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襄阳市山陕会馆保护、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2017-07-28 19:20陶锐华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保护现状建议问题

陶锐华

摘要:会馆的概念原是“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所设立的供“集会、寄寓之用”的“馆所”,是民间自律自卫自治的组织形式。狭义是指明清时期客籍同乡在异地出资公建的建筑物,广义则是指以建筑为活动中心的社会组织。它植根于传统市场经济扩展、人口迁徙和流动频繁、商人子弟不断入人仕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中,既是明清社会变迁的产物,又为传统社会结构的更新起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山陕会馆;保护现状;问题;建议

一、山陕会馆的总体概况

山陕会馆,位于樊城一桥头、襄阳市第二中学校内,是一座用黄、绿琉璃瓦装饰的古建筑群。山陕会馆原为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合力兴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原名山陕庙,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又兴建了祭祀天、地、水的三官庙,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重修了山门及戏楼,以后又增建花园、荷花池及僧房,山陕会馆逐渐扩大,建筑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

山陕会馆前殿四柱三间,高10.2米,宽16.6米,进深14.2米,硬山式,琉璃瓦盖,十二檩卷棚顶,抬梁构架。正殿是供奉关公神象的殿宇,高12.35米,宽16.6米,进深13.4米,四柱三间硬山顶,琉璃覆顶,檐柱为阴四角方石柱,其余柱为木质圆柱,柱径0.55至0.60米,抬梁构架。正殿中原塑有关云长座像,左有关平手捧金印,右有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大刀,站立其旁。

1951年襄阳市第二中学扩建将前正殿的关公等塑像和配殿及塑像均拆除。大殿前左右两侧有钟鼓亭各一,正前方为一方形空地,迎面原是一栋两层高的戏楼,雕梁画栋造型美观,由于历史战乱等原因,戏楼已消失多年,现戏楼原址上新建三层仿古建筑供二中办公使用。2000年对前殿、后殿及钟楼、鼓楼进行了修缮;2016年,襄阳市文物部门对二中原大门两旁的两幅大型琉璃照壁进行了修缮。虽然会馆现存建筑仅为原貌的十之一、二,但不失画栋雕梁、飞檐翘角、金碧辉煌之气派。

二、山陕会馆在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馆建筑修缮工作滞后。按照《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的规定,襄阳市第二中学理应在市文物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开展修缮保护工作。但是校方由于资金等方面问题,虽然对会馆的日常巡查能到位,但是在修缮工作上,有心无力,停滞不前。近年来,市文物部门通过多次勘察,山陕会馆原大门两侧八字照壁、钟鼓亭与正殿间的南院墙保存状态堪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具体如表1:

我市文物部门为切实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多次向市政府请示,仅争取到近10万元先行用于亟需抢修的八字琉璃照壁。

(二)会馆内外环境恶劣。山陕会馆由学校管理使用,故建筑本体保护较好,但是会馆大殿现空置,摆放较多杂物,蛛网密布,外墙和顶部部分瓦片也被墙边大树的枝杈扫落,外墙紧邻学校家属区,人员密集,墙面也有涂鸦等现象。而且会馆消防设施也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

(三)会馆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山陕会馆虽然地处闹市区,但因位于二中校内,进出不便,加之,由于历史原因投入滯缓,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还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三、几点建议

会馆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我们保存城市文脉,延续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山陕会馆是古樊城激烈商战的历史遗存,更是商贸繁荣的历史佐证。加强与对其保护、维修和开发利用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一)创新投资机制。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使之形成保护和开发的良性互动。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产权为国家所有并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支持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专项支持资金。尝试建立“樊城会馆保护基金会”,采取社会各界无偿捐助、友好人士资助等形式筹集资金,引导更多的人为襄阳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出谋划策,以解决会馆的使用单位在修缮资金上“有心无力”的窘境。

(二)加大保护力度。在山陕会馆的日常保护上,一是要加强会馆的内外环境风貌的保护,确保会馆不出现“脏乱差”的情况;二是完善消防设施,确保会馆的消防安全。三是根据文物保护有关规定及我市的城建计划,对山陕会馆,要加强保护、及时修缮。在修缮中把原建筑物上的砖瓦、保存较好的构件作为室内陈设、室外景观保存,保留历史记忆,达到恢复性建设的效果

会馆文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熔经济、社会、文化、建筑、民俗诸学科于一炉。市委已明确要“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我们应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加强我市会馆的保护、维修、利用和研究工作,让樊城会馆成为襄阳的另一张“名片”,实现其独特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让古城襄阳更加体现文化的内涵,更加符合和实现“一城两文化”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襄阳地上文物概况》,邹劲,2014年。

[2]《襄阳史迹扫描》,范文强,2013年。

[3]《襄阳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研究》,张超,杨宇,郭航,2011年。

[4]《樊城山陕会馆与关公崇拜》,张平乐,李秀桦,谢珊珊,2011年。

(注:会馆照片附后)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现状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