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手工业

2017-07-28 16:09巴桑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濒临灭绝纺织民族

巴桑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手工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心手相连的艺术,体现了人类在生活中對自然发现与利用的聪明才智。每一种手工艺的产生与发展,乃至消亡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在工业、电子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众多民间手工技艺的生存状态亟待保护与传承。

泽—是西藏山南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泽当镇”的简称;帖尔—是藏语音译“帖玛”的简称,意为“毛哗叽”。“泽帖尔”意为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方圆1公里)本地独有的纯手工精羊毛哗叽纺织产品。“泽帖尔”的前身藏氆氇就是在这段历史时期,由吐蕃传统的纺织技术和汉族的先进纺织工艺结合而派生出来的纯手工羊毛纺织产品。随着吐蕃王朝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间手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藏氆氇的纺织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传统的藏氆氇经、纬线由粗变细,藏氆氇的质地由厚变薄,逐步形成了“泽帖尔”的纺织工艺。

第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泽帖尔”产品极为盛行,并且得到更大发展,从这个历史时期开始,“泽帖尔”产品成为西藏历代高僧及达官贵人用来制作服饰的专用贡品面料。

1.技艺的保护

随着西藏历史的不断变迁,各类现代化纺织产品的不断涌现,“泽帖尔”这一历史悠久的优秀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

通过本人在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进行专门调查,“泽帖尔”纺织技艺不仅西藏其它地区根本无人掌握,就连纺织业相对发达的扎囊县、贡嘎县的纺织能手也未曾掌握,只有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泽当居委会的村民所掌握,而且,能够掌握“泽帖尔”纺织技能的只有5人,年龄最小的也已经80多岁,这些民间手艺人不旦没有“泽帖尔”纺织工艺的传承人,自身也已经20多年没有从事“泽帖尔”的纺织,“泽帖尔”纺织工艺似乎将永远地成为历史。如果“泽帖尔”这一民族传统优秀工艺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术,更是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和民族优秀文化的永久消失,将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一种无可挽回的遗憾。对此,本人心急如焚,2008年,决定挽救濒临灭绝的“泽帖尔”这一优秀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

为了挽救和继承濒临灭绝的藏汉民族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地贫困群众寻找致富之路,本人在继续开办2007年创办的泽当居委会职业技能培训点藏传绘画及藏传唐卡绘制培训班的基础上,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于2008年2月,开展了挽救和传承濒临灭绝的泽当民族毛哗叽手工业编织(即“泽帖尔”)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门聘请5位泽当居委会80岁以上高龄手艺人,寻找和制作编织工具,回忆精羊毛选料、加工、染色和毛哗叽编织工艺流程,向她们学习“泽帖尔”纺织技能并向招收的42名贫困户学员手把手地传授编织技巧,通过4年的努力,使这些学员逐步掌握了泽当毛哗叽手工编织工序和技能,2012年,濒临灭绝的“泽帖尔”手工纺织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挽救成功。

2.技艺的发展

在“泽帖尔”纺织基本技艺挽救成功后,针对当代社会各民族、各阶层的对“泽帖尔”产品的需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我在“泽帖尔”原来的纺织工艺上、产品质量上进行了不断探索、研究和无数次的试验,使“泽帖尔”纺织工艺上得到了多次改进和创新;“泽帖尔”产品的质量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泽帖尔”产品的种类实现了多元化;“泽帖尔”产品的文化性更具藏民族特色;“泽帖尔”产品的价值属性提到全方位提高。

一是“泽帖尔”纺织原材料以前全部采用纯羊毛,现在增加了采用阿里地区极品纯羊绒,经过精选、洗涤、分梳、捻成特别细的经线和纬线进行纺织,使”泽帖尔”产品柔软度和档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泽帖尔”产品经过纯手工纺织成成品后,引进国内现代化机械和相关技术,进行洗涤、染色、防缩水、防虫、防变色等多道工序进行处理,使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三是原“泽帖尔”产品只是作为高档服装面料,现在把”泽帖尔”产品制作成五彩的围巾、工艺包、白面具和各种工艺品,使产品的各类实现了多元化,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四是把西藏“吉祥八宝图案” 等美轮美奂的各式图案通过藏传手工刺绣手艺绣在“泽帖尔”各类产品上,并缝制“泽帖尔”商标、使“泽帖尔”产品集艺术性、民族文化于一身,集使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提高了“泽帖尔”产品的文化品位。

通过以上改进和创新,“泽帖尔”产品已经挤身高档商品,品种更加齐全,藏民族文化特色更加突出,彰显艺术品位,产品的使用价值、文化价值提到全方位提高,从而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得到全面增强。

品牌的崛起

“泽帖尔”纺织技艺的挽救和传承,不仅使一个民族优秀文化得以延续,而且促成了一个民族著名品牌的崛起。通过本人不懈的努力,2012年,“泽帖尔”商标已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审批,其名声已经享誉区内外,并已经挤身全区著名商标行列;同时推动了藏民族优秀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2014年7月,“泽帖尔”申报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2015年2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 12月“泽帖尔”商标在《西藏第八批著名商标评审认定会》上通过评审正式认定为自治区及著名商标;每年“泽帖尔”围巾产品经内地国家权威机构鉴定检验的各项指标都达到合格标准,均属“一等品”。

3.技艺的延伸

目前,“泽帖”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项经营项目直接解决失地农民及贫困残疾青年,就业人数达到136人,“泽帖”间接从业和延伸产业各项经营项目解决就业人员总数达到322人;合作社其它经营项目解决就业人数达到83人,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本地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压力和社会负担,同时带动了本地区、那曲、阿里地区牧区羊毛、羊绒生产销售,带动了羊毛洗涤、分梳劳动力就业,带动了民族服饰缝纫加工劳动力就业。

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开展民族文化产业,为泽当新村、鲁琼村、泽当3座寺庙以及贫困农牧民免费绘画,帮扶折算资金达46.6万元;向贫困户送温暖,帮扶折算资金达9.3万元;帮助扶持贫困家庭青年,资助资金达3.2万元;看望和帮助患病村民,送慰问金2.5万元;利用合作社的车辆及其它资源,无偿帮助当地村民,折算资金为10.7万,总计帮扶资金达到72.4万元。

本人在创办“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承担了各类培训任务,2008年,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将本人创办的乃东县泽当居委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命名为“西藏希望工程苗圃职业教育培训基地”;2009年,山南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原培训点正式命名为“泽当民族手工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要求在全地区范围内招收各类培训学员; 2013年9月,合作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工委员会授予“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女职工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13年12月,合作社被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列入“西藏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9月,合作社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命名“全国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2014年12月,合作社被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5年2月“泽帖尔”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不但继承还要有发扬。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己及团队的不断努力把濒临灭绝的“泽帖尔”手工纺织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挽救成功,我感觉无比的自豪!传统文化是历经了无数劳动者的磨炼之后的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守住传统文化,才能守住民族之根,才能无愧于祖先和子孙。endprint

猜你喜欢
濒临灭绝纺织民族
澳洋纺织
我们的民族
曾经称霸北美洲的美洲栗濒临灭绝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