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将游泳列为必修课”作文指导

2017-07-29 13:12杨会会薛朝玉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清华游泳

杨会会+薛朝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近日,清华大学出台新规,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其毕业绑定,新生在四年中通过游泳测试,然后才毕业。或许,正是年初水木清华荷塘的溺亡事件,坚定了校方消灭“旱鸭子”的决心。生存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游泳课不求所有人能在水中闲庭信步,只为强身健体、掌握生存技能。对此,有人赞赏,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既然已经下水,何惧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有人不屑,这也不能搞一刀切?不会游泳就不是人才了?还有人说,游泳培训班又要升温了。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本次作文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应紧扣“清华新校规”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清华大学将游泳作为必修课,将游泳与毕业绑定”这件事,同学们可以支持,可以反对,也可以辨证分析,亮明观点后,紧扣事件就事论理即可。

1.支持清华大学的做法

重点论证这一举措的合理性以及意义和价值。考生可以围绕以下几点进行阐述:①清华将游泳列为必修,是对学生生命的负责。每年我国都有很多溺亡事件,游泳有助于学生自救和救人。而且从长远来看游泳对学生十分有利,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游泳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帮助个人成长、实现个人幸福、促进人的自我实现等等。②清华将游泳列为必修,是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清华此举,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全面更健康的人才,我们如今的高校就是缺少这样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往往在专业课的设置上竭尽全力,却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联系现实情况,很多学校不重视体育或者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与体育课边缘化相对应的,是学生体质普遍下降,很多学生生活懒散,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清华能够正视这一问题,通过强化校规的办法,督促学生养成健身习惯,其积极意义不言自明。而且清华此举可能会给其他高校带来影响,也许会有更多学校效仿,这对提高我们全民身体素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③清华将游泳列为必修课,是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及特色办学的体现。高等教育机构担负着向国家输送人才的重任,在教学理念上应该有独到之处,特别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历史名校,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积累诸多的先进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备技能的要求和限制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增加的项目是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才总结出来的,这对学生日后步入社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对其将游泳与毕业绑定的做法应该给予理解。

可在后半部分呼应他说,对于有人认为搞一刀切进行反驳,呼吁清华要让学生从“要我游”变成“我要游”。清华大学没有要求人人都成为游泳健将,而只是达到基本标准。游泳并非高难绝技,而是一门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普通体育项目,现在很多学生小时候就学习游泳,游泳合格对他们来说,本身不是问题。即使没有一点基础,经过老师指导和课后的練习,掌握游泳基本技能并不困难;至于完全不适合游泳运动的学生,学校也有免修或替代性学习的方案。当然清华大学更要以此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要让学生从“要我游”变成“我要游”。

2.反对清华大学的做法

首先,强制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强身健体千条路,何必扭死这根筋。体育作为必修课没问题,但体育锻炼、测试应该给学生选择权,可以自主选择游泳、篮球、网球等不同项目,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一味强制选择游泳,可能会适得其反。其次,大学应兼容并包,不拘一格育人才。清华大学作为高等学府,对于人才应该兼容并包。当年钱钟书数学不及格清华尚不拒之,现在学生游泳达不到要求就不能毕业,清华观念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了?名校应该以宽容的姿态去对待人才,不会游泳难道就不是人才吗?如此固化,可能会裹足不前。最后,可做辩证分析。清华此举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是方式须改进。灵活变通,给学生多些选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媒体评论】

“清华不会游泳不能毕业”

是矫枉过正

戴先任

据了解,清华就有开设游泳课的悠久传统,早在1919年,清华就提过这一要求,但因为设施等方面原因,这一传统中断了。清华大学重视游泳课,就是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游泳是一门能有效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国内学生,不管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普遍缺乏锻炼。

清华是名牌大学,以能文明学生之精神而闻名,但少人知道清华也注重野蛮学生之体魄。清华重视游泳课、重视体育,显得更难能可贵,让学生“必修”游泳课,能让学生在参与游泳课程中,喜欢上运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体魄,也能让学生更懂得拼搏的意义,能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如让学生在游泳中感受到“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气,从而能让学生的精神与体魄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不过清华规定,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这一规定我觉得值得商榷。在一般情况下,不给学生发放大学毕业证书,多是在成绩严重不达标,比如挂科4门以上,或是存在严重违纪、违反法律法规等。虽然清华也称,如果学生有恐水症等特殊情况,可不参加,可如何判定学生是否有恐水症?那些没有皮肤病、恐水症的学生如果学不会游泳,就算苦读4年,就算成绩优异,但居然因不会游泳而拿不到毕业证书,这对他们来说岂不太不公、太冤?此举显然是过于抬高了学会游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清华开设游泳课、重视体育,这值得点赞,但我觉得还是没必要将游泳课变成“必修课”,而还是应该将其设为选修课。可以给达到游泳课要求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等措施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程,但不宜一刀切地强制学生参与游泳课,甚至将游泳课与毕业证书绑定,这有些强人所难,是矫枉过正,也于情于理于法不通,那样就违背了这一规定的初衷,就得不偿失了。(齐鲁网2017-03-28)

【佳作展示1】

为清华游泳课点赞

杨飞越

清华新规,“旱鸭子”不得毕业,看似苛刻,实则为关怀学生。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应该为清华游泳课点赞!(精准概括材料,观点明确。)

游泳课,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关怀,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回归,对时代要求的回应。(总写清华此举的意义。)

学会游泳,是对学生最温柔的生命关怀。李嘉诚有言:“教育,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全忘记后剩下来的东西。”剩下什么呢?风度、学习能力、还有生存技能。清华要求所有学生学会游泳,正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深切关怀。水木清华荷塘溺亡,教训沉痛。更多的溺亡事件,也时时见诸报端。令学生学会游泳,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苛刻要求,而是为学生的生命安全设下坚固的安全网。生命在于运动,而游泳更是一项能保命的运动。学会游泳,是最温柔的生命关怀。(从对学生生命关怀的角度论证。)

学会游泳,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继承。中国古代的教育讲求六艺:射、乐、礼、御、书、数。射、御都是当时生活常用的体育技能。由此可见,德智体并重其实早已印刻在中华文明的教育传统当中。儒雅如孔夫子,仍擅长射箭,甚至在射时“观者如堵”。博学如毛泽东,也泳技了得,三度畅游长江留下一段佳话。能文能武,才是真修之士。清华的“游泳令”,无非是为中国教育的传统再添注脚。学会游泳,才是传统中的真士子。(从对传统教育理念继承的角度论证。)

学会游泳,是对一代人要求的呼应。“军训猝死”令人慨叹,“重振足球”使人惊喜。经历了一段时间“唯分数论”迷途的人们,开始唤起体育的荣光。实际上,与清华一墙之隔的北京大学早已将游泳列为必修课程,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等著名高校,也对学生的体质十分重视。当重视体育成为共同的呼声,设立游泳课的硬要求也就不是清华“一时任性”,而是对共同要求的有力回答。学会游泳,是对时代召唤的回应。(从对一代人要求呼应的角度进行论证。)

游泳是学生的福利而非负担。须知清华早就为学生开设游泳课,开放游泳场馆,加之游泳测试并非竞技体育,游泳课不会成为学生“不可承受之重”。更何况,反对开设游泳课的批评者们知不知道学生们如今对游泳有多少兴趣。(呼应他说。)

游泳课,应是清华学子们最重要的“生命第一课”,应该为清华游泳课点赞!(再次强调游泳课的必要性。)

[点 评]本文亮点如下:①笔力集中,说理透彻。本文重在分析清华此举的合理性以及意义。三个方面层层深入作深刻的阐述和针对性分析,把“理”讲清说透,让人心服口服。这种有的放矢、集中专论的论证方式使文章厚重实在,有说服力。②论据充分而典型,恰到好处。文章在论证时总能很巧妙地举出典例。有古有今,有正有反,有点有面。这些论据以一当十,有力地论证了清华此举的必要性。

【佳作展示2】

健康护航文明,理性设计可赞

陈 锐

清华新规,泳技与毕业绑定,引爆舆论风潮。对此新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以为:校方做法较为合理,学业对于学子诚然可贵,生存教育亦足重视,质疑者对“一刀切”的疑惑,其实并无道理。(引述材料,表明观点。)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教育的观点,确堪思索。而回看今日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诸多的问题:学生学业成绩节节拔高,生存水平却不可恭维;身体素质或欠佳,紧急事件难处理,日常生活不独立。如此种种,早受诟病。游泳作为一项平民体育活动,较为易学,且对强身健体有明显作用,更是紧急时刻的生存技能,列为课程不无道理。(联系现实,分析清华此举出现的原因。)

清华大学作为具有标杆性的名校,率先推行改革,自有深意。一方面使在读学生的素质更为多元,照顾学生的终身发展;一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带动社会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对生存技能和学生体魄的重视。兼之游泳课本身具有的优势,择之而行,合情合理。(论述清华此举的意义。)

至于“一刀切”的议论,我以为过于片面。校方设置游泳课,不求人人“不管風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去做“飞鱼”,底线是“会游即可”,对学生的要求其实相当宽容,彰显了制度设计者的理性精神,绝对不是统一硬性要求,欠缺人文关怀的“一刀切”。社会需以正常的目光宽容地看待,不可恶意揣测,乱贴标签。(呼应他说,做到矛盾双方的文明沟通。)

其实,我们不必把目标集中在“游泳课”上,而应探寻制度设计的本质意义。无论校方或社会,都希望学生体质改善,生存技能增强,那么游泳课也好,其他课目也罢,只要有益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尝试,都应当予以肯定,用温和的目光对其成长予以关注。部分公众对所谓“游泳与毕业绑定”的不适,实际是应试教育的心理没有得到彻底的纠正,不愿给生存教育以应有的关注,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会慢慢得到补足,消弭于无形。(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强健的身体素质托底;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首先能够保障自身生存的人才。许我为清华新规的设计者点赞,我相信舆论平息、认同终会成为共识。(再次强调此举的必要性,照应标题。)

以生存彰显人文精神,以健康托起文明风范,我们终会愈走愈远,扬帆而航。(收束简洁,提出希望。)

[点 评]本文紧扣清华大学出新规这一事件,集中专论。分析了新校规的出现原因、意义和价值、产生的利弊、性质、发展趋势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小作者认识深刻,一针见血指出有些人之所以反对此举实际上是“应试教育的心理没有得到彻底的纠正,不愿给生存教育以应有的关注”,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能够由表及里,强化了论证的深度和力度。

【佳作展示3】

“游泳必修”彰显教育新风

宫栋宇

清华大学颁新规,新生游泳成必修。坊间顿时起热议,各方观点皆不同。以我观之,“游泳必修”彰显了中国教育的理性回归,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立足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风。(概述材料,表明观点。)

“游泳必修”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强身健体,掌握生存技能;也是彰显大学育人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需要。(概述此举的意义。)

“游泳必修”强身健体,促进大学生掌握生存技能。昔者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曾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今者清华游泳成必修课,不仅是学生强身健体之好途径,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面对落水等危险时的生存技能。这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更高要求,也是对学生的生命健康的人文关怀。(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具体论述“游泳必修”的意义。)

“游泳必修”彰显大学育人功能,是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梁漱溟曾在对北大新生的演讲中指出:“你们来大学的目的,就在于当你们跨入社会时,能成为一个身体健全、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益的人。”清华此举,绝非是仅仅针对清华荷塘溺亡事件,更是对大学教育的补充和完善。随着时代发展,游泳已成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而对于优秀人才来说,体育更是其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这是高校坚持实用导向,强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举措。(深入探究,从大学的职责入手,论述“游泳必修”的意义。)

“游泳必修”扬起了一面旗帜,它引起了我们对中国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缺失的反思。(思考深入,推进一层。)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实用导向理应成为教育价值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却是,学生在十二年应试教育中挣扎出来步入高校后,仍然被各种理论课程束缚,高等教育抓高精尖,钻研深奥理论,却忽视了对学生生存技能的教育。以致近年来频发各种大学生溺亡,被困景区等事件,令我们不得不正视教育的缺失。而清华大学此举,是对教育坚持实用导向的理性回归,是对教育内容偏差的及时修正,彰显了其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担当与作为,责任与勇气。(联系现实,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具体阐述“游泳必修”的意义。)

诚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于一些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不能强行“一刀切”。我想清华大学一定会出台相关规定,让这项新规真正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辩证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105周年校庆贺信中说:“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相信率先举起“游泳必修”旗帜的清华,必能让我国教育领域吹进一股清风。(发出呼吁,强化论点。)

[点 评]本文重点论证“游泳必修”的意义:一在于其本身,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掌握生存技能;彰显大学育人功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需要。二在于扬起一面旗帜,引起对人才培养中的缺失的反思。论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走向深刻;在引发人们对事件进行积极思考的同时,又促使人们对教育的目的与现状进行反思,拓展了文章的广度,强化了主题的深度。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清华游泳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清华,北大,我来啦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