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盛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副主席杨惠妍设立的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4.5亿元创立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杨国强没读过大学,但心系教育,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4年提案关注职业教育,并给予财政支持。杨国强对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定位是“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目前这所学校已接收1019名学生,对贫困生全免费。
“那天晚上我们都没睡,因为醒来已告别学生的时代。”7月2日,张飞腾在微信朋友圈发文,定位是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那是全国唯一一所对贫困生全免费的高等职业院校。
三年前,高中毕业,张飞腾用蹦極告别了自己的高中时代,那张蹦极飞起来的照片一直被他作为微信头像。2014年9月9日,他哭着鼻子来到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离开家的前一天,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的父亲突然倒地昏厥,进了ICU。张飞腾清楚地记得,那天是中秋节,全家团圆的日子。
白驹过隙,三年时间让张飞腾从一个无助的男孩变成一个驻村扶贫干部。同班同学邓振全评价张飞腾的变化:“从刚来的白白净净变得黑黑壮壮”。
在白沙中学初一(8)班的晚自习上,有个男孩俯在桌子上,轻轻抽泣,很久。这个男孩就是张飞腾。两天后,他告诉同班好友胡叶鹏,父亲生了重病。张飞腾家住广东省英德市白沙镇,有两个姐姐,父母在外地做小生意,日子还算过得去,但父亲重病后,家庭的重担全落到母亲身上,生活艰难起来。
父亲的病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张飞腾的心头。但在胡叶鹏的记忆里,张飞腾并没有“苦大愁深”,该学学,该玩玩,偶尔情绪低落。
2014年,高考前一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到英德一中宣讲:全免费,不要学费、食宿费、教材费等,还补助寒暑假往返路费,准军事化管理……张飞腾觉得这个学校有点不一样。
2014年,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一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培养目标,校企协同育人成为重要的办学方式。
“不一样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就诞生于这一大潮里。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副主席杨惠妍设立的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4.5亿元创立了这所学校。杨国强没读过大学,但心系教育,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4年提案关注职业教育,并给予财政支持。杨国强对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定位是“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目前这所学校已接收1019名学生,对贫困生全免费。
“双导师”、“师徒制”、“准军事化管理”、“全免费”,张飞腾被这些名词吸引了,但家里人犹疑:“全免费民办学校,又是刚成立,招收第一届学生,靠不靠谱啊?”
张飞腾不怕,自己动手查,一番了解后,觉得挺靠谱,“我在网上查到了国华纪念中学,2002年就创立了,也是杨国强主席创办的,全免费,学生都很优秀,所以我觉得这个学校应该也没问题。”
不过,张飞腾有自己的担心,“碧桂园老板创立的学校,是不是毕业后必须得去碧桂园啊?”
张飞腾的担心对了一半,毕业后,他确实来了碧桂园。不对的是,他是自愿加入碧桂园的,并且经过层层面试。
比起担心,他更动心于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自己成绩一般,去学一门好技术倒也不失为好选择。更重要的是全免费,对家庭来说,减轻了巨大负担。
可是,去学校报到的前一天,达摩克利斯之剑掉下来了。父亲被送入ICU,张飞腾不想去学校了,但作为家中的男孩,张飞腾的书还是要念。
他哭着鼻子到学院报到,又请假回家照顾父亲,接待他的是学院的学生导师陶必芝。在以后的日子里,陶必芝像个朋友一样,在张飞腾有困难有疑惑的时候帮他出主意,鼓励他大胆尝试,“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老师谈,老师可以当一个安静的树洞”。
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每个学生都有学生导师,每个学生导师带10多个学生,学院帮这些家庭贫困的学生树立信心、解决难题。在每周一次的师生互动坊中,陶必芝和学生们围在一起谈心交流,每人一周轮流主持。张飞腾珍惜这样的机会,在他主持时用心尽力。他把这十几个人的微信群命名为“陶陶大家庭”,在这里找到另一种亲情。
回家照顾父亲的张飞腾没等来好消息,一周后,父亲走了。再次回到学院,陶必芝鼓励他,“你要坚强起来,你现在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汉了”。
未来得及细细悲伤,新的生活已经展开。
“白天的日出,晚上的日落,我们都没有错过”,这是张飞腾在学校一天的写照。早上6:35起床,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地要拖得可以直接躺在上面,在校园行走要两人成行、三人成列。早操后,7:45开始早读,内容是英语和国学经典。 8:10分开始一天中最重要的四节专业课。张飞腾的专业是工程造价,班上有38个学生,专业课老师讲授完书本知识点,再带他们到正在兴建的宿舍楼二期工地实操,工地上有实操老师讲解。
下午的四节课丰富多彩,有碧桂园的企业高管来授课,也有其他企业的,还会有各种讲座。不变的是每天下午的一节军事体育课,有专门的教官带大家锻炼体能。晚自习后,11:00准时熄灯。宿舍每层有多个自修室,熄灯后,总有同学来这里挑灯夜战,张飞腾是其中一个。
大一,张飞腾几乎都这么过。他和同学们用一年的时间学完成了普通职业院校一年半的课程。“感觉比高三还苦还累”,但这样的苦和累是快乐的、值得的。大二,张飞腾和同学们就能在工地上独立进行实操训练。三年后,张飞腾所在的这一届290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9.66%,平均月薪3873元,超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16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3726元)。其中占毕业生总数62%的179人获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位,平均月薪4835元,比广东本科生高1109元。
上图:在毕业典礼上张飞腾(左)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刘惠坚合影留念。下图:母亲和姐姐带着小外甥来参加张飞腾的毕业照拍摄。
又苦又累的日子有了收获,特殊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初见成效。
暑假回家跟好友胡叶鹏聊校园生活。张飞腾觉得特别充实。胡叶鹏读临床医学,在一所重点大学,觉得在大学反而没了规划,有点迷失。
在这里,张飞腾比高中时努力,全方位锻炼自己,做各类志愿者,人變得沉稳。邓振全知道张飞腾家里的事,但这个男生乐观活泼,同学遇到难事总喜欢冲上去帮忙。陶必芝评价张飞腾,脱口而出的是“善良”二字。
张飞腾加入了学校的仲明书友会,作为副会长,制定章程,做PPT,讲给大家听。坐在台下的陶必芝发现这个学生变了,不再是那个第一次见到她时哭着鼻子,说话偶尔还会脸红的小男生了。喜欢轮滑的张飞腾还成立了轮滑社,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把轮滑社做成了学校十佳社团。陶必芝发现他越来越自信了,那是一种学到本领、得到成长后的自信。说起三年来最大的变化,张飞腾也感觉自己变得自信了。
大三实习,班上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跟自己专业相关的技术岗位,但张飞腾选择去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的碧桂园苗木产业扶贫项目。他想冒一次“险”,就像那次蹦极一样,给自己一次未知的体验。
在那里,他跟着自己的企业导师毛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作”,从最初不被村民信任,到渐渐成为大家喜欢的“小张”这个小年轻。
毕业后,张飞腾自愿选择加入碧桂园工作。当初他担心必须得到碧桂园工作,但现在他担心来不了,怕自己条件不够,面试通不过。他想到这个大平台来看一看。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290位毕业生中,11位学生月薪过万,邓振全就是其中一个。张飞腾不在其中,但对于现在的工作他很喜欢,也很满意,这是一份从精神上认可和满意的工作。
“我被别人帮助过,我一直有感恩的心态;我被别人帮助过,我更能体谅别人的难处。”这是张飞腾从事这份工作的初心。
这样的初心也存在于杨国强的心中,在7月1日名为“圆梦·感恩·担当”的毕业典礼上,杨国强说:“我曾经贫穷过,知道贫穷是怎么一回事。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去帮助别人。”杨国强中学时靠国家的助学金才得以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办了三所慈善学校资助寒门学子和退伍军人,累计捐款超32亿元。
对于未来,刚刚毕业的张飞腾还没有想太多,“但会做公益方面的事情”,这一点很坚定。
“如果没有来职院会是什么样?”“不知道,还是会想方设法念书,但肯定没有现在好”,张飞腾毫不犹豫地说道。
此时的张飞腾内心是充满感激的,他感激自己的努力,感激在学院的三年带给他的变化,感激碧桂园给他的机会和平台,从受助之人变成自强助人。但凡有选择,谁不愿自强?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开心,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就像年轻时的杨国强。
19岁那年,杨国强种田,搞建筑,打鱼虾,特别艰辛,但那是他最开心的一年。挣了钱就去买砖,每天想着自己房子又多了十块砖,尽管光着膀子躺在40摄氏度的高温阁楼,但憧憬着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依然觉得日子特别美好,连做梦都笑出声来。第二年,杨国强建了自己第一套房子,一室一厅。
对于张飞腾来说,他开心的是,他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让命运扼住喉咙,并且把这种力量传递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