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海
摘要: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关系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其供给状况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产出效益。目前我國在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过程中,忽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需求意愿,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水平与不同收入水平农户需求偏好错位现象严重,供给路径发生偏差,这降低了农户对政府提供的农田水利设施的预期反应,加剧了其供给的不合理性,供给效果亟待改进。本文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评价、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需求意愿、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不同收入水平;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现状分析
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防洪工程和水资源工程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加大了在水资源工程方面的投资。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与农民、农村及农业关系密切的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有所加大,因此,国家逐渐减少了对防洪工程的投入,并逐步加大了对水资源工程、水电及其他专项工程的投入。
我国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导致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不平衡已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丰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比较完备;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多以平原为主,且有多条河流流经,良好的地形特征和水资源分布,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然而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此地区多山,水资源匮乏,再加之经济发展落后,因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比东部和中部地区要落后很多。
二、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近几年关注较高的话题之一。影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因素很多,农户收入水平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水平有显著影响。
(一)距县城距离、地理特征、基层水利管理者待遇水平、宗族势力这四个变量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距县城距离近的村庄,虽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优越于距离县城距离远的村庄,但可能这些村庄的农业生产已经退化,伴随着的是商业活动的兴起。距离县城距离远的村庄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可能享受到城镇化建设的成果较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也会受到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新技术的引进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突破了地理上的限制。基层水利管理者是末端农田水利设施的直接管理者,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基层水利管理者的待遇水平并未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产生影响。
(二)农户收入水平、外出务工人数、打工工资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有显著影响。
农民收入水平越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水平越高。尽管农民收入中的农业生产收入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但农业生产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收入的高低与有关生产性公共设施建设有密切关系,生产性公共设施建设越完善,越能促进农业收入的增加;相反,生产性公共设施建设不足,农业收入也会停滞不前。由此可推断出,当农户收入水平提高时,农户对生产性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会更高。
外出务工人数比越高,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越低。外出务工大多为青壮年,外出务工的人数比越高,剩余的劳动力越少,农业生产受到的阻碍越大,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减弱,最终会出现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弱。打工工资水平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有负影响,打工工资水平越高,越不利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提高。政府支持力度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政府仍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主导力量。
三、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需求意愿分析
农户需求意愿是影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的另一个潜变量,这个变量通过灌溉的期望等待时间、灌溉的便利性程度、期望的供水模式三个具体指标来体现。农户的需求意愿是结合目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情况和自身农业生产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理性需求,这样的需求为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者提供了建设思路。那么,满足农户需求,打破农田水利设施的“饥渴”供给或无效供给是提高农户心理满足程度和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现状的新动力。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还不能满足多数农户的需求;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有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无需求有明显减弱的态势。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效果关系到农业生产实效,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及农业现代化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而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受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体制影响较大。我国各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地区差异明显,从整体水平来看,中部和东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明显好于西部地区,且中部地区发展迅速,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山地较多,水资源匮乏,再加之历史遗留原因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满意度是农户根据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实际供给情况及自身期望,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做出的主观综合评价。
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村居民最为关键的公共物品之一,其偏低的供给效果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提升其供给效果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环节。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公共投入,缓解农户收入差异扩大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收入差异视角构建农户需求表达机制,引导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考虑不同收入差异农户的多样化需求,调整农田水利设施专项资金设置。
参考文献:
[1]蔡晶晶.2013.农田水利制度的分散实验与人为设计:一个博弈均衡分析.农业经济问题,34(8):76-86.
[2]蔡起华,朱玉春.2015.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国农村经济,(07):57-69.
[3]陈柏峰,林辉煌.2011.农田水利的“反公地悲剧”研究——以湖北高阳镇为例.人文杂志,(06):144-153.
[4]陈风波,丁士军,陈传波.2002.基尼系数分解法与农户收入差异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56-59.
[5]陈贵华.2011.新中国农田水利发展的制度性特征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0):146-148.
[6]宋超群,周玉玺.2010.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模式研究.现代农业,12:131~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