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门学科,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预习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作文来说,我认为也不例外,甚至更加重要。我布置学生作文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准备的。
一、作文布置
作文布置应至少在写作前一周进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观察也同样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而作文早布置,就是提供给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机会。虽然我们教师在平时总会强调学生要观察积累,但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这种观察的目的都是不强的。据心理学家分析,无意注意总不如有意注意印象深刻,而且他们往往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教师突然提出要学生写这方面的作文时,学生往往感到空洞,也就必然写不出什么好文章。因此,要给一个广大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观察空间,就需要教师把作文题目尽早的布置下去,并在布置时适当加以指导。比如,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作文教学计划中,我要学生写一篇文章《我迷上了 》,在前一次作文讲评之后(两周前)就做了如下布置:同学们,我们下次作文的题目是《我迷上了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可补充为“看书”、“下棋”、“做家务”等,但不管你写哪个题目,你都要首先亲自去体验、参与,去体味其中的乐趣。比如“做家务”,你是喜欢做家务的过程让你学到的知识、懂得的道理,是喜欢做完之后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成功的喜悦,还是喜欢给妈妈减轻了负担之后的那种欣慰的心情……这些都要同学们去多观察、思考,并记录积累。作文早布置,除了能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外,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查阅资料的空间。
二、作文酝酿
这是距离“成文”最近的一个步骤,我把它放在课堂上完成。刘勰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作文布置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积累了许多材料,但这些材料往往都是零散的。要使这些材料“成篇”,就必须进而考虑语言的表达。孔子说“言之无文,引而不远。”就是说,表达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准确、鲜明、生动的文辞和恰当的表达方式,讲究意新语工,文情并茂。经过前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的真情实感是有了,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如何表达。这时,教师就可以安排一节课,要求学生把自己准备的材料拿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酝酿如何把这些材料组合成文。首先,要指导学生考虑表达方式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你选择怎样的表达方式(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其中又对哪个方面花较多的笔墨,做细致的描写;文章在什么时候需要议论、点题。其次还要考虑文章在结构方面的安排,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些问题都考虑成熟之后,再给作文起草。以下是我在《我迷上了 》一文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实录。
师: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工作,你们对今天作文的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
生:我准备的作文题目是《我迷上了下棋》。
师:那么下棋究竟有什么让你着迷的呢?
生:下棋能锻炼一个人的思维,我喜欢下棋时人凝神思考的样子,下棋还能培养一个人果断的习惯,因为下棋是不能悔棋的。我还喜欢赢棋时那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胜利,对局双方面红耳赤的争论……
师:以上你准备细致地写哪一个或几个方面?写什么?
生:我准备细致地写双方思考“作战方式及作战步骤”时那种认真的样子——神态描写;人物在落棋时那举棋不定的样子——动作、神态描写。
师:那你怎么安排这些材料,写好这篇文章呢?
生:议论开头,用一个排比句概括我喜欢下棋的原因,中间具体写我们下棋的过程,然后议论结尾,写下完棋后我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其他同学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后有没有什么补充或疑问?
……
以上教学环节都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等到学生对自己的材料已整理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章模型时,这節课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写作前的准备,是学生积累、组织、优化材料的过程,有了这一过程,学生就充实了写作之源,趁热打铁,学生一定能写出材料丰富、表达生动、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若能长期加以训练,必能使我们的学生从作文的苦海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肖瑜春,江西于都三中教师。