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

2017-07-28 16:18刘婧楠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作方法人民的名义启示

刘婧楠

摘要:近日,一部打着“反腐倡廉”旗号的主旋律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霸屏了电视,席卷了网络,它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对于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有什么指导意义吗?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作品;人民的名义;现状;启示;创作方法

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前后,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主旋律作品获得的反响却不曾有过太大飞跃。

一、主旋律作品创作现状

纵观国内主旋律题材的作品,其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方面:(1)模式固化,人物扁平,刻板印象。主旋律影片的人物往往是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等,人物性格往往十分高大上,没有任何缺点、弱点,导致人物形象扁平,不立体;(2)脱离群众,与大众通俗文化追求相背。主旋律作品因其肩负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功能,相关作品都尽力保持着一种严肃性,离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沒有情感共鸣。

二、《人民的名义》火爆热播的启示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于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开播,收视率确达3.9116%,位居同时段第一,豆瓣评分也接近于9分,该剧的火爆程度除了反映在收视率上,更直观地体现在各大社交网站的话题效应、融入到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情境中,下文将从三方面阐释此剧热播带给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的启示。

1、尺度空前,主题符合观众猎奇心理

在《人民的名义》腾空出世之前,也有很多优秀的关于反腐的主旋律电视剧,例如2003年的《国家公诉》,是以检察官为题材,讲述了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揭露了副省长贪污受贿的事实真相的故事,但是都没有像《人民的名义》一样尺度如此之大,把官场上的你来我往、尔虞我诈最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十分烧脑,让之前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官场政治真实面貌的观众欲罢不能,它的尺度之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涉及的人物位高权重,案例上升到副国级

《人民的名义》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首批推荐播出参考剧目榜首作品,作为主旋律剧作回暖潮中首个立项的剧集,它打破了一直以来只写到“副省级为止“的界限,将反面角色的最高级别延伸到了副国级官员,所以,仅仅从题材这一点来看,《人民的名义》就拥有了独步一时的优越性,吸睛度在同时段无可比拟。

(2)剧中台词态度犀利,深刻尖锐

过去受国家政策影响,反腐剧的台词都会小心谨慎,避开一些敏感的话语,但是《人民的名义》的台词就十分放得开,例如“你以为别人敬他酒敬的是他的人缘,其实都是在敬他手中的权力“,“有权不能任性,但可以谋私,对吧“,“处长算个屁,在北京,一板砖砸下来,能砸到一大片处长“,“我真的想腐蚀你们革命干部,票子、车子、女子总有一样能打动你吧!“……像这样犀利的台词在剧中比比皆是,令看客震惊的同时又直击痛点,使老百姓生发出共鸣,又给当政者敲了个警钟。

2.题材同质化,观众审美疲劳后的新视角

近年来,电视剧市场充斥着大量的仙侠剧、盗墓剧、穿越剧,因“IP”改编的普遍风潮,又因演员大多是人气当红的小鲜肉们,几乎部部爆火,但在其霸屏掳获观众芳心的同时,也间接的使得观众的审美疲劳,什么类型的剧火,迅速就会出现一堆题材相仿的剧,同质化十分严重。

《人民的名义》就在这时突出重围,作为国内首部反映副国级“大老虎贪腐”问题的电视剧,尺度空前,把普通老百姓一直关心,却从未在影视里看到过的“陌生化景观-贪污腐败”栩栩如生的道来,再加上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细节也很到位,顺理成章的就吸引了大众的目光。

3.网友的二次解读,“正剧萌化”新风潮

《人民的名义》本是根正苗红的反腐正剧,是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它万万没有想到,当这样一种严肃的主旋律遇到网络文化,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魅力,让众多网友们自发跟帖,二次创作表情包、段子、漫画、视频等等,当下的中国女性审美至上,大家都以凑CP为乐,是90、00甚至10后网络亚文化里最具有活力的一支。在《人民的名义》传播的整个过程中,代表权威的主流文化和代表新生代的网络文化相交了,产生了独特的共鸣,过去的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之间的分裂,而这一次,却出人意料的达到了和谐的效果。

剧中的主要人物李达康已经成了众人瞩目的网红,”达康书记的GDP“是网民们集体关心的话题,”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别流泪,祁同伟会笑”,“达康书记的笑容和GDP由我们来守护”,随着剧情发展,各种新鲜出炉的表情包走红网络,通过这种网络亚文化的大肆传播,将近年来”正剧萌化“的趋势发挥到极致。

三、主旋律作品应该怎样创作

1.将主流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主旋律作品要想贴近人民大众,就要紧跟社会现实。《人民的名义》就是一个榜样,剧中很多人物都来源于真实案例,编剧周梅森还曾专门到监狱采访贪官,甚至与他们同吃同住,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基础工作,避免被观众认为很“虚”,所以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者一定不要脱离现实生活,想象虚构肯定存在,但要深入人民的生活,了解时代的发展变化,就像《人民的名义》一样应运而生。

主旋律影视作品应该更能反映客观现实、展现人性、给人启示,应该最大程度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因此主旋律影视剧应该从第一步,剧本创作上就更精细、更贴近生活,才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2.讲更有意思的故事,传递更好的社会意识形态

长期以来,我国的主旋律作品都是空中楼阁,光传递社会意识形态,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就使得主旋律影视作品陷入了单调且无趣的境地,所以,一定要把故事讲好,起承转合,跌宕起伏,《人民的名义》就把故事讲得很丰满,从一开始就设置了贪官装穷的悬念,让观众想知道他到底贪没贪,勾起了兴趣,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参考文献:

[1]杜芳,戴艳军,罗雯雯.主旋律影视片研究综述[J].文艺争鸣,2010,(20):28-31.

[2]张萍.探路国内主旋律影视市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01):44-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作方法人民的名义启示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的政治小说新作《人民的名义》
大字书法的创作方法
现代国画中女性意识表现的创作方法研究
关于标志设计创作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