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应在“借”中成长

2017-07-27 11:44母玉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7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母玉琴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既重又难的焦点。是师生都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习作教学?我觉得在这一过程中应实行“借”的攻略来突破重点,冲破难点。下面来谈谈我的浅见拙识。

一、“借”文本—言之有据,让习作成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而在这大量的语文材料中,阅读教学的课文,应该是学生习作最现成、最实用的模仿范例。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不忘借合适的文本让学生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借”积累—言之有底,让习作丰厚

(一)阅读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既可以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强调积累。要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技能,使言之有底蕴、有内涵,让习作丰厚。

1.积累语言。“能读千赋则善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就是例证。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正如“博闻强记、厚积薄发”。老舍先生曾经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与输出”的关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写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高度重视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好词佳句;同时在生活中也要留心记录富有哲理的俗语、谚语。以便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积累知识。作文创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扩大阅读,丰富知识才能为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知识。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我利用班会开展学生读书交流会、辩论会和故事会,来锻炼学生的口才。借助于校报和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习作,大大提高了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至此,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也活跃了,再也不用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3.积累技能。无论是教材中的课文,还是课外阅读的美文,都是一篇篇佳作例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我们平时所学习的课本文章,全是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凭自己多年的经验,经过团体合作深思熟虑的结果,里面凝聚的是他们的心血,展示的是他们的智慧和精华。不管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还是从写作技巧到文章立意都是学习习作的典范。所以,我要求学生有大量阅历,在读中精心,在精心中享受,在享受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在读中真正把自己当成作者,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达成思想共舞。

(二)实践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显真情”,只有让学生写自己实践过的、了解的事情,学生才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教学中,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甚至笑料百出。更不用说表达的情感了。原因就在于缺少亲身实践的经历。比如说炒鸡蛋、做饭……学生根本就没亲自实践过,只是看到父母做了,胡乱写出操作过程,来充当自己做的。因为不是亲身实践,所以就没有任何感受。对此,我让他回去好好实践一次,可以让父母在身旁指导,但不得让他们插手。自己记录下整个流程,并写下实践后的感受。经过了实践,这次习作就有理有序,而且感受也真实、深刻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倡议学生习作时要注重实践,多观察、多参与,不要凭空捏造和虚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自然、有血有肉。

三、“借”生活—言之有情,让习作展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所以在习作教学中,应时刻注重与生活的结合,巧用活动、捕捉情景、启迪心灵、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做到:言之有情,实现“雏鹰展翅”。

1.巧用活动。小學生由于年龄特点,在组织的活动中,总会叽叽喳喳,有聊不完的话题。如一场电影、一次大队会、一次大扫除……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写一写。如:在进行完六·一运动会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运动会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赛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比赛失败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紧张、激烈的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运动会比赛》这篇作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捕捉情景。生活中总有难忘的情景、瞬间,我们应善于捕捉,留下永恒。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突然晕倒了、窗外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教室内突然飞来嗡嗡鸣叫的飞虫……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完全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秩序无法正常进行。此时教师应放下手里的工作,引导学生把此情此景生动地描述出来,写出它如此牵动着你的注意力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在瞬间得到了一次练笔的机会,在思想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达到了上课要精神集中的教育目的。

3.启迪心灵。生活中的一些人、物、事、情、景,总能给人心灵的启迪。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如:两个学生课间打起来,各自据理力争,谁也不服,找老师评理。对此,教师应先平复其心情,写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及自己的思考;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重新换位思考。这样通过习作的形式,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启迪,从而化解了矛盾。长此以往,在习作中学生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

4.写日记。作家矛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注重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随时记录生活,概括生活。天长日久,学生就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优美作文了。

小学生习作有成就发展的需要: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培养自己习作特长,甚至实现作家梦、记者梦。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努力满足学生的成就发展需要,发现好文章及时向各级儿童刊物投稿。没有读者的写作是没有生命的,学生作品一经发表,表明作者的才华被认可,自己的文章被其他人拜读,这是多么让人欣喜的事情啊!文章的发表使孩子的写作热情高涨。就会越来越爱写,越来越会写。习作就会达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实现了言之有度,让习作翱翔!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