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珏
【内容摘要】在新形势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是非常迫切的任务,如何更高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教材中的插图,对于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就重要性、作用和运用方面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历史知识的特点 插图分类 新形势下重点知识的补充运用原则
2013年,江苏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治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成为迫切要求。有老师认为必须增加课堂容量,寻找更多的资料。但我认为,用好现有的教材资源,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学生重视教材中的插图。
历史插图是中学历史教材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教材中插图的篇幅很多,每课插图少则三、四幅,多则八、九幅,历史教材并不仅是以文字表述为单一方式,而是图文并茂、文字与图画相结合。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好历史插图,本文将从历史插图的作用、分类及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面作探讨。
一
历史插图很大程度上是文字的延续和补充。它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在表述上高度概括、生动、真实。它通过生动的形象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历史,它是形象化的历史教材,与文字部分相互补充,构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媒介。
学生在认知历史知识时,经历过程是从感知到表象、到记忆、再到思维,从具体事物上入手,才能对历史形成一个鲜明的感性形象,进而发展到概念性思维活动。为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插图的运用是可行也是必行之法。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习历史只能根据各种间接材料进行抽象的认识。形形色色的历史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历史表象。
历史知识又是具体的。历史插图一展其直观性、生动性、典型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加强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历史知识还呈现综合性的特点。历史知识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各方面,如此繁芜而仪态万千的历史现象、事件和人物会对学生产生非智力性障碍,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针对性强或生动有趣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借此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将历史知识形象化。如圆明园的残垣遗址插图,胜过很多文字的说明。在历史教学中,适当提供具体形象作为支柱是必要的。
二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大致可分为文物图和想象示意图两大类。
文物图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真实反映,有直接与间接两种,文物图都是历史的真实,它反映的内容有文物、图片、古迹、名胜、典籍等。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文物图有《秦半两钱》、《陶片》等。遗迹图有《秦长城遗址》、《遵义会议会址》等。典籍插图有《资政新篇》书影等。这些文物图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展示给学生历史的真实一页。
想象图是根据史实的记载绘制的图画。包括人物想象图和史事情景想象图。例如《秦始皇》、《宋太祖》等属于人物想象图。情景想象图有《井冈山会师》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又生动的历史场景,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历史教学单靠文字的记述是不够的,以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为例,运用《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图,学生将直接感受到日军的凶残和当时同胞的苦难。又比如介绍古代的翻车,再多文字讲解,不如让学生看插图中的翻车模型。
三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历史插图?
首先,要精选教材插图。
教材中的插图并非每幅必讲,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插图来突出重点。例如在必修1的第1课有五幅插图,其中《西周分封示意图》标示有周朝分封諸侯的概况,还有一幅文物图片《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比较这两幅插图,在教学上是有区别的。应指导学生详细看分封示意图,让他们在图中找出被分封者的身份,诸侯国的名称、方位,了解分封的三种对象,加深对分封制的认识和强调。而后一幅插图点到即可。插图的运用要围绕教学的实际,分清主次,把握分寸,强调关键。
其次,运用插图的目的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应该明确运用插图是要达到何种要求。是用来激发学生想象力、制造情景还是帮学生理解历史现象,或是激发其有意注意,强化德育等,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不同的插图起着不同的效果,同一插图有时也可据不同角度起多个效果,例如《雅典露天剧场》,它不仅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活动场所,也可联想伯利克里时代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这一民主政治的措施,甚至从周围的地形来呼应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另外有些插图中渗透丰富情感,可合理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三,运用插图的方式注重多样化。
为提高课堂实效,可以开发多样的插图利用方法。如吴萌老师在《新书还需新教法》中提出,可让学生对图进行描色,通过动手来增强记忆,并举例在讲解“曲辕犁”时,让学生将“奖励耕织”中的“铁犁”与“曲辕犁”图片对比,让学生了解曲辕犁便于深耕,节省畜力的原理。
插图的教学方法是多样性、灵活性的。要充分发挥插图的特点和魅力,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M].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1996.
[2] 吴泽. 史学概论[M]. 安徽出版社,1985.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