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少武
摘 要:公路桥梁是关乎民生建设的重要问题,对公路桥梁的建设力度进行加强,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对公路桥梁的设计原理进行分解,并对以往公路桥梁设计中存在着的缺陷进行研讨,最后就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使得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有所推进,从而给同行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现代化;公路桥梁;设计理念;创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种领域都讲究发展目标要与时代相符合,所以就必须对现代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进行更新换代,将以往的脓根残枝进行彻底清理,只有换上新鲜的血液才能够继续维持运转,也只有新型的设计理念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就此情况下,我们必须从外部将先进的设计理念进行引入,将新型的设计理念与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紧密联系,这对提升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的整体质量具有相应的推动作用。
一、对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分解
公路桥梁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构成元素,在社会时代物转星移的背景下,现代的公路桥梁和传统的公路桥梁之间的差距已然增大,就目前情况来说前者无疑更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且能够和周边的景物进行融合设计,发生这种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们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发生改变[1]。这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相当迅速,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经传统理念下建设起来的公路桥梁,由于设计人员不明确将周边环境进行融合是进行设计的重要元素,而且不具备相应的环保意识,当公路桥梁建设好之后经相关检测发现存在着质量较低的问题。就此情况下,就目前对公路桥梁进行设计时,必须将公路桥梁同周围的环境进行对比找到相应的吻合度,在有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来达到环保的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设计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从增强工程的韧度入手,使桥梁的安全具有相应的保障[2]。
二、传统公路桥梁设计存在的缺陷
在对公路桥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很高的技术,设计的内容必须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与此同时桥梁的外观设计方面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欣赏价值,因此设计方案需要与周边环境的步调保持一致,而且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利用。但是毕竟影响此方案的元素相当多,其中就包括成本和施工技术。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各城市的公路桥梁建筑工程正在逐步增加,但是技术水平却还存在着相当滞后的特征[3]。主要在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被体现,使用严重滞后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也不够新潮,因此较大的差异就在定性和定量中产生,这给公路桥梁的建设埋下雷区。除此之外,由于存在着诸多的客观因素,这都会在相应程度上将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减少,就包含很多车辆的往返行驶和本就恶劣的环境特征等;而且很多施工单位不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负责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没有将工作落实到位,导致公路桥梁的质量得不到提高。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城市的桥梁使用年限达到十年以上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相当严重,发生这种现象跟相关部门的养护措施没有做到位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就出现质量问题时也没有及时处理,安全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在对公路桥梁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的存在,会给公路桥梁的正常使用带来相应的困扰,而且还会将公路桥梁的结构进行改变。就此情况下,当发生自然灾害,相关部门必须对公路桥梁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加强相应的维修养护工作,参照公路桥梁的设计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养护维修,将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进行提升[4]。由此可知,在当前情况下,就现代公路桥梁的建设,我们需要将理念进行更新,结合我国公路桥梁的实际情况,将理念进行相应的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将我国的设计才能不断增强。
三、设计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这几年来,我们就公路桥梁做过诸多的研究,经过研究表明,很多公路桥梁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这些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桥梁的耐久性能。而发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其设计太过粗略,设计得也不到位。就此情况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加大对桥梁耐久性问题的重视程度,导致桥梁发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就是耐久性,在进行角度选择时存在太大的偏差,因为相关专家和学者都是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研究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自身注意力转到公路桥梁使用的耐久性问题上面[5]。公路桥梁建设是每个国家都很注重的问题,公路桥梁建设关乎民生发展,当我国的公路桥梁发生问题的时候光靠我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我们要在了解本国建设情况的条件下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就以德国为例,该国最注重的就是性能设计,在工作过程中人们要懂得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有很多问题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四、将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
现代化的公路桥梁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组成元素。下面就从设计理念更新、自然灾害预防、人员素养提升三个方面对现代化桥梁的设计理念进行相应的分解。
(一)不断更新设计能力
在进行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设计过程中,若是想将设计理念不断创新,就需要将设计能力进行更新,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最重要的,莫过于公路桥梁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都知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相应的软件系统得到充分的运用,就目前来说这些相应的软件设备都被广泛地用在公路桥梁的设计过程中,从而将建筑过程中的公路桥梁的质量进行有效勘测,彻底地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改进,在勘探过程中所取得成绩是相当可观的,使得工程的质量得到很好地提升[6]。其次,要将工作人员的设计思想进行转变,就目前情况来看,诸多的元素都被有效地融进我国的公路桥梁设计过程中,从桥梁的安全和使用性能方面对公路桥梁进行相应的完善,使公路橋梁的体貌特征中都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而且在城市中,若是对公路桥梁进行设计时加入相应的美学元素,就能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的艺术感[7]。
(二)对自然灾害预防技术加强重视
这几年来,我国的公路桥梁严重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一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情况下,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预防技术的使用,要将以往的自然灾害预防术进行相应改造,而这对公路桥梁设计者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抗震和防震在设计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的设计者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就比如将抗震和防震的理念与公路桥梁的设计进行结合时,就此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标准[8]。与此同时,对公路桥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相应的风速控制和抗风控制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就将相关的使用功能进行相应的评价。以上的现象说明,就目前我国进行现代化公路桥梁设计时,就自然灾害预防技术方面得到相应的重视,将设计理念进行创新的目标进行实现。
(三)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这几年来,我国对公路桥梁设计的标准被定的越来越高,为了让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得到快速的创新,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正在逐步提升。就以往的公路桥梁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其他的设计过多地进行模仿,使用的方法太过单调。而就目前看来,设计人员在对公路桥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将在经过时光洗礼所受到的创新思维和精神运用于设计过程中,将设计的质量进行提升,这种转变是我国现代化公路桥梁设计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更是产生先进的施工材料和优质的施工技术的关键。所以,在进行现代化公路桥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逐步提升自身素质,就我国公路桥梁的设计工作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9]。
(四)思想观念的创新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源头,不断带动科技的发展,创造出新型的经济趋势。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中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建设出的雄伟建筑更是不计其数[10]。我国的古桥设计就具备很高的美学理念,而且就技术方面也是一流的,就像我国的赵州桥所采用的“敝肩拱”设计,由于技术水平相当高,所以就算是在400年后的今天人们还是拿它来进行参考。只有真正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才能不断提高建设公路桥梁的技术。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这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经过对公路桥梁的建设力度进行加强,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就各种领域都讲究发展目标要与时代相符合,所以就必须对现代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进行更新换代,将以往的脓根残枝进行彻底清理,换上新鲜的血液才能够继续维持运转,也只有新型的设计理念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就此情况下,我们必须从外部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将新型的设计理念与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紧密联系,这对提升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的整体质量具有相应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对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分解,将传统公路桥梁设计存在的缺陷进行阐述,将设计过程中人们重视的问题进行提取,将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吴进军.对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设计创新理念[J].科研,2016,(07):00214.
[2]张艳辉,孙建军.对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设计创新理念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0):153.
[3]祁娟.对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设计创新理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00214.
[4]黄菲.现代化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分析与创新研究[J].城市建筑,2016,(29):254.
[5]崔凡.对现代化公路的设计创新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8).
[6]赵志鲜.公路桥梁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9).
[7]王明.浅析现代桥梁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8]张文芳,洪冠朗.浅析现代桥梁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J].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07):154.
[9]柳建中.浅析现代城市桥梁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
[10]赵红卫.新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中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6,(22):148+150.
作者單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