔上市摘得湖北首富桂冠。这段经历被媒体翻来覆去地品评,而阎志总低调回应,“我就是个写诗的。”

就如贾平凹写《商州》,莫言写《高密东北乡》,马尔克斯写马孔多小镇,阎志也在寻找自己生活的根。“诗人在怀乡诗中对于乡村、田园、故乡等心灵风景不断颓败与消逝命运的挽歌式吟唱与叙述,成为全球化时代中国乡村历史宿命的寓言性证词,这是阎志怀乡诗重要而独特的诗歌文化价值之所在。”他的诗集《明天的诗篇》获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时,授奖评语这样评价。

“回家的路也许漫漫无期,因为所有的道路,早已被蛇、蚂蚁、岩石占领,而我们的家园,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遥不可及”……在他的笔下,养育了城市的乡村却被城市以冷漠隔绝,“父亲”和“儿子”之间隔着“很多城池、很多车鸣”的距离。

怎样才能让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变得柔软,变得感性?两年前,阎志以卓尔书店的名义创办了武汉诗歌节。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千百年来曾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留下传世诗作的武汉亦被称为“诗城”,如何让诗歌重新被拥抱,如何助力武汉的城市人文气质提升,阎志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思考。

舒婷、吉狄马加、叶延滨、吴思敬、雷平阳、田原、张清华、李少君等知名诗人及评论家应诗歌节之邀来到武汉,“诗歌又回到公共生活空间,诗歌的生命力依然存在,她正在唤醒我们的灵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说。

去年,北岛受阎志之邀,参加了第二届武汉诗歌节,到卓尔书店做了一次专场交流。8年前的冬天,北岛在香港发起为期四天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十几位来自四大洲的诗人在香港掀起诗歌的声浪,杨振宁、梁文道等数百人到场。“诗歌之夜”能改变香港的文学空气吗?诗歌能否成为治愈现代文明的一剂药?北岛回应,只要诗歌继续存在,年轻人就能找到精神源泉。

这一次,北岛再访卓尔书店,和阎志探讨如何将诗歌活动开展得更为深入,影响更多为城市带来活力的年轻人。他表示,打算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武汉分会场搬到卓尔书店,与国际诗坛同步互动。

避开喧闹的人群,北岛细品卓尔书店之后感叹,一间24小时大型书店,就像一片文化绿洲,实属不易。而由书店举办诗歌节,更容易把诗意带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2013年,卓尔书店在阎志的执着下创办,是卓尔为数不多的几个不赚钱的项目之一。书店位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只需把产业出租,稳赚不赔,但阎志看重书店这一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明知不赚钱也决定开,”希望能吸引文化爱好者、对阅读有偏执追求者、热爱生活者这三类人的关注。

“小时候我们镇上有个书店,我每天都要去,我的待遇也很高,每次可以进柜台里面,零距离跟那些书在一起,真的是很难得。”书店自此成为特别的存在。

阎志以前喜欢去武汉一家叫做国风的书店,“在西北湖公园,虽然没有很好的条件,但大家席地而坐,是个放松灵魂的地方。”后来国风消失了,很多类似的独立书店也渐渐难以为继。

为了打造一家理想的书店,阎志四处考察、学习,去得最多的就是诚品书店。诚品书店的创始人吴清友曾遭遇过连续15年巨亏,始终不渝。“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有他命定的功课,无所谓伟大不伟大。”吴清友说,在赔钱的时候,把痛苦变成修行,看看自己的耐力,因为这是你当年许的愿。

卓尔书店也是阎志给自己许的愿。他希望卓尔书店不只是一个看书的地方,而是像诚品书店一样复合、跨界,充满人文关怀。在卓尔书店,新书可以出租,书店楼上开有清吧、陶艺吧、亲子乐园、文学讲堂,定期开办讲座、演小剧场戏剧、办展览……书店24小时向环卫工人开放,为他们提供热水和临时休憩场所。

因他的诗人身份和他对卓尔书店的看重,有人给阎志冠上“儒商”之名,阎志对此类恭维敬而远之,“卓尔的起家也不是靠文化产业,而是‘做生意、过日子。”但是卓尔书店显然份量够重,他已把书店的物业股权转给了女儿,望其传承。

“现在就开了这么一家,以后尽可能多开两家,我们这方面没有压力,但不是说再开十家八家,而是想做精,让这个书店一直开下去。” 汉口北不是一个项目

汉正街北去20余公里,车子开上岱黄高速,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三面广告牌便迎面而来。这个建面600万平方米、一年线下交易额高达500多亿元的巨型市场集群地处武汉航空城、横店编组站、阳逻深水港等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战略资源的黄金节点,20大类专业批发市场、逾2万名商户汇集成中国中西部规模最大的消费品交易与物流平台,也是中西部惟一的国家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现下已成为武汉的新地标。园区内有物流港,以轻轨连接市区,背靠高速,今年长途客运站也通到了这里。

这一片以前叫作“黄陂南”,因位处黄陂区南部,随着卓尔建设的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入驻,“黄陂南”被慢慢弱化,改为朗朗上口的“汉口北”。今天,武汉人已习惯称呼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为“汉口北”。

“以前,黄陂南那么大一块荒地,给谁谁敢接?”卓尔控股品牌总监黄萱回忆,10年前,汉口北尚未开发时,公交车要接受补贴才肯增加发车频次,而从市区开车到现在卓尔总部所在的盘龙城经济开发区,“还要收十块钱的过路费。”

投资汉口北几乎让阎志倾家荡产,但他看到了汉口北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认定其适合发展现代、新型的商品集散地。多年后回忆他的坚持,“我们用坚定的意志,甚至有点大无畏的精神投了这个项目。”阎志说。

原本武汉最大的批发市场在汉正街,“500年前一沙洲,500年后楼外楼”说的就是这里。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由于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铺行栈日益增多,贸易往来频繁。到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汉正街成为“汉口之正街”,发展至鼎盛。上世纪80年代后汉正街逐渐成为华中地区的小商品批发中心,把握着武汉商业的命脉。

进入21世纪,汉正街规划滞后、配套不完善、消防隐患、交通拥堵等问题不断暴露,“半夜一听到消防车的声音,就吓得睡不着觉,就算是买了保险也不放心。”汉正街商户们对自己的未来多有担忧。而汉正街所代表的前店后廠、多业态混杂经营模式也日渐式微。

2011年,武汉市政府明确提出,限期完成汉正街传统批发市场搬迁。其时,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已陆续建成二十余个品牌化的大型专业市场集群,对汉正街批发市场的承接于是顺理成章。

然而要撼动汉正街这样一个“巨人”,谈何容易。

为了给汉口北第一个鞋类市场招商,阎志亲自带队,到义乌、东莞跑了很多遍,同时在汉正街人对人、点对点地做商户的撬动工作。

随着配套设施不断建成、物流便利对商户吸引力的增加,汉正街商户开始主动向汉口北转移,蜘蛛王、戈美琪的湖北总代也在搬迁之列。卓尔对这类批发大户给出的优惠非常惊人,“在汉口北都有他们的一栋写字楼,我们两千多块钱一个平方卖给他们,对外市场价是五六千,其实算下来,这不是一个亏本的生意,因为他们是大户,小户是跟着大户走的。”

以前商户们在汉正街上的门面大多是租赁的,一个十多平米的门面,一年租金也要上10万,更头疼的是商户们租不到仓库,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货物只能分散放在多个民房,租金也随着地价水涨船高,物流成本高企,而批发最讲究成本。

现在,很多率先从汉正街大兴路鞋市搬迁出来的商户,已经在汉口北买下多套商铺。汉口北对新商户还推出门面限期免租、按铺面大小同比例配仓库、发放现金奖励搬迁等一系列颇具吸引力的政策。

汉口北延续了汉正七街、汉正八街的叫法,只在前面填了个“新”字,“主要是文化的传承,为商户保留一些汉正街的记忆,”黄萱指着连接批发城和客运站间的天桥说,这座天桥不久前才建成,之前听商户反映拎着行李不好过马路,他们便代建了天桥。

商户们在汉口北体验到了物流条件的极大改善,“告别了大车转小车、拖车加扁担的方式,赚钱都比以前轻松了。”

阎志没有把汉口北当成一个开发项目,“而是把它当成卓尔安身立命的、代表卓尔社会责任和发展水平的事业来做。”

互联共赢

2015年年中,卓尔开始进行转型升级,推出“批发市场+互联网”的“卓尔云市场”计划,打造全球交易平台。“我是中国企业家里面少有几个懂批发市场,并真正天天跟批发市场商户打交道的人。”在一些场合,阎志表示,“我们拥有中国民营最大规模的批发市场,我们不做批发市场的B2B电商,谁做呢?”

阎志认为,汉口北最大的优势便是集结了颇具规模的实体商户。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和电商唱主角的时代,不仅汉口北,中国绝大部分的批发商和小型加工企业,都在主动集结拥抱,因为任何一个商户都难以覆盖所有商品,在上下游市场单打独斗难成气候。转型势在必然。

“卓尔云市场”计划得到一号店创始人于刚的认同,于刚随后注资2000万美元加入卓尔,受邀出任集团董事会联席主席,指导卓尔的互联网转型、线下线上整合的战略规划及布局,助力阎志实施“云市场计划”。

“老阎的思路非常开放、非常宏伟,他很清楚地知道互联网像洪流汹涌冲刷过来,没有一个行业、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幸免,要敢于自己革自己的命。”于刚回忆二人的合作始末,“现在卓尔已经有了这么好的线下优势,关键是怎样充分地在线上发挥。”

对于多年来一直根植于商贸流通领域的卓尔集团,互联网化是一次大考验,成功将意味着解决了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

“其实汉口北批发城里很多商户都有自己的工厂,全国分销几百个城市,有的一年能做到几个亿甚至几十亿营业额,但你跟他们聊电商聊互联网,他们很多人完全不了解,认为自己只靠线下也活得下去,为什么要改变模式?”但阎志知道,等危机真的发生再想改变就太迟了,比如曾经在武汉市场上热销的汉派女装就已经被蚕食得失去了优势,让批发市场触网B2B并不容易,不是简单地把线下搬到线上。

“让全球交易更简单,帮助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户降低交易成本、物流成本、金融成本。”阎志阐释卓尔转型的初心,“不仅是把市场做繁荣,还要帮助你升级,这叫公信,我想这是卓尔最优秀的品质之一。”

两年来,卓尔通过自建平台、频繁收购,形成以卓尔购、兰亭集势为核心的内外贸综合交易平台、以中农网、华棉所、中金网为核心的垂直交易平台集群,以及由卓集送、卓金服、卓易通等组成的物流、金融、供应链服务平台矩阵,打造智能交易生态圈,以此千亿级B2B交易平台,进入中国互联网核心圈层,入驻商户超20万。

“我们做这个生态圈,做这样一些平台,实质上是在帮助他们(汉口北商户),如果我们不负责任的话,把这个市场建成之后卖了或租了,就算了,很多人就去搞别的开发了,对吧,这是正常商业模式。”阎志说,“复制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就不断复制不断增长,最轻松了,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就是我们觉得我们对这批商户有责任。”

汉口北被阎志投射了很多理想,他想要造一座“城”,而不仅仅是铺摊子上规模。“汉口北现在只有区域影响,希望有一天它像义乌一样,甚至比义乌还厉害,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阎志说,“最好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可以实现的,一定是要接地气的,一定要务实的是吧。” 与一座城的连接

陆游曾写“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已大都会也”,大都会即指汉口,说的是杭州和南京都比不了汉口,因其以盐、茶、当、木、布、药六行闻名天下。民间曾流传一句话,“货到汉口活”,汉口因商业而兴起,也因当时的商业形态成为明清四大镇之首。

阎志认为,这段历史不应被遗忘,应该有一个场所来记录这块商业沃土的发生发展,以及它的影响力。“卓尔立足汉口商业血脉,我们打造汉口北,它应该说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内向型商品批发市场,那么作为汉口商业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更应该了解、熟知,深刻理解汉口商业的精神内涵。”

去年年末,卓尔历时4年筹划打造的汉口商业博物馆在汉口北开馆。这是中国首座集中展示城市商业发展史的博物馆。

在阎志看来,汉口商业的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包容,一是敢为天下先。当年汉口从一块滩涂,演变为繁华都市,曾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粮、盐市场之一,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内陆转运市场。“它做了很多领先甚至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东西,我们应该去掌握、发扬它的精神内核。”

殷商以来汉口商业的千年发展史,以及汉口商业在不同历史节点所创造的辉煌与传奇,都在汉口商业博物馆得到了展现。“百年之后,我现在关心的很多东西都不在了,那么一个企业,你在这个城市,被人怎么看待?与这个城市有什么样的关系?我在思考这两个东西,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做公益的基本出发点。”阎志说,“我希望未来我们这个城市,能多点博物馆、体育馆,多点书店,多点足球场等场所。”

在思考中,阎志脑中浮现过很多场景,比如他向武汉大学出资6000万助建的卓尔体育馆,“想象着每天有那么多人在里面,享受快乐、找到快乐,这是很幸福的事情,没那么复杂。”

卓尔体育馆规划总建筑面积3.72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校内体育馆之一,能同时容纳8000名观众。“武大卓尔体育馆是武大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企业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的代表性项目,也是校友支持学校建设的典范。”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说。

阎志还向武大捐赠4000萬元设立“卓尔奖助学金”,至此,他累计向母校捐赠达1亿元。阎志直言,捐助武大最初是受师兄陈东升的感召,此前陈东升为武大捐建了国内第一座高校美术馆——万林艺术博物馆。时任武大校长李晓红希冀武大优秀的企业家校友能够团结起来传递珞珈精神,“近年来武汉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大幅攀升,离不开校友的巨大贡献。”李晓红说。

“武汉这座博大、包容的城市容纳了我的青春与奋斗,激励了我的创业和梦想。这块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根。”在卓尔体育馆奠基仪式上,阎志表达了对武汉这座城市和武大的感恩。

至今,卓尔在各项公益慈善活动上的投入已超过3亿元,阎志坦陈,以前捐款就是“脑袋一拍”,随意性很强,现在卓尔关注的方向是助学和文化体育,也有很多公益活动正在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

“在公益这方面,马云所做之事真的值得学习,他关注教育、环境这两个最根本的东西,境界高。”阎志说,“如果慈善停留在家乡、爱好,这是一个层面,到了国家、人类、未来,那又是一个层面,这一点上,我觉得他看得很远,我也愿意积极参与。”

阎志说,自己做卓尔慈善基金会,“就是想变过去的随意性为系统性,变过去的粗放为精细,变过去的一次性为可持续,以商业之便补充城市的文化建设。”

阎志看重慈善精神的传承,“比如我现在支持了你两三万块钱,你把书读完,等你有能力时,也拿钱出来支持一个学生,那就特别有意义,会让更多的人受益,你可以把这种精神传递出去。”

卓尔走到今天,很多人夸阎志成功,他听闻后都会一摆手,“我这不算快的。”在他眼里,卓尔还处于青春期,血气方刚,他希望有一天卓尔能够像它的名字一样,更加优雅起来。

猜你喜欢
阎志汉正街卓尔
诗人阎志韩文版诗集获韩国“文学青春国际文学奖”
一口气捐赠10家医院的“诗人”阎志
Revival of Hanzheng Street
LG中央空调携手天津卓尔电商城
如何让汉正街市场在整治搬迁中保持繁荣
城市公共政策逻辑下的旧城更新机制演变——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