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树洪
书能助人,亦能害人,读书既是教育的契机,也是教育的挑战,“童书分级阅读”是值得做、应该做的事情,应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有务实的行动,进而将阅读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尤其是青少年,读书成了平时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周末、假期更是成了選书、读书的“黄金时段”。学校教育也对美文名著的阅读越来越重视,连年的中高考试题中名著阅读更是一道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可见,阅读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
最近有两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旨在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关工作;7月7日,“第三届中国童书博览会”、“第四届城市科学节”同期在京举行。前者说明读书的内容不容忽视,后者说明读书的热浪有增无减。而对童书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暑假到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又开始了新一轮选购童书的行动,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最好?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伴随着阅读长大的,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离不开图书的长期陪伴和深刻影响,因此,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怎么读,都是我们,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少年儿童时期的阅读有其特殊性:读书的时间比较充裕、读书的环境比较宽松、读书的心态比较平和(很少有功利的色彩),但是,少年儿童正处于“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在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同样不能忽视少年儿童读书的风险。书能助人,亦能害人,读书既是教育的契机,也是教育的挑战。因此,“童书分级阅读”便成了值得做、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如何把“童书分级阅读”落在实处,充分发挥读书的育人作用呢?
首先,要从源头做起,应该有一批对孩子的培养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孩子的发展规律有清晰了解和正确判断的儿童文学作家,专门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写适合他们的书。还要有一批教材编审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书籍都可以算是广义上的教材),对名家名作进行增删调整,选取作品中适合这个阶段孩子阅读的内容,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去读原著,还可以进行比较分析,也许收获会更多。若是单纯规定什么年龄的孩子只能读什么样的书,既不好操作,还会固化孩子的阅读思维,当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规划限制也是可行的、必要的。
其次,这个阶段的阅读是需要陪伴的。名著满足三个超越: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人群,既然是超越,那么对读者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说,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才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所以,少年儿童的阅读,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助孩子寻找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那个或那几个“哈姆雷特”,这其实也是将童书进行分级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分级,既可以让孩子对书籍有个全面的了解,又可以帮助他们汲取到容易理解、能够消化的营养。
另外,学校(包括幼儿园)可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这样,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展示平台,将读书的心得体会、困惑疑问,与大家沟通研讨,阅读和表达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孩子们阅读的情况,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调控。当然,不能简单地只给童书阅读分级,还要将影视、娱乐等形式综合管理。
阅读有风险,所以,“童书分级阅读”很有必要,只要我们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有务实的行动,就会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北京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