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抓好群众文化的培育与促进工作

2017-07-28 23:55沈志芳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样式状态群众

沈志芳

群众文化是根植于社会基层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队伍的总称,而其中的核心内容则是群众文化活动。与其它的文化形态一样,群众文化在其存在状态、内容形式、受众需求、组织体制和价值取向诸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群众文化的基本形态已明显地出现了新的走向。为进一步抓好群众文化的培育与促进工作,使其在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很有必要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个性特点的演变趋向有所了解和掌握。

一、群众文化正在从封闭型向开放吸纳型演变

群众文化的根基在基层,它是在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中生长和发育起来的一种乡土文化。由于不同地域的基层群众在生活习俗、语言风格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不同地域的群众文化也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的风格特点。这一风格特点,最终凝成了群众文化最鲜明的个性,那就是地域性很强。群众文化的地域性,不仅表现在群众文化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上,而且还明显地表现在群众文化的存在状态和运作方式上。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长期以来,不管是哪个区域的群众文化,其人才(如创作人才、表演人才、组织人才等)和样式(如戏剧、曲艺、歌舞、杂耍、工艺美术等),都是以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存在于自己的区域范围内,在本区域内传承、在本区域内创作,在本区域内表演、在本区域内交流,除了偶尔外出参加比赛和汇演以外,很少离开本区域到外地活动。不仅如此,而且对外来文化还持有明显的排斥情绪。正是在这样一种形态的群众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致使基层群众在审美观念、情趣爱好以及对文化样式的选择上,也渐渐地烙上了浓烈的区域印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滋养一方风情的真实体现。这也是群众文化的一种传统的存在状态。从理论上讲,文化的存在状态是由经济与社会的存在状态决定的,一旦经济与社会的存在状态变化了,文化的存在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事实也正是如此。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社会人员的流动以及经济的改革发展,群众文化也开始了从封闭型向开放吸纳型的演变。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群众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日渐展现出了一种开放的态势,走出去与引进来这一原本属于经济活动的运作方式,现已渐渐地成为了群众文化的一种运作方式,原先那种自产自销、自我娱乐、自我陶醉的存在模式已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中发生蜕变,沾满乡土味的群众文化也已开始注重与外界的交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管是人还是事,自我封闭的结果都难免被淘汰。

二、群众文化正在从传承型向传承创新型演变

无论是哪一个区域的群众文化,也无论是哪一种群文样式,它们的又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大都是传承型的。在群众文化领域里,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某个区域内的一些主要群文项目,特别是一些地方戏剧、地方曲艺、地方工艺美术之类,总是在本地土生土长,在本地活动展现,而且一年又一年地在本地重复,一代又一代地在本地传承。就像我们萧山区义蓬街道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结合春节元宵佳节,在义蓬中路、义府大街等四条街道主要道路两边悬挂灯笼,营造节日氛围,并在元宵前夕向百姓送上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五一节”前夕联合街道总工会举行职工羽毛球团体赛及拔河比赛;各村社区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做汤圆、包粽子、做清明团子等活动,并开展小型多样的文艺演出等等。所以,如今某些个性独特的群文样式、某些经典的曲目,甚至成为了某个区域的代名词。像在我们浙江,只要一说到耍滚灯就会使人想到杭州余杭;一说到唱莲花落就会使人想到绍兴;一说到舟山锣鼓就会使人想到海岛舟山等等。所以有人说,群众文化是闪亮在基层的乡土名片,这话一点不假。在传统的文艺内容上如何体现时代的新精神,使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在传统的节目样式上如何融入现代的新元素,使它焕发出时代的特色;在传统的表现手法上如何吸纳当代的新技巧,使它展现出新的风采。不少传统项目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注重发掘、注重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使其在承载的内容、表现的手法和演出的技巧等方面植入了多种外来元素,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精神和运作活力。

三、群众文化正在从单一型向多元选择型演变

长期以来,基层群众由于长期受本地文化的熏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加之文化素养方面的原因,所以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要求不高,而且還比较单一。一般来说,在辛苦的劳作之余,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倘能在家门口看上一出戏、一场电影,过上一个传统节,就已非常满足。正是在这样的受众土壤上萌发和生长起来的基层群众文化,无论是广场活动还是舞台演出,无论是习俗性的、知识性的还是艺术性的,大都显得传统老旧而又单一,艺术风格也都比较浅显直白。这种状况曾在基层单位,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基层村落长期存在。这是基层群众文化有别于其它文化类型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广播电视的普及和多媒体的兴起,加上广大基层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审美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随之日益提高。对于群众文化来说,大家不再满足于陈旧单一的传统样式,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活动形式,对群众文化的内容、形式、技法、设备设施以及运作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的基层群众还在扩大眼界,增长知识方面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像城里人一样有地方去看看书报,听听科技讲座。我们说,群众文化的服务对象是基层群众,群众文化的发展动力也是基层群众。正是基层群众的这一新潮要求,推动了群众文化从单一型向多元选择型的演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可以说这一演变越来越明显,幅度也越来越大。眼下的群众文化,无论是人才还是节目,无论是样式还是风格,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可供群众选择的余地已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已变得更为绚丽动人。这一变化,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文化对基层群众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而且还对基层的文化民生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样式状态群众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多让群众咧嘴笑
状态联想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