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的历史时期下民办大学学生如何获得社会认同

2017-07-27 21:48张业清
商情 2017年21期
关键词:习近平建设学校

张业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庄严宣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对青年学子的要求中,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时光,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和青年的谆谆教诲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蕴含的三层重要意义。一是砥砺品德,陶冶情操,一定要从小做起。当前的重点是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教育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跟着党走中国道路,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奉献力量。二是青少年都应该珍惜美好时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投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这样才能将实现自身成长成才的美好愿望融入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之中。三是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学校固然是重要场所,但要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还必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千锤百炼,掌握真才实学,并且学以致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第29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在对广大教师表示亲切关怀的同时,充分肯定和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教育发展全局中所肩负的重要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并明确地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民办独立学院的学生要获得社会认同,参与社会竞争,在历史的前提下,在时代的要求下,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一些方面的事情。

(一)学校层面而言

1、投资方应结合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加大对学校基层建设的投入。投资方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和盲目的追求投资回报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身,应该将教育的实质与投资回报有机结合,才能使民办独立学院在发展中不会因为资金而限制了学校规模、质量、品牌的发展。

2、投资方与学校管理应找到切实的平衡点。投资方往往在投资后担心投资回报或者管理權限问题,对学校的各方面干预过多,插入过深,往往导致学校在教学规划、教育目标、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薪酬体系等诸多方面均不能很好的实现教育的本身需要。所以,找到平衡点,让投资与管理分开,让教育的本质需要发言才能使学校更好的运行,并在社会教育竞争中获得社会认同,一句话:投资者应根据教育规律的需要懂得放权。反之,内耗往往使得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萎缩。

3、培养并组建一支持久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学校高速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条件。民办独立学院要想更好的发展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加大投入和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拓展教师队伍的职称晋升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加强对教师权益的保障。 以建立一支稳定、核心、有保障的师资队伍为目标,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加大学校与社会的融合,广开渠道提高办学特色。民办独立学院应加强与社会各个层面的结合,拓宽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定向培养的的渠道,让学生融入社会,让社会了解学校和学生,提升学校和学生在社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学校办学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办学渠道,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加强校企合作,办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开展并实施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走上工作岗位。

5、不断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校风建设、机制体制建设——文化建设。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一个学校获得社会认知的主要方面。

(二)教师层面而言

1、加大对教师的引入机制和培养机制。建立一支核心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核心。从年轻教师的引入到培养,让教师有目标、有归属、有信念、有理想,为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只有教师能力、职称、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学生才能在能力、素质上全面提高。逐步减少低职称的外聘教师的聘用,增加对高职称、高学历、名家、学者、专家的引入,利用专家、学者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学校品牌价值。

2、分层分类定位,梯队培养教师,合理岗位设置。在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对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定位,不同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应做好周期性规划,让教师有发展的空间和晋升平台,不要“一岗多年,一薪到底”;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引进教师,把教师的梯队建设纳入学校的长期规划,以培养年轻教师为主,以老教师帮扶为辅;在岗位设置中按发展规划的需要,合理健全岗位设置。

3、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定期培养。一个学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和学校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紧密相关,对教师而言,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是关键。展开校与校之间的互换机制,将年轻教师送出去,将校外的专家换进来,以长期的规划做前提来提高学校的理念和文化建设。

4、“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品德和意识,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三)学生层面而言

1、民办独立学院的学生应加强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社会、国家、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增强自我动手能力,让社会认识自己、认知自己、接纳自己。

2、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学期间完成自我在目标上、学业上、能力上的规划,并用大学四年来丰富自我。

3、积极参与到校园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中,锻炼自我的能力,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4、认真做好大学规划,并按规划认真实现自己的大学目标。

5、积极参与到各种能力的培训中,学习并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的技能,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

6、“走出校门、走出区域、走出国门”更好的认识、认知国家和社会,从人生观、价值观上确实清晰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最后,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的体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需要各级党政部门担负起首要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就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事业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鲜明昭告了党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政治承诺,将国家政策基点从确保“学有所教”、“全民教育”的教育机会公平,逐步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迈进,不仅让亿万中国人能够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的能力,而且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务实精神和崇高境界,对于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习近平建设学校
寒露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标题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