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

2017-07-26 18:11陆明飞朱孟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情感

陆明飞+朱孟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仅应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尤其应加大对学生情感教育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營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促使学生与课文作者产生思想共鸣的基础与条件。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情感教育的需求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感转移到文本中去,使他们能主观能动地去思考文本内涵与情感,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度解析文本内容,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思想、个性特点等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地教学情境中深度感知作者渗透到教材字里行间的情感。

一般来讲营造教学情境的有效形式主要有:多媒体展示、幻灯片播放、音乐烘托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内容及教学目标需求灵活选用恰当的情境创设方式。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积极情感,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山、水美景图片及外国游人如织的图片。学生在直观欣赏景色的过程中便能深刻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从而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要想让他们透彻体会蕴含在教材文本中作者丰富的情感,仅仅依靠一两次简单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他们用有感情的方式反复朗读,从而逐渐读出并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情感思想,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与主旨,最终获得情感上的提升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告知学生朗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朗读活动中,让学生可精准品味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并可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进行交流与碰撞,最终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就可用朗读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显著提高情感教学实效。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经典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接着为学生介绍雷锋叔叔的生平,然后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情感与思想有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激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使他们在反复朗读中读出作者对雷锋的思念与赞扬之情,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可贵之处,最终主动向榜样学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在实践教学中丰富学生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与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不仅能获得大量的语文知识,还能丰富自己的情感经历,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情感教育目标需求,努力为学生组织一些积极的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使他们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升华。比如,在每年的“重阳节”来临之际,教师就可为学生组织一个以“尊老爱心行”活动,让学生深入到敬老院中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听取老人们讲自己的故事,使他们真切地感知到老人生活中的困惑与不易,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同情感,并自愿帮助老人、尊敬老人,最终扎实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应依据教学需求,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地方观察与参观,使他们都能在真实的实践中获得情感上的震撼与共鸣。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一课时,教师就可用实践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思想与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到化工厂周边观察环境污染问题,分析环境污染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危害性,使学生在鲜活的实例中深刻了解破坏环境的不良后果,从而推动学生以更坚决的态度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情感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特色内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主动探究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并积极将这些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而切实优化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效,最终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与积极的情感。

陆明飞,朱孟祥,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情感移植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