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会计专业专升本人才的岗位定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大胆创新,突出职业化与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运用多学科视角进行课程建设。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就是应用科技学院为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开设的一门集理论基础和职业实践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课程,该课程着力打造学生对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的核算能力及透过核算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能力,是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必修课程。选择适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是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最终达到设置课程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 分模块 集体授课式教学
一、引言
专升本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层次,是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能力的教育,以提高其职业能力为目的。其特征决定了专升本会计职业本科教育的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职业性,要求我们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突出职业性、先进性,要在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纳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职业领域最新的知识、技术。二是学术性,合格的职业本科教育毕业生也将获得学士学位,而学位所依据或依托的主要是学术标准,如果舍去了学术性,学位则不复存在。这里的学术主要是指对技术应用原理的掌握程度,相对于专科层次而言,专升本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学术水平上应该比专科生更高。尽管专升本两年制本科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清晰把握专升本教育的主要特征仍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因素。
自2016年9月始,会计专业专升本层次的人才培养重任从北京联合大学的其他学院调整到了应用科技学院。按理说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现成的,对于我们而言并非零起步,可以借鉴。但是本着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我们在现有的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重新规划设计课程。其中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就是应用科技学院为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开设的一门集理论基础和职业实践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课程,以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该课程分为I和II两个阶段,共开设两个学期,7个教学周,计9学分,共168学时,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续审计模拟实训、职业岗位综合实践等课程学习的基石,是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该课程内容以学习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处理会计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应具备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标,旨在提升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加深会计特有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鉴于该课程与学生生源的特点,我院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尝试,采用了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经过教学实践,现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二、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的特点
专升本的学生一般来自综合性专科院校或财经类专科院校,所学专业主要是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绝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与会计专业差距较大或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占极少数。因此,从专科层次教育过渡到两年制的本科教育,专业课程的衔接及扩展是专升本教育的难点和突破口。
(一)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精讲与自学相结合,重点突出。以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第I阶段为例,我們选用了中级会计师考试水平的教材作为参考,其中一共涉及25个模块内容,分为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或特殊业务)两部分,前一部分如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财务报告等12个模块内容,这些内容侧重于以会计要素为引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的常规业务核算,学生在专科阶段大部分都学习了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这类专业课程,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储备,按照专升本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常规业务绝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重点是后一部分内容,如或有事项、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政府补助等特殊业务,一共涉及13个模块内容,这部分内容因为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纵观这25个模块,既要有别于专科层次的交叉内容,又要让学生拓展新的专业知识,还要抓重点讲难点,使学生学有所获。也正是因为该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备课任务重,学生需求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根据现有的师资状况,有针对性地从25个模块内容中挑选了以非常规业务内容为主的9个章节作为分模块教学内容,并按备课工作量、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授课的先后顺序平均分配给三位任课教师,即每位教师承担3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因为我们是6个专升本行政班两两合并后变为3个教学班,所以,三位教师在3个教学班间轮换,但讲课内容相同,会越讲越熟练。为使教学顺利实施我们还编制了三人小课表,清晰地提示每位教师在各班的教学任务时间。被选的模块内容因为难度大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而不能敷衍,授课时也可以精讲而不用瞻前顾后,担心课时进度。其余的模块内容我们要求学生自学,提供相应的练习来自测,尤其是对于常规业务部分的基础能力,我们把测试的重点放在了训练环节上,换言之,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将面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室与机房相结合,基本覆盖了中级会计实务的所有内容。
这样的分工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既省时又省力,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式,自学内容并不是舍弃而是考核内容的组成部分。
(二)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内容覆盖全面。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第I阶段需要完成120学时的教学任务。因该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设计,讲练结合,我们安排每周一天,一天8节,历时15周。因为是3位教师和3个教学班,我们要求教师每5周一轮换,在每个教学班授课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课后作业以及模块笔试、上机的内容形式都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完成。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100分)=三位教师各自的模块笔试成绩(3×30%)+上机测试成绩(10%),模块考试和上机考试时间都分别设定在120分钟内完成。
分模块教学模式决定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集中一次性考试的不足,如时间短、涉及内容有限、测试深度不够等问题。分模块考试强化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将学生重视期末考试变为重视每一次课,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减轻了集中一次性考试临阵突击的问题以及学生考前的心理压力,减少了学生复习的准备时间,趁热打铁把功夫下在平时。针对这门课每位教师最后都可以设计多个综合性考题进行测试,知识点涵盖全面。虽然综合题难度大、耗时长,但对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个有效的检测。对于模块中涉及的概念性知识点的测试可以放在课后作业或通过学生手机客户端UMU互动平台设计的客观性题型來完成。
(三)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形成横向对比,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三位任课教师共上同一门课,同步接触三个教学班,弥补了三位任课教师分管一个教学班的不足。虽然接触的学生多,批阅作业、互动、沟通信息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可以借此了解更多的学生。专升本学生生源质量各异,每个教学班的情况更是有所区别,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班情况进行横向对比,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获得了院系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和推介就业方面的发言权。
三、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需完善的环节
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是第一次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有收获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加大训练环节的力度和广度,做到线上与线下训练相结合。为了实现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我们使用厦门网中网公司研发的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实训软件作为实训环节内容。该软件涵盖了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的所有模块。任课教师测试以常规业务核算为主,考核学生对原始票据、记账凭证、内外部财务报表填制的掌握情况,通过在题库内自由组题,区别各教学班考核内容。这个环节主要在实训室通过线上完成,因机房课表安排超负荷运转,加之我们购置的教学软件属于单机版,仅局限于机房实训,而且该公司目前也尚未推出学生端的线下实训平台,受此限制教学实训环节的力度还不够。如果今后能够调整成网络版教学软件,并开发学生端,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训环节的效果和质量。
(二)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增加学生参与企业专业实践项目的机会。实训环节一方面靠教学软件平台的强化,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走出去参与真正的专业实践项目。本学期在该课程的授课期间,我们选拔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参与到某公司会计教学软件的产品研发中,该项目主要涉及常规业务处理的平台创建,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亲力亲为,分工合作,强化了专业实践技能,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收获很大。但由于目前产教融合的项目有限,参与的学生人数较少,不能做到利益均沾。今后需进一步拓展专业实践项目,加大产教融合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对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只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还需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实现该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引入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技术,充分进行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宇红.职业教育分级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2]朱东星.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建设[J].商业会计,2016,(17).
[3]周凤.影响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