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和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最终又回到生活和生产当中为我们服务。但是,化学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要想学好化学有一定的难度。
新课改要求教师一定要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改下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学有所用。构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是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新课改下应该如何进行化学教学工作呢?下面,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认识。
一、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目的单一,只是关注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把卷面上的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这种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2、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之上。
长期以来,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采取单纯的讲授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不厌其烦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成为了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感到课堂教学与己无关,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精力不集中,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学习方法不正确。
传统的学习方式之下,学生们学习知识比较机械。通常是教师把化学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机械的记忆。这样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在运用起来学生就不知从何下手,导致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着困难。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对策
1、激發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改下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该把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贯穿到化学课堂的始终。只有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探究,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分析学生的需求并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从根本上对学生带来吸引力,让学生融入到化学学习过程当中。
2、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
化学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由于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就能够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降低化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对化学学习更有信心。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只有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他们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在学习《合理选择饮食》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对饮食健康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及熟悉的人的饮食情况进行介绍或者展开讨论。通过和自己以及身边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们总结出了什么样的饮食是合理的,对学习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
3、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们普遍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运用实验法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还可以多进行学生实验,学生对自己能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的兴趣更高,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都情绪高涨,纷纷动手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教学,教师发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做好探究式教学工作。
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目标之一。
探究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查阅资料等形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安排好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各抒已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使答案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新课改下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教师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化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