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飞
摘要:民族声乐作为音乐艺术体系的一部分,是一种具体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信息传播以人声作为载体进行思想情感传播。民族声乐作品具有民族特点,主要是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民族声乐在吐字、旋律等细节上能够给人完全不同的听觉感受。而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特点,戏曲中的唱腔等融入到民族声乐作品中,能够为民族声乐注入更多活力,为民族声乐传承和发扬提供更多支持。文章从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关系入手,结合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现状,探讨传统戏曲元素在其中的运用,最后对二者相互渗透进行了辩证分析。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传统;戏曲元素
前言:
我国戏曲艺术与民族声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点。二者之间联非常密切,无异于血浓于水关系,为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提供了诸多帮助,为民族声乐艺术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当代社会背景下,民族声乐过于规范化的发声方法,导致歌手唱腔单一、且舞台风格一致,没有突出民族声乐特色,无法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将戏曲元素融入到现代民族声乐创作中,拓展声乐演唱技法,能够促进声乐演唱朝着多元趋势发展,以此来缓解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尴尬。
1、現代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关系
戏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一部分,融合了唐宋大曲、金元及民族乐曲等声调与唱腔,涉及内容较多,其中还涉及文学、舞蹈及美术等表演艺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戏曲在发展中,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且兼具民族色彩。其与现代民族声乐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说:
1.1二者共性
民族声乐与戏曲都是民族声乐的一部分,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如声乐强调音乐教化功能,即儒家思想。戏曲源于民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继承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如其中的“大一统”民族心理结构,都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鲁迅认为,具有地方特色才能够走向世界。我国民族音乐与戏曲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所蕴含的文化也会有所差别。如维吾尔族歌充满了新疆韵味,而陕北民歌能够给人身处黄土高原的感觉。
就艺术层面来看,民族声乐与戏曲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如二者在演唱时,都以真声为主,适度融入一些假声。音色上清亮自然。而就发声角度来说,强调气运丹田,通过声音来展现歌曲。
1.2二者差异性
现代民族音乐更多的是对传统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扬,但在此过程中融入和吸收了西洋唱法、美声唱法等,使得民族声乐唱法能够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戏曲声乐,则是对演唱风格进行了诸多创新,但依旧以传统为核心。在日常表演中,我们常能够看到中西方联合伴奏,但仅是创作手法的创新。另外,二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但呈现形式也有所差别。其中民族声乐多以个人风格为主,戏曲则是群体风格为主。如梅兰芳的梅派,除了其本人以外,还有梅葆玖、李胜素等人[1]。
虽然二者都为舞台表演,但目的并非要体现表要技巧,而是从不同的情感角度出发,展示作品的内涵。戏曲是表演艺术,讲究规范性,演唱时要严格遵循念、做、打,在戏曲唱腔表演上,要展现出人物的思想、剧情及情节变化。戏曲写景叙事,需要唱腔、表演技术与旋律三者结合到一起,以此来塑造不同戏剧情境。
2、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在发展中,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多元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现代民族声乐被赋予独特的内涵,决定了它能够区别于传统、西方声乐艺术。目前,民族声乐正处于初级阶段,对演唱者声音效果要求并不高,且作品难度较小,尚未学习和引进西方发声方法。随着声乐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加上全球一体化的促进,现代民族声乐取得了创新性进步,至此,对演唱者要求也随之提升,且作品开始呈现多元趋势发展,民族声乐开始朝着独有的道路发展,且在此过程中融合了声音位置、音色等,逐渐拉近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目前,受到美声唱法、传统声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现代声乐愈发科学、且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逐渐走进专业艺术学院。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内容、形式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展示个人在声音方面的优势。现代民族声乐要想获得进步,单纯学习和模仿西方声乐专业教育模式远远不够,还要加强对声乐理论的深入研究,促进民族声乐朝着健康、科学方向发展,吸收更多有益元素,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创新,从而为听众呈现更加多元的演唱风格[2]。
3、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的渗透
3.1戏曲对民族声乐作品熏陶
戏曲艺术发展对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提供了基础。现如今,我们了解到很多独特作品,多以清新舒畅的曲风、民族韵味等体现出来,吸引了很多听众。如《西厢》采用戏曲演唱,作曲歌曲华彩部分是作品的亮点所在。现代民族声乐创作来源较广,其中以戏曲作为基础的作品有很多,如《愿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断桥遗梦》等,曲调较为稳定,且演唱时歌词较为丰富,能够更好地诠释民风、民情及民韵,促进民族声乐进一步发展。
西方歌剧中音乐创作,多是表达作品内容及人物性格。传统戏曲对于音乐主题具有独特的定义。从声腔来看,戏曲可以细化为昆山腔、梆子腔、皮黄腔及戈阳腔,不同的声腔具有独特的剧种与板式,但对于人物的表达较为欠缺。而民族歌剧可以音乐为载体,反复使用,以此来塑造良好的音乐形象[3]。
3.2借鉴演唱技巧
对于演唱技巧方面的借鉴,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气息,歌唱以人体为基础,拥有气息对于演唱而言至关重要,无论是现代民族声乐、还是传统戏曲,都需要气息给予大力支持。丹田运气是很多戏曲家的呼吸方式,通过对气息的控制,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蕴含的情感。从本质上来看,戏曲中丹田运气中的丹田,是呼吸的支点,可以应用于现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如偷气、提气及换气,都需要丹田给予支持。如在《江姐》演唱时,演员除了需要配合一些肢体动作,还要具备足够的气息。通过加强呼吸深度训练,能够实现对声音的灵活变换。endprint
二是语言,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以汉语为基础,汉语对发音要求较高,故在演唱时,要避免词语不清晰情况,以此来深化听众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如针对声母发音,字音在口腔内偏离唇、齿及舌等,会对气流产生反作用力。如在《一首桃花》中,对于“桃花”的演唱,很多演员由于舌尖阻力不够,使得听众误听为“稻花”。另外,润腔即加花,民间音乐中曲调变化手法之一,是在基本曲调基础之上增加花音。戏曲在发展中形成了多元流派,都具有独树一帜的润腔方式。如京剧旦行梅派,在润腔方面强调声音的柔美性,能够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提供更多支持。如在《贵妃醉酒》中的“醉”字,应在尾音以抛物线形式演唱出来,使得听者能够感受到“贵妃”无奈,将作品中的情感更好地表述出来。
三是韵味,我国传统戏曲将声音、语言及形体整合到一起,实现语言美育韵律美的有机结合。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可以在发展中,从中吸引有益之处,以此来保证民族声乐能够保持自身独特的演唱方式。如《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演唱中,该作品具有浓厚的河南豫剧特色歌曲。在演唱家李双江的演唱中,其以张弛有度、将紧打与慢唱有机整合,以此来体现豫剧行腔特色,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3.3学习表演方式
我国戏曲在舞台表演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范模式,能够为现代民族声乐表演提供诸多借鉴。现代声乐演唱时,声音不仅要将词句表达出来,还需要将作品的思想、中心主旨等展现出来,让听众也能够感受作品中的喜、怒、哀、乐,赋予作品更多的生命力。如《梅兰芳》作为当代民族声乐作品,主要是以梅兰芳的生平事迹为基础,以此来表达其爱国精神。在演唱时,演唱者可以多段式板腔体为结构基础,运用梅派唱腔,对音乐形象进行升华处理,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大师独有的风采。
戏曲艺术是声音与形体表演相结合的舞台艺术。戏曲演唱具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能够为民族声乐演唱提供支持,通过人声表达任性,从而更好地抒发情感。歌曲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要跟随作品内容随之调整,以此来打动观众。其中眼睛要有戏,如京剧大师梅先生,对于眼神的运用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程度,《贵妃醉酒》中柔美却哀怨的眼神;《霸王别姬》中异常坚定的眼神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除此之外,传统戏剧表演对于手、眼、身等方面的协调也具有一定要求,促使舞台表演更加规范,如在《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中,小芹人物出现时,可以采用戏曲中的云步进场,而非刻板的正步,对于手势的运用,可以具有代表性的兰花指为主,从而更好地展现女性的温柔之美[5]。
4、思考中继承与发扬
4.1辩证思考和取舍
现代民族声乐,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声技巧,强调共鸣、呼吸等,使得演唱者在音域、音量及表现力等方面都表现较好,使得民族声乐演唱更加规范,赋予声音更强的生命力。但是这种方式也带来了一定弊端,即演唱者对于发声的技巧较为一致,忽视了曲风特点,没有体现出声乐独特魅力。基于此,现代民族声乐在与传统戏曲相结合时,要明确认识到这是一个理性过程,而非一味、强硬将二者融合到一起,如此一来会适得其反。如过多的练习“喊嗓”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音区之间的融合,但如果过多使用,会导致假声过多、真声不稳情况。故在声乐教育中,要加强戏与歌的结合,协调歌唱中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科学方法中提倡各自独特的风格。辩证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要坚持的正确道路,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够让民族声乐在我国艺术体系中占据稳固的位置,以此来培养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现代民族声乐发扬光大。
4.2发展中传承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声乐与西方声乐技巧结合的产物,它的基础和核心就是中国传统声乐,也没有完全接受西方声乐技法。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中,要明确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演唱者在演唱作品之前,要加强对声乐作品民族特色、韵味等细节的研究,深入把握民族特色,并结合自身独有的歌唱技巧,拓展适合自身的演唱道路,如宋祖英、谭晶及王宏伟等都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过演唱会,究其根本是他们独特的演唱特色,融合了民族风格,从而吸引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对此,民族声乐在发展中,演唱者务必要加强音乐作品中的戏曲等元素,并配合科学的发声技巧,将作品的中心思想及情感完全诠释出来。我国当代民族声乐发展,务必要在艺术继承前提下,通过对西洋美声艺术的吸收,以此来促进民族声乐朝着多元方向发展,碰撞出不同的火花[6]。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我國是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音乐,为声乐艺术体系发展注入了更多力量。随着时代迁移和发展,全球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受到中外声乐艺术的影响,西方声乐演唱方法逐渐引入到声乐教学中,但在应用中并不科学,导致民族声乐个性缺失。而传统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之处,故将将其渗透至现代声乐作品中,不仅能够推动民族声乐现代化发展,且能够促进民族声乐发展呈现多元形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承和发扬中,要理性看待二者关系,不断提高民族声乐民族特色,从而促进现代民族声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白莉.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N].普洱学院学报,2015,(06):26-28.
[2]杜婷.“走入”与“走出”——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文化的关系[J].音乐创作,2016,(06):110-111.
[3]杨柳,谢莉.浅谈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04):77+96.
[4]张艳.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N].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209-211.
[5]闫晓宇.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传统戏曲元素略谈[J].音乐时空,2015,(16):39.
[6]鄢丽娟.美学情境中的现代民族声乐审读——兼议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表演美[J].湖南社会科学,2012,(02):201-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