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镶嵌》是当代著名作家格非写于90年代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围绕女医生张清和远洋货轮的见习机械师韦利在结婚后的安家问题展开叙述,对现代人生存状态进行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是对命运的无从捉摸的一种展现更是对人在世俗生存中的精神困境以及现实的荒诞性的一种揭露,投射出了作者对人在这种充满精神危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审视与担忧,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镶嵌》;生存状态;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汪啟敏(1996.1-),女,重庆人,本科,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1
一、世俗生存中的精神困境
“从道德观点看,‘生命本能意味着人性的善,而‘死亡本能意味着人性的恶。”[1]张清不顾家庭的压力和韦利结婚后由于二人单位都无法提供住房,最后只能选择在韦利家落户,而促使张清选择和公公居住在一起的主要动因是他从未觉得有血缘关系的公公眼看着就快不行了,“也不难窥见日后的一线曙光。”①所以她每天盘算着的就是两件事情:“丈夫的回国和公公的暴毙”②不可否认,张清的这种行为是不符合道德准则的也是非理性的,“在格非这里,理性注定无法战胜强大的非理性,即人的欲望。” [2] 张清期望自己和丈夫能够摆脱他者的束缚,拥有独立的生存空间,在无干扰的环境中尽情地在性本能的原动力中感受快乐,所以当韦利的父亲在高温天气下出现间歇性的晕厥时她没有想过要将他送往医院反而是老是想着火葬场,一次次的推迟“三菱牌”空调的安装,推迟回家的时间来提高回家看到公公遗体的可能性甚至考虑在公公放床的地方搁一架钢琴……张清这种反价值判断的思想在这种非理性的欲望中是在爱与意志的冲突下本我的展现,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是世俗生存状态下人性阴暗面的暴露。当文中的男主人公韦利从海上归来拎着鱼子酱罐头本可以先回家看父亲顺理成章的给父亲留下几瓶,但是他没有选择这样做,只是拿出八瓶埋在了沙土里。在亲情与爱欲冲突下爱欲占了上风时,这就体现了人的“意识管不住身体欲望总是冲出那个应该自控的自我防线”[3]是对人在现实状态下行为走向的滑稽的一种讽刺,也是作者对世俗生存中的精神困境的一种审视。
二、现实的荒诞性下展现的时代通病以及命运的无从琢磨
韦利到达岳父母家经过了再三盘问才得以进入室内,老李、老张对安全的高度警惕推广延伸至自己的亲女婿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隔膜,警惕、猜疑是人们在现实生存状态下信任的丢失,对自我的一种围困。在韦利看来老张似乎退休后只有两个愿望:“对绝对安全感的寻求(昔日的同事登门拜访竟使他张皇失措),对金钱的非分只想(部员失去与董事长重修旧好的机会),而两者都是我们时代的通病③”作者所说的这种通病不仅是现实生存状态下人对生存空间的恐惧与过分膨胀的欲望的彰显,同时也是对现实中人物思想行为的荒诞性的解读下对潜藏于人性深处满足于向利益的更深处钻营的丑陋面剖析。此外,更荒诞的是,一直期望公公暴毙的张清却死在了公公的前面,而她的公公卻在她死后仍然在床榻上坚持了两年零六个月。这种结局无疑是带有荒诞气息的,而在这荒诞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以这种死亡偶然性向我们传递了命运是不可捉摸的,具有无常性。
三、性与爱的思考
在圣诞节夜韦利回到了属于二人可以不被压抑性欲的独立自由小家想给妻子一个惊喜,在进门的那一刻却遇到了歹徒,作为练过三年武术,全套格斗动作谙熟于心的韦利在妻子张清被轮番强奸的时候,他的反应并非是施展拳脚功夫去解救妻子,反而是下意识的置身于门外的楼道了。表面上看韦利的这种行为似乎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出于自救的自私行为,但是在文本的深层次中蕴含的还有对“性与爱”以及婚姻问题的思考,展现了“在性欲的爆炸中,是爱的贫困。”[4],这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④的婚姻问题源于爱的贫乏和欲望的泛滥,在这里“‘性与爱都具有‘非升华的特点,打破了‘性的超越性,最大可能的揭示了文明‘幸福的虚假承诺。”[5],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章的结尾,韦利轻描淡写的感叹:“五个人,太过分了……”⑤面对妻子遭受凌辱他并没有将妻子生命安危作为关注点,反而似乎以旁观者的身份说着无关事己的话,不仅揭示人性的脆弱、无助和沉沦,更在某种程度上透视了这种情欲胜过爱的结合的可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格非的《镶嵌》是蕴含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的,他通过现代人生存状态进行探索,不仅揭示世俗生存中的精神困境,对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阴暗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进行的暴露,通过艺术话语传递出生活的荒诞性,对现代性暴力和过分膨胀的欲望现实的进行了批判,同时对 “性与爱”也进行了思考,表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深刻理解与审视。
注释:
①格非.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9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从书)第334页。
②格非.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9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从书)第334页。
③格非.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9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从书)第352页。
④格非.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9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从书)第362页。
⑤格非.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9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从书)第363页。
参考文献:
[1]姚大志. 弗洛伊德主义与道德心理学[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11-24.
[2]吴晓莉.论新时期的隐士书写—以格非小说创作为个案[D].南京师范大学. 2013-12-10.
[3]刘云生.先锋的姿态与隐在的症候[D].成都:巴蜀书社,2009.8.
[4]耿占春《无枝可依的灵魂》,《中魔的镜子》,学林出版社,第159页,2002年2月.
[5]陈晓明:《无边的挑战》,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